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1-02-27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物联网技术将深刻改变国民经济核算记录流量和存量的方式。本文基于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从生产范围变化、核算单位划分、常住性原则、记账方式、非正规经济核算、卫星账户核算等方面研究了物联网发展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综合影响。研究认为,物联网时代的国民经济核算在理论框架、提供方式、制度环境和应用领域等方面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应对这些变化将成为大数据时代官方统计的基本使命。
  关键词:物联网; 国民经济核算; 影响; 变化;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则直接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大数据 时代。顾名思 义,物联网 ( Internet ofThings) 就是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络。具体说来,它是指将事物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技术平台。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由麻省理工大学提出,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其研究报告中正式采用了物联网的概念。有关研究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世间各种物品,从纸巾、钥匙、手表、汽车、楼房,到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机场、电网、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只要嵌入一个微型感应芯片,就使其有了一个信息标签,再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激光扫描、全球定位、无线网络等技术和装置,使之与互联网相连,就可利用能力超强的计算机群实现智能化管理。未来,通过该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将形成一个覆盖世界万事万物的超级网络,让生产活动、经济运行、社会管理以至个人生活在一种全新的平台上运行,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物联网在本质上是超级感知。它通过无线网络技术、视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和嵌入设备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将人与物纳入一个可以相互感知的网络之中,而物到物( Thing to Thing,T2T) 、人到物( Human tThing,H2T) 、人到人( Human to Human,H2H) 基于相互感知的交互活动就构成了一个感知社会。毫无疑问,物联网的发展将给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可以说,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紧密结合将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而物联网是其中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在于测度经济流量和存量。其中经济流量涉及一系列的问题,比如: 谁? 和谁? 用什么? 为了什么目的? 做什么? 交换什么?存量变化如何?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国民经济核算设置了交易和其他流量、产品和生产单位、资产和负债等一系列的核算概念,并通过有关账户体系使相关信息得到记录,最终产生了可用于监测经济活动、宏观经济分析和国际比较的经济数据。
  与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比较起来,物联网的超级感知功能在记录经济流量方面优势明显: 由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建立了相互感知的物联网络,类似“谁? 和谁? 用什么? 为了什么目的?做什么? 交换什么? 存量变化如何?”等信息的采集将变得十分简单; 除此之外,物联网还能准确地提供“空间变化如何、环境状态如何”等额外的信息。同时,移动通讯技术的引入使得数据在生成的同时就被记录,这大大地简化了后期记录、传递和整理等程序,使国民经济核算信息的及时性大大提升。
  显然,物联网已经从根本上触及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理论,它将深刻改变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技术,并由此产生一系列根本性的统计变革。值得指出的是,在物联网概念提出的1999年,联合国刚刚启动SNA2008的修订工作,而当物联网概念全面兴起的时候,SNA2008已经修订 完成。因此,SNA2008修订工作中并未充分考虑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将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出发,系统分析物联网发展对国民经济核算以及有关统计工作的潜在影响和综合作用。
  二、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规则和实践的影响
  物联网与国民经济核算的最大共性是感知流量。但物联网条件下的流量记录无所不在,其所记录的信息也更为全面。因此,物联网发展将对国民经济核算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一些难以辨识、无法细分或无法定位的经济流量的记录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而相应的核算方法也将随之调整。
  ( 一) 生产范围有望突破
  SNA的生产范围不包括住户部门的大部分自给性服务生产。之所以把住户内部生产和消费的不付酬家庭或个人服务排除在外,主要是考虑到这些活动与市场是相对分离和独立的,对其价值进行具有经济意义的估价较为困难; 另一方面,如果将生产范围扩大到包括了住户服务在内的自给性生产,则失业问题就不存在了。但在物联网情况下,家庭活动产生的大量信息是可以被记录的,而那些与市场相对分离和独立的服务生产活动也可借助物联网与市场性服务生产活动联系起来,甚至,这些服务可以借助物联网在市场上传递。同时,家庭服务生产时间也可得到精确计量,家务劳动的标准化测度和质量调整也不再难以进行,这将导致人口和劳动投入的统计理论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范围和就业范围的扩展问题。进一步地,生产范围的变化还将导致收入、消费、资产等概念的扩展,而经济生产概念中“在机构单位负责、控制和管理下”的意义也将发生微妙的变化。
  ( 二) 从基层单位、机构单位到“物联网单位”
  对于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核算单元的确定方法,SNA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一种是机构单位,一种是基层单位。其中机构单位是指能够以自己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实体; 而基层单位是指具有单独的场所,只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者其重要生产活动在其全部增加值中占有最大部分的单位,它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企业的一部分。不难看出,SNA的主体分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现有数据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在物联网条件下,所有的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都将得到相应的编码,并在有关核算中被准确识别。但与SNA不同,物联网的编码技术要细致得多。以电子产品码( 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 为例,EPC用一组编号来代表制造商及其产品,其标识容量的上限为全球2. 68亿家公司,每家公司出产1600万种产品,每种产品生产680亿个,如此大的信息容量甚至足以为全球每粒沙子提供一个唯一的代码。这样,不仅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所有住户成员、企业的生产设备、产品等都将拥有一个唯一的电子“户口”。在此条件下,SNA可根据研究需要自由确定生成数据的基本单元,而不是受限于现有的分类模式。而准公司、控股公司、虚拟子公司、专属金融机构、联营公司以及主要活动、次要活动、辅助活动等也可基于物联网单位重新界定,并且可为之单独设立账户,研究其经济活动的规模和影响。显然,由于基于物联网单位的经济活动拥有更为同质和全面的流量数据,这将使得有关投入产出分析、资金流量分析等的核算主体和核算技术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 三) 常住性标准的客观化
  经济总体是由其全部常住单位组成的,常住性决定了哪些单位是常住单位。一个机构单位的常住性是指它与其所在的经济领土有着最紧密的联系,但如何判断联系的紧密程度却并不容易。对此,现行国民经济核算采用了较为主观的“一年原则”,即事实上或意向上住在( 设在) 当地的时间达到一年或一年以上。但这种确定方法有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单位会与两个或两上以上经济体产生密切联系,存在频繁移动或跨越多个经济领土运行的个人和设备或者学生和病人等例外情况,一些特殊目的实体等很难明确其常住性归属等。物联网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由于物联网可以提供位置和对外联系信息,因此通过物联网数据可以较为容易地判断到底该单位与哪个经济体的联系更为密切,这为确定机构单位的常住性提供了最为真实的信息,从而能更为客观地判断单位机构的常住性。即使在存在多利益中心的情况下,也不必硬性选择一个利益中心,而可以根据物联网数据使有关指标在多利益中心之间合理分配。
  ( 四) 全方位的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核算是指在经济价值发生创造、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时记录各种流量。在物联网条件下,服务何时被提供、产出何时被创造、中间消耗何时被使用、所有权何时被转移等信息都会被自动记录。而至于跨核算期产出、存货变化、持有损益、国际交易等复杂问题也可根据实时数据准确处理。此外,SNA2008还提出了经济所有权的概念,即哪一个单位承担了产品( 或资产) 的经济风险和收益,哪一个单位就拥有其经济所有权。而只有在经济所有权变化的情况下,转移中的相应经济流量才被记录。比如,根据经济所有权原则,海外加工货物中委托方拥有原材料和产成品的经济所有权,而加工方只提供加工货物的服务,这样,运到国外加工的货物,既不记录为货物所有国的出口,也不记录为货物加工生产国的进口。而同样地,货物在加工后,也不会记录为货物加工生产国的出口和原来货物所有国的进口。经济所有权不同于法律所有权,它需要从经济角度记录有关风险、回报、权利和义务的相应变化,相对而言,经济所有权的权责关系更难以判断。而物联网数据能为判断经济所有权是否变更提供最为直接的依据,因为只有拥有经济所有权的所有者才与有关资产和货物发生最为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在物联网情况下,权责发生制得到了完全的落实,经济流量的记录也更加趋近真实。
  ( 五) 四式记账增强为“云记账”
  复式记账是国民账户的基础,每一笔交易必须被记录两次,一次是作为来源( 或负债和资产净值变化) 记录在账户的右端; 另一次是作为使用( 或资产变化) 记录在账户的左端; 或者在账户的同一端记录两次,但两次的符号相反。由于现实中大部分交易是涉及两个交易者的,因此同一个交易是由双方同时记账的,而每一方又都要进行复式记账,这样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每一个交易实际上是被记录了四次,这就是所谓的“四式记账”。四式记账显然有助于保证账户的平衡与一致。在物联网状态下,四式记账进一步增强为“云记账”,一方面,除了交易双方,交易的其他相关者也会以不同的角度记录有关数据; 另一方面,有关数据是实时采集的,并且将集中上传到“云计算”平台,这样,四式记账就变成了“云记账”。其记录信息不仅可用于交易当事双方,还可广泛用于其他被许可的使用者,而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在云平台上相互强化和补充,也使账户的平衡性和真实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证。
  ( 六) 价格和物量核算的分化
  国民经济核算记录的大多是货币化的经济流量。这使得在很多时候,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价格和物量变化是混合在一起的,这不利于准确反映价格和物量的各自变化。而为了解决价格不可比的问题,SNA又不得不专门记录价格变化。而在物联网条件下,物量记录是最根本的信息,而价格信息则可通过交易系统另外获得。也就是说,物联网时代自然形成了价格和物量核算的分立格局,有关物量核算和价格核算的难度会大大降低。对于每一类商品来说,其物量增长和价格增长的数据能被分别提供,这极大地提高了市场和政策分析的准确性; 而对于资产来说,连续形成的价格和物量信息也为进行资产重估价和折旧估算提供了更为严谨的依据。
  ( 七) 便捷的地区核算和时期核算
  物联网条件下核算主体的各种经济行为的时空边界非常明确,有关核算数据将真正实现“扁平化”。地区核算只是整体核算工作的一部分,各不同层级地区的核算数据可独立汇总,其同级区域间的各种经济流量不存在不可测量或重复计算的问题,地区核算的精度将大大提高。当然,这一点也适用于国际经济核算。从核算频度上看,物联网提供的是实时数据,包括年度数据以外的各种季度、月度、本周、当日甚至分时的核算数据,曾经束缚国民经济核算的时滞问题将不复存在,国民经济核算将真正进入大数据时代。
  ( 八) 社会核算网络将取代社会核算矩阵
  与传统的T形账户相比,社会核算矩阵能提供更为完整、详细和一致的信息,可揭示整个经济中各种经济结构和经济联系,为经济建模提供分析的框架和基础数据。以供给使用表为例,它可以给出各种产品是被哪些产业部门生产( 或以何种方式进口而来) ,而又是被哪些产业部门作为中间消耗( 或被哪些部门用于最终消费,或者以哪些形式变成资本形成总额) 。在供给和使用表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产品部门工艺假设或产品销售份额固定假定将其转化为可计算的投入产出矩阵。进一步地,社会核算矩阵可将SNA账户序列以矩阵的形成展示出来,其对称性、等和性、定格放大功能等特点使社会核算矩阵逐渐成为当前组织和应用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强大工具。但社会核算矩阵也不是万能的,比如,利用社会核算矩阵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 哪个企业生产的何种产品被哪个企业用于何种产品的生产? 其经济流量的空间流向和规模如何? 有关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如何? 如何消除产品部门工艺假定的影响?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核算矩阵所提供的信息仍然有限。物联网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在物联网条件下,各社会单元间的联系不再只是一个二维结构,有关生产信息、位置信息、物流信息与价值信息将组成一个庞大的立体网络,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联网时代的社会核算矩阵最终将发展成社会核算网络,这将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物联网的详细核算信息将会有更为复杂和广泛的应用。
  ( 九) 未观测经济将成为历史
  未观测经济和非正规经济核算是传统国民经济核算的难点。其中未观测经济是指那些“隐形”或“地下”的经济活动,而非正规经济是指那些由非正规单位从事的经济活动。二者相互联系,也有所区别。SNA2008建议把非正规部门作为住户非法人企业的一个子部门处理,它被定义为: 基于创造有关人群就业及收入这一主要目标而从事货物和服务生产的单位集合。这些单位通常组织程度很低,很少或没有区分生产要素中的劳动与资本,并且规模很小,其劳动关系( 如果有的话) 主要是基于临时雇佣、亲属或个人以及社会关系,而不是通过正式的合同安排来保障。物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未观测经济和非正规经济的核算。在物联网环境下,只要未观测经济和非正规经济与可观测经济或正规经济体发生了信息交换,则这些经济活动就几乎无处隐藏。而即便这些活动在某一个环节被遗漏掉了,也会在云记账平台中被间接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条件下不会有未观测经济,只会有可观测非正规经济,而非正规经济这一名词也只是在经济意义上存在。
  ( 十) 卫星账户大发展
  物联网采集的信息显然不仅可用于常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相反,与SNA各种功能分析和卫星账户设置的初衷非常接近,物联网为揭示更为具体的或与常规国民经济核算概念有所抵触的人类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比如,在功能分类方面,物联网几乎能提供可以想到的所有分类,它不仅能回答一笔支出为什么要发生,而且能把这些信息与人口信息、位置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使有关经济分析更加具体和深入。再比如,如果想对某些关键部门或特定部门进行扩展研究,则可按照该部门的特殊特点扩展或重设数据采集的规模,这将使农业及能源等重要产业分析、政府非市场产出研究、非营利机构核算等核算问题变得相当快捷和容易。对于那些需要另设生产和资产概念的卫星账户而言,物联网不仅可以提供第一手数据,而且将在国民经济核算核心账户与卫星账户之间构建一座桥梁,使人们能清楚地认识到不同账户间信息含量的不同和转换方法。进一步地,物联网对某些卫星账户的数据采集提供了条件。比如,物联网中的环境监测数据将为环境核算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提供了必要的资源环境数据,而物联网在医院等医疗体系中的广泛应用也将极大地改善卫生卫星账户的数据基础。
  三、物联网时代的国民经济核算变革
  显然,物联网的发展有助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同时,物联网技术也对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实践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当前,我们要明确一些问题,预先做好应对方案。
  ( 一) 国民经济核算会不会走向消亡
  物联网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集层面和网络层面。在这些领域,物联网数据通常是非排他的,这意味着包括研究者在内的诸多数据用户对现有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依赖程度会大大降低。有关用户甚至可根据其需要通过云计算平台设置自己的专属功能分析账户,而由企业开发和发布的各种数据产品将越来越多。
  这给我们提出一个疑问,物联网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会不会逐渐走向消亡? 答案是否定的。正如SNA2008指出的那样,国民经济核算是一套按照基于经济学原理的严格核算规则进行经济活动测度的国际公认的标准建议。因此,国民经济核算是经济学理论在经济统计学领域的一种映射,也就是说,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要反映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进展,并符合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我们知道,国民经济核算中设置了很多涉及交易的重新安排、改变交易流程、分割交易等技术环节,而一些特殊的经济流量也被根据 其经济理 论赋予特 定的含义,比如SNA2008就根据其经济属性将研究与开发纳入到资产边界之内,这些工作只有在经济理论指导下才能进行,不管物联网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无法替代。显然,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不是通过简单汇总有关微观数据而生产宏观数据,而是要根据经济理论对微观数据进行调整,这一调整工作需要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的支持。因此,物联网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不会消亡,它将更加依托经济学的发展,其重心将逐渐转到如何根据最新经济理论设计一套更能反映经济运行本质的核算规则和账户框架,并使有关核算方法能在各国和国际组织之间达成最大程度的共识。
  ( 二) 国民经济核算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
  物联网时代的国民经济核算类似于移动通讯领域的数据协议和标准。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数据协议和标准都是公共产品,比如目前的3G标准就存在不同版本,并且有关用户还要为此付费。因此,未来物联网时代也可能存在大量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协议和标准,它们未必以公共产品的方式来提供。但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情况,我们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不同于其他数据协议和标准,其根本职能在于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全球普适的统计指导”,物联网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仍将是一种公共产品。
  但物联网时代的国民经济核算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开放和多元化的公共产品提供方式。首先,政府失去了有关核算信息的绝对控制权,物联网将逐步替代现有的调查体系和填报系统,政府将逐渐不再直接承担市场数据的采集和发布工作,当然,对于那些要通过法律授权才能采集和发布的数据,政府部门还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其次,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处理的主体将多元化。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通过其他市场生产者提供这项公共服务,一些非营利机构和获得认证的市场公司将更多地承担起统计数据的整理和统计指标的核算工作,官方统计机构的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数将大幅减少,相应地,其公共产品的提供效率将大大提升; 第三,国民经济核算的产品类型将更加丰富。接近于普查数据级别的核算产品的成本迅速降低,而服务于特定人群的国民经济核算产品,甚至个人定制的国民核算产品也将广泛出现; 第四,国民经济核算必然走向全球化。正如互联网把全球联系在一起一样,物联网将把全球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民经济核算产品本身也将被接入物联网,其应用将更加广泛,自动化程度会更高。
  ( 三) 国民经济核算的“圆形监狱”模型
  物联网的海量信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关系。有人用“圆形监狱”的设计理念比喻了这一变化: 系统的四周是一圈环型建筑,被分隔成很多小的囚室,而正中是一座瞭望塔。塔顶有一圈落地窗,通过这些窗户,监视者可以看到每个囚室中的一切,而囚室中的人却看不到塔里的情况。每个囚室有两个窗户,一个对着外面,一个对着瞭望塔。在此情境中,即使塔中没人看守,囚室中的人也会感觉到被监视的压力。当然,圆形监狱也要接受外来的巡视,以确保监视者也是被监视的。通过圆形监狱,监视者除了监督犯人的行为,还可以研究其行为,并通过研究提高相应的监管水平。
  物联网的出现,使现代社会具有了圆形监狱的特征。国民经济核算亦是如此。首先,物联网使国民经济核算入住了“圆形监狱”的“瞭望塔”,可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实时监测; 第二,处在瞭望塔中的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在监督中学习,进而不断创造、革新和进步; 第三,瞭望塔中的国民经济核算实际上也相当于住在一个囚室中,外部的监视者可时时刻刻地监视着国民经济核算自身的运行状态。毫无疑问,物联网的出现强化了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其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但反过来,如果国民经济核算对物联网听之任之,则有可能产生危及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的一系列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未来国民经济核算的信息更丰富了,创新条件更优越了,但国民经济核算相对于其他主体的信息优势也不复存在,而且如何确保信息共享、避免信息滥用、加强信息权力保护的任务更重了。
  ( 四) 从国民经济核算到国民大核算
  物联网产生了海量的数据,除了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领域,这些海量的数据还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各个领域发展的复杂问题。十多年前,有学者提出了国民大核算的构想,建议把经济核算扩展到社会、人口、环境、资源、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其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下。在当时看来,由于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不兼容,其概念方法各异,很难纳入一个统一的平台,国民大核算的设想很有些乌托邦的意味。但现在情况不同,物联网的出现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本文所探讨的物联网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深刻影响外,物联网技术还推动了社会、人口、环境、资源、教育等领域的革新与进步,并且已经在环境监测、教育技术、社会管理等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显然,物联网在把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密切结合的同时,实际上也将包括国民经济核算在内的人类发展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为国民大核算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撑,物联网时代的国民经济核算最终将走向国民大核算。
  四、结语
  在SNA1993推出之后不久,人类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SNA1993的设计者们不会想到,在短短十几年间,人与人通过互联网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而当SNA2008推出之后,人类社会又进入了物联网时代。我们很难预测,十几年后物联网技术究竟会达到何种高度,但我们相信,十几年后物联网对SNA的影响程度要远远大于过去十几年互联网对SNA的影响,国民经济核算规则与方法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本文的研究试图阐释物联网发展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潜在影响。我们认为,物联网技术将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核算规则、核算框架和核算产品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然,本文所做的研究还是基于现有的物联网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核算分析框架进行的,我们无法预测这些变化会在何时发生,也不能保证其他新的问题不会出现。但无论如何,研究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影响是当前统计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促进新兴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应对大数据对统计科学的挑战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