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工程师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我国建筑工程教育的先驱之一相关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工程师方面论文范文,关于我国建筑工程教育的先驱之一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工程师及建筑工程及建筑师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工程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我的祖父华南圭,字通斋,江苏无锡人,1876年出生于无锡和苏州之间的荡口镇,之后在苏州的沧浪亭中西学堂上学,就是后来的江苏高等学堂.祖父在这里学会了法文,因对历史有兴趣,就学期间翻译了《罗马史》,由上海点石斋印制(中国最早用石印印书的出版机构).1902年底,祖父考入京师大学堂,一年之后又被官派到法国学习土木工程,成为法国巴黎公益工程大学(TravauxPublics)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在那个时代,工程师和建筑师是不分的,因此课程的知识跨度非常大,毕业后他虽然主要是一名铁路和市政工程师,但同时也精通建筑,尤其在建筑工程的教育和建筑工程实施指导方面做了不少开拓性的贡献.

祖父学成后在1910年回国,以最优的成绩通过留学生毕业归国考试后获得进士头衔,被称为“洋进士”,这是科举制度在它结束之后保留下来的一点传统.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京汉铁路做工程师,由于能力出众,很快就进入交通系统的决策层,是当时那个早期留洋归来的工程师群体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在1910年~1937年的27年中,一方面担任过交通部总工程师、京汉铁路总工程师、北宁铁路总工程师和北平特别市工务局局长等职务,另一方面也在土木工程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如1913年~1916年在北京交通大学前身交通传习所担任教务主任和创办该所的土木工程系,后又于1933年~1937年担任天津工商学院院长,沈理源和侯仁之和张铸等都曾经是该校的教师.另外,他在1913年辅助詹天佑创办了中华工程师学会,并且一直是该会的骨干,曾经多次担任过副会长.这个学会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科技社团,由当时中国一批优秀的工程师组成,今天建筑界熟悉的庄俊先生就曾经是该学会的会员.学会自1914年~1930年发行的《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份提供科技学术交流平台的期刊,记载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基时期的珍贵史料.

虽说祖父一生的主线是铁路工程和市政工程,但其事业也一直深涉建筑工程,这其中既有理论性的也有实践性的.祖父在1916年发表了他的《铁路》(这是中国的第一部中国人自己写的铁路工程教材)之后,便于1919年开始陆续出版了《房屋工程》系列,这是继张镆绪1910年的《建筑新法》之后中国的第二部西法建筑工程教科书.然后,在朱启钤先生刊行了《李明仲营造法式》后,祖父于1928年在《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上发表了图文并茂的“中西建筑贯通”,以西方建筑学视角,尤其是从结构力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了探讨,其中主要涉及宋代的《李明仲营造法式》,但也提及清代的《工程做法则例》.虽说总体是相当理论性的,但作为国内在这方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些研究是十分有价值的.另外他又在同一年出版的《房屋工程》第二部分里,把中国古代营建纳入了他所写的教材内容中,又加上了他对木质顶棚的计算方法等.祖父在进行中西比较的评论中有这样的字句:“中国屋面之帐篷式颇雅,而旧式柁架则不适用.如欲保存帐篷式而改良柁架,殆惟折叠式及博龙索可以采用,且斜柁上结点,须将死结一律变成活结,因斜柁非直线而是折线也.”“此种变相之折叠式及博龙索式,须木铁并用,至少须用结点加铁”等等.另外,他还表明了就是在今天也适用的对“假古董”的态度:“有人用西法造屋,却又用假柱假梁以为合乎古式,既非保古,又非仿古,并非化古,画蛇添足之道而已”.对朱启钤先生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他也是以极大热忱参与的,曾多年为名列第一的评议,但由于史料的缺乏,我无从了解当时具体的很多情况,除了看到他在个人履历里写的短短一句话:“朱老先生,又创设营造学社,我亦参预其事,今日每与桂老面晤,当谆谆谈此二事不倦.”(注:另一事为后面所说的中山公园)

从1914年开始,祖父还协助朱启钤建设了中山公园,最早叫作中央公园.在民国时期出版的一本中央公园纪念刊中显示,在该公园的初步建设成型和之后的不断修整过程当中,也就是自1915年~1938年之间,在由几个人一组轮换组成的建筑设计课里,只有祖父是始终置身其中的,而且和其它人一样,都是义务参与的,不取任何报酬.对于具体的工作,我看到他在1928年写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自己准备在中山公园水榭扩展后设计的一座桥梁.而在建中山公园之前,他对园林建设已经有过一次牛刀小试,那也应该说是他的第一次建筑设计实践,就是1913年他给自家人设计的花园宅邸,位于北京东城区的无量大人胡同,我自己和我父亲华揽洪都是在这里长大的.这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大宅院,花园里有假山和月亮门,有花草树木,其中一所最大的房子是八角形的,瓦是中式的台瓦,有锅炉房和暖气,可惜在四年前被拆毁.他还设计了另外几所小洋房,其中有建在香山里面的一座别墅,我没见过,是演员孙道临小时候听他父亲说的,因为他父亲曾经是二七机车车辆厂的厂长,所以对在铁路上担任要职的祖父很熟悉.另外,他也改良过四合院,这是有一天我遇见关肇邺先生时他告诉我的,说我的祖父曾经改造过他家在南池子的四合院,后来我又在一篇媒体对关先生的采访中读到:“父亲的老同事、留法工程师华南圭先生,让关肇邺对建筑与生活的关系有了初步的理解.华先生认为关家大宅不实用,遂将四合院的一部分进行了改造把前院的一处九间‘勾连搭’房中的两排柱子取消,代之以大跨结构,成为一个无阻碍的大厅,而把后院的一圈抄手游廊全安上了玻璃隔断,冬天不必出户就可来往于正房、厢房之间,并安装了两套新式卫生间.这些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实为罕见.”祖父便这样把自己对中西建筑的思考应用在实践中了.现在北京档案馆里有1930年代北平特别市工务局做的四合院改良方案,我估计出处就在我祖父这里,因为他很早就在考虑如何把中国传统建筑改造得更适合现代人居住了.

这种对居住舒适度和优化使用功能的考虑,还包括对身体健康的考虑,祖父不单是针对传统建筑,iNN是针对所有类型的建筑,在那个时代是很前卫的.在《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上我读到了他的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其中有1917年写的“房屋天然通气法和戏园通气法”等,细说了房间里改善空气流通的道理,有1920年写的“建筑住屋须知”,阐述了对排湿等需求所建议的措施,“填高地基,掘通阴沟地下板覆以洗净之蚌壳,室内多开窗户,以便随时启闭皆属之”.他也写文章介绍国外的情况,有一篇1917年的“御震房屋”,便是讲述在意大利,“凡圆形房屋,其耐力远胜于方形者.许多伟大建筑,因其圆形,而毫未损伤.”等等.

祖父作为一个时而兼任教育家,时而又专职做教育的工程技术人员,写过大量教材,主要是土木工程方面的,在当时既为教学用也作为具体工程的操作指导.其中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有1916年的《房屋工程之铁筋混凝土》,有1917年发表的《木质顶棚之算法》,1918年发表的《钢筋混凝土》,1919年至1930年陆续出版的一套《房屋工程》,1920年出版的《建筑材料撮要》,还有《材料耐力》和《土石工程》等.这些著作往往有繁和简两种版本,先是大部头的繁本,然后为了工程人员的使用方便,再做成“撮要.1928

1 2 3

工程师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我国建筑工程教育的先驱之一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经济管理学论文题目

有关经济方面的论文

体育经济产业论文

自考经济学科目

经济地理论文

国际经济法学

消费经济学论文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论文

粮食经济论文

经济管理类论文选题

我国建筑工程教育的先驱之一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