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社会保障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农村社会保障探析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社会保障类有关毕业论文,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农村社会保障探析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保障及农村及经济发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保障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回顾中国的改革历程,观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可以发现面临的现实问题很多.如:贫富差距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民族问题、教育体制问题、土地问题、医疗体制与公共卫生问题、“三农”问题、金融改革问题、国企深化改革问题、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等在很多领域,矛盾都有加剧的危机.在这里笔者主要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少数民族地区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少数民族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更是重点,也是解决问题的难点,那么怎样解决少数民族农村在城市化进程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人们首先面临的一个难题.少数民族农村处于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生产力不发达,自然条件恶劣,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落后,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选择怎样一种社会保障模式,成为人们去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义务或有条件给予公民的公共产品或半公共产品,有些需要强制性实施.换言之,它是指国家以倡导或干预方式提供的各种收入支持和服务帮助,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内容.就社会保障的英文“SocialSecurity”一词而言,直译即为“社会安全”的意思,内涵自然包括维持社会稳定与公平、支持社会和谐发展与经济增长等福利增进与改善的政策措施,社会保障是国家履行的一种对内安全职能.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是为城乡劳动力市场的有效合理运行与发展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公共计划,建立这种制度是为了保护个人及其家庭不因失业、年老、疾病或家庭成员死亡而失去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并通过公共服务(如医疗等)以及为家庭生活提供经济补助以增进其福利.从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可以知道,社会的弱者及潜在的弱者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对象.社会保障的不仅仅是公民个人的收入,而且把社会管理职能延伸到营养、住房、健康和教育等人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保障政策因此就成为紧密协调提高福利水平和促进人口活力的民族国家政策.[1]”这里研究的社会保障是广义的社会保障,是指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时,能够从国家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侯文若先生的定义比较完整、全面,“社会保障可以理解为对贫者、弱者实行救助,使之享有最低生活,对暂时和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实行生活保障并使之享有基本生活,以及对全体公民普遍实施福利措施,以保证福利增进,而实行社会安定,并让每个劳动者乃至公民都有生活安全感的一种机制”[2]

二、少数民族城市化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化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客观规律.历史地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先是在尼罗河流域,然后是在两河流域,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形态.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工业化加快,带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成为创造文明和聚集财富最主要的地域[3].城市化一词来自英语(Urbanization),也译作“都市化”、“城镇化”.对于城市化的概念,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解:“城市化是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过程,或者说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3]“城市化通常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4]“城市化进程,就是一个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进步,社会制度变迁以及观念形态变革的持续发展过程[5].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城市化的过程,没有城市化就不可能有现代化.在现代条件下,城市化的本质是乡村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其中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向城镇集中,城镇人口的增长,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逐步城市化;二是城市区域的扩大和城镇数量逐步增加,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城市化一定意义上就是改变农民的社会关系,化农民为市民,让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由从事较低效率的农业劳动转变为从事较高效率的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活动,由传统的、封闭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现代的、开放的生产生活方式,享受现代城市文明.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共同构成城市化的丰富内涵.适应农村人口城市化要求,必须从社会保障制度入手.


写社会保障论文的要求
播放:38970次 评论:5888人

三、少数民族城市化对农村社会保障的需求

少数民族农村经济落后,农村工业化或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困难,这都与农村社会保障的缺失有一定关系.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仍然延续着传统的小农生产作业模式,农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劳动者素质低,这与城市化、工业化兴起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相矛盾.政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供给者应该注意到,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保障不仅起着非常重要的社会安定团结的作用,即它的社会功能,同时应该重视,社会保障超常的经济效率,即它的经济功能.通过向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提供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一方面会激发出农民潜在消费需求,调动农民投资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农民得到社会保障后,农村经济将会快速发展,尤其表现为农村工业化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民的劳动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因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后,农村医疗保健工作的加强,生活服务设施的改善,使农民平均寿命和劳动年限得以延长,从而相对增加了社会劳动投入总量.同时,农民患病、养老、失业、生活有了保证,没有后顾之忧,劳动力的再生产能顺利进行,劳动力的城镇化与农村非农化转移得到支持与鼓励,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效率,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看作是国家的恩赐与负担,实际上它更是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2002年,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亿.全国共有5个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19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土地总面积613.1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63.87%.在这里,笔者选甘肃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研究对象,与甘肃城市社会保障,与其它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进行比较分析来揭示甘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1.甘肃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目前,甘肃农村社会保障所涉及范围之内的项目,都己经开始试点推进.2003年甘肃省在山月、灵台、安西、阜兰和庆城五个县开始新型合作医疗的试点.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力度,甘肃省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速度正在加快,2006年,全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试点县已经达到38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试点县覆盖率达到44%,参合农民达到近800万人,2006年全省农村以县为单位的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从2004年的5.75%增加到43.7%,增幅和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基本持平,可以看出,即使达到2006年的水平,覆盖率仍然比全国平均覆盖率50.7%低了7个百分点,但是这种差距正在呈现缩小的趋势.截至2006年6月30日,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中,覆盖农业人口98728万人,实际参合853.04万人,参合率为86.41%,高于我国中西部平均79.43%近7个百分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在2006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已经覆盖特困农民30多万人,以农民自己交费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险在甘肃省贫困人口的集中地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农村仍然以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为主.2002年甘肃省开展养老保险的只有一个地级市,9个县,194个乡的1345个村,总计参保人数9.8万人,且在2002年没有新参保人数,在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机构的建设上,至2002年末还没省级机构,只有2个地级机构,16个县级机构,145个乡镇机构.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进度

1 2 3

社会保障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农村社会保障探析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规制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

自考经济学本科

经济学自考

自考经济法学

国防经济学专业

农林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英文经济学论文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农村社会保障探析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