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关于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与青年大学生道德与法律信仰危机问题相关毕业论文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大学生方面毕业论文模板,关于青年大学生道德与法律信仰危机问题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社会主义道德及法律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青年大学生道德、法律信仰的失落已成现实.建立有效机制,建塑一代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法律信仰是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实践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法治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道德、法律素养;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德治校、依法治校,使大学生在德治、法治校园环境里得到良好熏陶与充分实践;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关 键 词大学生道德信仰法律信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项目,项目编号为10JD710064.

作者简介:熊英,武汉工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德育;汪德平,武汉工业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7-227-03

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想和道德规范等的笃信.它包括两层含义:对道德的“信而立”,对道德的“仰而为”,即知与行的统一.法律信仰,是对法现象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油然而生的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对法的理性和激情的升华.法学家富勒认为,道德与法是不可分的,法是最低的道德.亚圣孟子云,徒法不足以自行.道德与法律互为工具、互为目的.没有道德基础,法律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同时,法律又是道德的最后防线.法律的道德化为主体遵循法律提供内心信仰的基础;道德的法律化则为主体履行道德规范创造了明细操作的条件.道德信仰的失落之下,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法律信仰.法律信仰确立不起来,相当程度上表明道德信仰未能深入人心.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程,也是从道德信仰与法律信仰的关系出发而做出的一项战略调整.可见,一定程度上,个体或社会的道德信仰与法律信仰具有一致性.在德治与法治建设中,一代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法律素质至关重要.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的惟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教育是政治法律教育的基石,政治法律教育必须建立在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道德教育之上.道德、法律信仰不仅是支持法治建设的精神动力,也是市场经济、政治、精神文明的基本支持力量,是巩固共同政治信仰的重要内容,是“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因此,一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法律信仰状况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

一、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法律信仰危机状况考察

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主流基本认同和拥有我国社会主导道德、法律信仰,行动中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纪守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公德意识、法制观念、合作精神,人格完全、知行统一.社会主义道德、法律信仰确实对一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体现出了行为动力、秩序调控、境界提升、人格塑造等功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青年大学生道德、法律信仰淡漠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道德与法律信仰危机状况堪忧.

(一)道德认同感降低,认知偏差,意志弱化,知行背离

调研了解到,多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体系有认知,但对“诚实、守信、助人”等基本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呈降低趋势发展.部分大学生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却缺乏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认同诚信价值理念,却考试作弊、弄虚作假.认知与认同分离,认知与行为反差强烈、知行不能统一.相当多的大学生割裂了道德规范与道德行为的联系,忽视道德的实践性.认为道德规范是知识,是用来学习和考试的,而怎么做的生活实践是另一回事.对于文字形式的规范,他们能从字面上做出准确的判断,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但对于生活中具体的行为却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和评价,对非道德行为持肯定与表示难评价者比例较高.另外青年大学生道德意志薄弱,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利益取舍、一时的欢娱等因素所诱惑而走向道德的对立面.总之,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有信无仰,未能上升为道德信念、信仰.

(二)缺乏对道德的敬畏感,道德认知缺乏,道德情感淡漠,行为失范

少数大学生认为是否遵守道德无所谓,完全按个体自我意愿、自我需要行事,缺乏对道德必要的敬畏,道德意识极其淡薄,缺乏基本的道德认知.他们对讲原则、守道德的行为不再崇尚,而是贬低;对“黑客”、投机取巧等不道德行为非但不谴责,反而包容、赞赏,乃至效仿.甚至有学生以嘲弄的态度来解构道德理想,将崇高的道德人格和献身精神当作“笑谈”.在不良社会道德风气之下,青年大学生群体不是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而成为随波逐流的“适应者”的发展态势比较明显.道德失去了在大学生心目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青年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失落已成为现实.

(三)对法律文本无知无识,法律知识极其贫乏

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青年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基础十分薄弱.加之其生活单调闭塞,远离法律生活,因此法律常识极其贫乏.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加大了法制建设的力度,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结束了“无法可依”的时代.但是身处大学校园内的大学生,依然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对大多数法律法规无从知晓,也漠不关心,更说不上掌握与运用了.法律未能走进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少数大学生由于法律无知而违法,甚至坠入犯罪的深渊.

(四)对不法现象淡然漠视,法律观念相当模糊

不可否认,社会中存在着许多权大于法的现象.在环境的耳濡目染之下,许多大学生就会以为社会客观事实就是人情大于法,权大于法,权力可以解决许多法律解决不了的问题,法律一无用处.这些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抱有怀疑、不信任的态度,他们的法律观念模糊起来:权与法的关系不分、违法与犯罪的界限不分、忽视法的作用,混淆社会主义法与道德的关系等等.他们不能意识到自己有捍卫法律尊严的社会责任,也不会想到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对身边的不法行为也听之任之,淡然漠视.

(五)对法律权威性产生质疑,法律信仰难以树立

现实社会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知法犯法、执法者违法的事情大量存在,少数党员和干部目无法纪、以权代法、徇私枉法,使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大学生耳闻目睹了

关于青年大学生道德与法律信仰危机问题的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许多执法不公、司法腐败、法律虚置的现象,偶有一两件展现法律价值的判决,却是“迟来的正义”,这些现象的存在,无疑使学生对法律的权威性、对法律价值产生了怀疑,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的落实,持怀疑的态度,法律信仰难以树立.

二、青年大学生道德、法律信仰危机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道德、法律信仰状况的发展态势不容客观,危机凸现.究其成因,是多元的、综合性的.我们认为,社会环境、个人自身因素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力,是其中最为重要、影响最大的因素.

(一)多元社会思潮与传统落后文化的不良作用

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多元文化发生激烈碰撞,青年大学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多元价值的巨大冲击,道德观与价值观随之发生着剧烈的嬗变.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盛行下,许多大学生迷信和崇拜西方文明,在对物质的竭力追逐中削减了对精神的需要,道德不再是他们的终极追求目标.社会上因制度、体制不完善形成的违法失德的道德乱象此起彼伏.有些违法失德行为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有的甚至还得利.违法失德成本低下、有获利可能,使一些人竞相效仿,产生恶性循环,造成道德、法律的权威性下降,整个社会道德、法律信仰的轰然坍塌.青年大学生浸泡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学业、就业、经济等重重压力之下,许多学生认可“适者生存”,觉得没必要死守道德、法律底线.部分平时成绩和表现并不好的学生,通过一些歪门邪道能取得考试好成绩、拿奖学金、评上先进,而讲道德守规则者会

1 2 3

关于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与青年大学生道德与法律信仰危机问题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参考文献资料:

高级经济师论文下载

政府经济学 论文

大学经济学课程

宏观经济学论文

发展经济学自考

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

军事经济论文

劳动经济学校

经济学硕士就业

宏观经济论文

青年大学生道德与法律信仰危机问题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