青岛地区低碳经济建设情况与不足

时间:2021-06-23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青岛市低碳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摘要: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致力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青岛市也不例外。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消费比例过大、企业工艺技术不过硬、整体能耗偏高,尽管减排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整个环境压力依然尚存。为此,必须按照低碳城市尤其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客观要求,制定科学的低碳规划与减排路径,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合理调整能源结构,稳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认真搞好生态保护,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青岛市;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

作者简介:黄秉杰(1962-),男,河南平舆人,教授,硕士,从事生态经济、区域发展研究;;刘小丽(1993-),女,山东诸城人,硕士,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王薇薇(1953-),女,山东平原人,高级经济师,从事工业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2019-02-27

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快蓝黄经济区建设对策研究”(17BJJJ14);

Received:2019-02-27

引言

近年来,面对低碳经济发展大潮,青岛市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致力于低碳城市建设。在此推动下,碳排放总量稳步下降,生态环境开始改观。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青岛市低碳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科技预算支出偏低、生态环境不理想、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此,必须面向未来,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科学的低碳发展规划,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强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不断改善能源结构。

一、青岛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一)碳排放情况

1.碳排放总量。

青岛市2007—2016年各年度的CO2排放总量主要是根据《青岛市统计年鉴》中各年度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与总人口数量,由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提出的CO2排放量的计算公式“CO2总排放量=综合能源消费量×K”计算出来的。其中,K是消费1吨标准煤所排放的CO2量。假定K=2.45,CO2排放总量的计算结果体系(如图1所示)。

图12007—2016年青岛市人均GDP和CO2排放总量

从2007—2016年青岛市人均GDP和CO2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对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人均GDP稳步提高,其增长速度一直高于CO2排放总量增长速度。同时,CO2排放总量在2007—2013年间也逐年增加。2007年,全市排放量为7991.9万吨,2013年增加到12323.5万吨,增加了71.7%。此后,CO2排放量开始减少,2016年降低至8200万吨,节能减排效果开始显现。

2.人均CO2排放量。

为了更清楚地把握青岛市CO2的排放情况,有必要推算其人均CO2的排放量,并与其相仿的城市———厦门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2013年以前,青岛市人均CO2排放量在持续增高,2013年以后开始回落,2014年以后该指标开始逐渐接近厦门。比较而言,2013年以前青岛市人均CO2排放量远高于厦门,2013年二者相差4.19吨CO2,2016年已基本持平。在此,青岛市人均CO2排放量的降低不言而喻。

图22007—2016年青岛市和厦门人均CO2排放量

(二)能源消费情况

1.能源消费低速增长,消费强度逐年下降。

根据统计年鉴,青岛市2007—2016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和万元GDP能耗(见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2007—2013年,青岛市综合能源消费量一直保持低速增长,2013年开始回落。“十二五”以来,青岛市加快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蓝色硅谷的建设进程,服务业、蓝色海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能耗低的产业比重增加,2013年青岛市老城区工业企业改造搬迁中又淘汰了一大批落后的高耗能产业。因此,2014年青岛市的综合能源消费量平稳回落。另外,2007—2016年青岛市万元GDP能耗一直保持降低的趋势,其中,2016年万元GDP能耗为0.45吨标准煤/万元,比2007年降低了52%。

图32007—2016年青岛市能源消费情况

2.能源结构逐步优化,原煤消费仍占主导地位。

2009年,青岛开发区先后引进新能源项目18个,进而构建了以“三低”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目前来看,青岛市的一次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则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截至2016年,清洁发电量比2011年增加了18.5倍,新能源占比达到9.2%。在工业能源消费方面,原煤消费逐渐减少,电力消费逐渐增加。但是,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中的原煤消费量折算成标准煤后仍然占全市综合能源消费量的62.4%,煤炭消费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可见,全市工业能耗以煤炭为主,工业发展高碳特征突出,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压力仍然较大。

3.公共交通规模偏小,能源消耗依然偏高。

研究表明,城市碳排放中20%左右是由交通工具产生的。因此,公交系统越完善,越能够有效降低碳的排放。为了更为精确地把握青岛市的碳排放情况,特就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的数量变化情况与厦门和大连市进行对比(见下页图4)。从图4中可以看出,青岛市地铁的运营数量要远低于厦门和大连,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偏低,人们出行更多地依赖私家车。因此,能源耗费比较多。青岛市地形、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地铁建设难度较大。1987年,青岛市开始筹划地铁建设,规划建设18条线路,目前在建线路7条,全线开通的只有3号线。2号线和11号线预计2017年底才能开通,其他线路要在2018—2020年以后才能开通。地铁建设的滞后,无疑大大增加了私家车的拥有与使用量,在客观上增加了人均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

图42007—2016年各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

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

(一)青岛市2007—2016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计量

1.青岛市2007—2016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从图5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青岛市2016年已接近低碳经济,但仍然属于中碳经济,2014年也是中碳经济,2012年、2013年为中高碳经济,2007—2011年则为高碳经济。从图5可知,2007—2016的十年中,青岛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大体呈上升趋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持续上升。而2011—2014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上升趋势尤为明显,其发展水平距离低碳经济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国内学者杨珍通过研究总结计算出了低碳经济评价的等级标准(见下表),并得到了一致认可。本文将参考其评价等级标准,判断青岛市的低碳经济水平。

图52007—2016年青岛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低碳经济类型

2.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各系统得分。

通过计算得到青岛市2007—2016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系统平均得分(见图6)。

图62007—2016年青岛市低碳经济分系统平均得分

从图6可知,经济系统得分在2007—2010年明显高于其他系统,说明青岛市经济增长较快,为发展低碳经济贡献最多,是其保障与后盾;而科技研发、减少能耗、生态保护还有所欠缺,贡献相对偏低。2011—2016年,经济系统得分的增长速度放缓,科技发展、能源消费评价得分超过经济发展评价,其中能源消费系统的评价得分在2013—2016年超过经济系统、科技发展,得分位居第一。这说明,青岛市在降低能耗、研发技术上给予了更多的投入和扶持,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逐步提高。但环境系统评分在总分的比重从2007年的26.4%下降到2016年的14.1%,说明环境因素对青岛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可见,环境系统评分则反映了青岛市碳汇能力不足的现实。

(二)青岛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1.青岛市低碳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逐渐提高。

经过努力,青岛市2015年已步入中碳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这是由于青岛市以国家颁布的“十二五”规划为指导,重视资源节约与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坚持科学发展原则,推动转型升级与服务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青岛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还低于厦门、大连等同类城市。

从经济系统看,2011年之前青岛市经济系统得分总体低于大连、高于厦门;2012年以后青岛市经济系统得分被厦门赶超。这说明,相比较厦门而言,旅游外汇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偏低仍然是青岛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因素。可见,青岛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要逊色于厦门和大连。因此,应该借鉴厦门和大连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

三、青岛市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作为能源输入型城市,青岛市的一次能源———原煤、原油和天然气全部依靠外部输入。青岛市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主要依赖碳排放强度高的煤炭和石油,清洁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较低。这种能源结构会加大碳排放,破坏生态环境,阻碍低碳经济的发展。目前,青岛市单位GDP能耗为1.34吨标准煤/万美元,与美国(1.41)大体持平,但与日本(1.09)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不言而喻。

(二)经济结构调整相对滞后

1.三产比重提升缓慢。

与自身经济实力相比,目前青岛市的结构调整则相对滞后,其主导产业仍然是具有高碳特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则属于低碳行业。2007—2016年,青岛第三产业的占比从43.2%提高到54.7%,渐渐超过第二产业。同时,北京市三产的比重是80.3%、上海市为70.5%,分别高于青岛25.6和15.8个百分点。可见,青岛与之比较还有较大差距。

2.产业层次和产业水平依然偏低。

在工业方面,目前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偏低,传统工业比重偏高。农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石油化工、建材加工等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而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不到1/10。在服务业方面,青岛市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现代服务业发展仍需提高。最后,旅游业方面。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偏低。青岛市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07年3.78%降低到2016年1.35%,只有厦门(6.42%)的1/5,整个产业层次和产业水平依然偏低。

3.出口仍以粗放型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较低。

青岛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外贸城市,其对外贸易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赖“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未占据主导地位,整个出口结构很不理想,这与青岛自身建设目标相比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总之,青岛市作为一个沿海旅游城市,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人均绿地面积低,森林生态系统难以维持城市功能的需要;湿地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湿地面积有所下降;海洋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发展低碳经济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吕学都,王艳萍,黄超,孙佶.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7):27-33.
[2]辛玲.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1,(7):78-80.
[3]陈跃,王文涛,范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4):124-130.
[4]王莉,何跃.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8):104-106.
[5]段梅,陈福生.中国省际低碳经济发展能力测度与评价[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1):23-32.

    黄秉杰,刘小丽,王薇薇.青岛市低碳经济发展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9(19):145-148.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