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关于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与比较优势战略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相关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大学生方面论文格式范文,关于比较优势战略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产业结构及大学生就业难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须与需求相适应,脱离市场需求的供给过快增长必然会引发一场灾难.大学是培养预备人才的工厂,这些预备人才在进入生产实践之后,能够迅速成长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端技术与管理人才.但如前所述,比较优势战略造就了中国低端的产业结构,这种低端的产业结构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很差(这一点后文将进行专门理论阐述),尽管经济在高速增长,可是市场对大学生的真实需求并未增加.因此,如果仅考虑市场法则,在这种微弱需求下高校连年大幅扩招无疑是很不明智的.

然而,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逻辑,高校过度扩招政策的出台并非偶然的决策失误,而是比较优势战略绑架的不得已.根据前文的分析,推行比较优势战略必然造成内需严重不足,只要不转变发展战略,这个问题就会愈演愈烈.但是,路径依赖理论告诉我们,转变战略其实是最不容易的.因为战略一经推行,它就具有自我强化的特性,不遭遇生死存亡的危机,转变战略就缺乏足够动力.对于危机积累过程中的问题,人们总是采用修修补补的方法来应付.在比较优势战略下,修补内需问题的方法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寻求外需突围,即通过出口扩大来弥补内需不足,为此,本世纪初中国政府选择了不惜代价地加入WTO;二是国家干预短期刺激内需,或者通过大量举债扩大投资,或者抓住民众软肋刺激消费,或者兼而有之.而高校过度扩招的做法正是当时政府刺激内需的重要措施之一.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有的修补手段都只能暂时掩盖或拖延问题,都是不可持续的,反而会使矛盾变得更加复杂,危机变得更加深重.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还主要是依靠内需发展经济,但自1992年开始,以大力引进外资为契机,外向型经济变得突飞猛进.这种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使得全球逐利资本纷纷把血汗工厂搬迁到工资低地的中国,从而严重地冲击了之前走同一道路但名义工资已经上涨的东南亚各国.因为产业外迁又无力升级,泰国等国的产业空心化最终酿成了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危机导致国际局势恶化,中国被迫承诺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出口顿时受困.与此同时,多年来比较优势战略的作用使得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内向型经济走向瓦解,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改制,高达五千万工人下岗失业,农民工式待遇成为就业群体的主流,以消费为基础的内需由此急剧萎缩.在内忧外困的局势下,为了维持经济的增长,政府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刺激内需.于是,赤字财政政策、教育产业化等措施纷纷出笼,而高校大幅扩招正是教育产业化的基础和核心.

自古以来,中国民众就十分重视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深入人心,而扩招前大学生天之骄子的社会地位又恰好佐证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宣传.因此,在初期不能预见后果的情况下,高校扩招几乎被当成一项福利,尽管过去读书几乎不花钱,而现在则要支付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由于阻力相对较小,所以承载着拉动消费厚望的高校大幅扩招政策在1999年被政府迅速推出,并在以后多年惯性运行,直到2010年后因难以为继才逐渐趋于停滞.

由于教育支出是家庭的刚性支出,所以,从短期来看,教育产业化下的高校大幅扩招有利于撬开中国老百姓的钱包,使得消费总额增加,并通过乘数效应刺激内需的扩大,同时升学会推迟求职还可以暂时缓解过大的就业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和提高实际劳动报酬(这恰好击中比较优势战略的死穴),扩招的结果必然是教育消费挤占其他消费、高校所在地消费挤占全国各地消费和当前消费挤占未来消费,从而给国民经济制造更多难题、加剧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形成报复性的消费萎缩,最终将让内需不足的问题变得更加难解.

三、低端的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低下

尽管高校大幅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比扩招前增加巨大,但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离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而大学生的人口占比就更是极为低下.比如,在25—64岁劳动力中大学生的比重,美日等国多在40%以上,但我国2000年只有4.63%,即使经过10年的高校过度扩招,到2010年也才上升为9.68%.据报道,中国的GDP按汇率计算在2010年已经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二,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甚至接近于美国.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30多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几乎达10%,本世纪后甚至连续多年高于13%,远超世界各国.因此,相对于中国巨大的经济规模和高速的经济增长而言,高校大幅扩招只不过是极低大学生比重的一个补偿而已.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和科教兴国的时代,这种补偿理论上似乎还不够快,即使有再多的大学毕业生也应该被万分饥渴的经济所吸收.换言之,由于存在各种有利因素,高校大幅扩招并不一定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至少不会极为艰难.

可惜,因为排斥性的低端体力产业结构,表面光鲜的中国经济根本消化不了多少大学生.虽然是在极低的基数上进行扩招,但扩招依然演变成了一场就业的灾难.

大学生属于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他们的优势是懂技术、会管理,应该从事高知识技术含量和高创新性的智力工作.在国民经济中,这种智力性的工作岗位密集地存在于高端的智力产业,而在低端的体力产业中分布稀疏.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与产业结构高度相关.概括地说,一个国家智力产业发展得越好,其经济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就越强,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就越光明.首先,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天然场所,智力产业构成了经济吸纳大学生的主渠道.智力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部门,其大部分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很高,通常只有大学以上文化者才能胜任.建立与壮大智力产业有利于提高经济对大学生的吸纳密度,而大量高素质大学生的加入又反过来推动智力产业的蓬勃发展.因此,一个发达的智力产业体系可以源源不断地吸收大学生,并形成智力产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的良性循环.

其次,只有强大的智力产业才能支撑以内需为基础的所有体力产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进而以国民经济整体的力量创造出海量的大学生就业机会.作为提供先进技术与资本品、新的知识与创意的部门,智力产业可谓是国民经济的大脑和心脏.民族智力产业的崛起意味着独立自主生产与消费体系的形成,有利于争取平等的国际经贸秩序,掌握市场定价权,防止经济增长的利益外流,从而为内向型发展开辟道路.智力产业迂回的生产方式,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高,且其高附加值可以实现高工资、高利润和高税收的三赢.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智力产业拉动各种体力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支撑具有无限发展空间但要以内需为基础的服务业的扩张,体力产业则反过来又强化智力产业的进步.通过国内经济大循环,各种产业相互依赖又交互促进,同时就业不断增加,工资持续上升,城市化快速挺进,系统协调效应导致内需生生不息.在这种内需型经济中,尽管单个的体力产业企业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较弱,但13亿高购买力人口形成的最广阔内需将使各行各业无比繁荣,由此成为消化大学生就业的又一重要力量.

然而,比较优势战略瓦解了中国的智力产业和内需型经济,制造了畸形的外向型体力产业结构.这种低端的产业结构无疑是最为排斥大学生的,因为其大量需求的是年轻力壮和吃苦耐劳的简单劳动力,是拿着微薄工资还能任劳任怨一天工作12小时以上的农民工,但对知识技术型人力资源的需求水平却非常之低,从而大大降低了经济对大学生的吸纳密度.


本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jingji/0466259.html

不仅如此,由于具有丰富内容和无穷潜力的内向型部门的破败消亡,体力产业失去最主要的发展空间,只能挤在出口领域竞次谋生,其狭小的规模造成经济对大学生的吸纳广度也非常狭小.因为外向型体力产业的发展潜力

1 2 3

关于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与比较优势战略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大专经济管理学论文

中级经济师职称论文

中级经济师论文

经济学基础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关于经济法学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管理专业课

如何发表经济学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比较优势战略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