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关于感恩教育相关论文例文,与高校资助体系中的感恩教育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感恩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关于高校资助体系中的感恩教育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感恩教育及学生及辅导员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感恩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823;家普遍不知道将事情往什么‘好处’办”.[6]

高校资助体系中的感恩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此外,我们处在网络时代,信息获得的便利性又使得同学们接触到投机取巧、善无善报等社会问题,这些尽管是个别现象,但它们一经披露,严重挫伤了人们热心助人的积极性,使人在感恩路上望而却步.总之,一幕幕丑陋的社会现象严重侵蚀着学生的感恩心灵,并消解着家庭、学校教育的积极成果,受助学生难免会受到感恩意识淡漠的感染.

三、受助学生感恩意识形成的主要方式

受助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并不一致,不仅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与学校、社会的预期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问卷调查中,18%的学生认为通过“校内勤工助学”的方式回馈学校和社会,33%的学生则希望通过“班级或者社会志愿服务”.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41%的学生则倾向于“先努力学习、工作后奉献社会”.这些调查问卷数据反映了受助学生不排斥回报学校和社会的感恩行为,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惰性意识.因此,受助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一)淡化物质资助的影响,把物质资助与精神扶助相结合

在学生资助中,学校给学生提供的是物质上的资助,而学生感恩意识则属于精神状态和主观意识.而学生资助不是单纯的物质资助和精神意识的一种市场交易.因此,政府部门和学校提供给受助学生的,不能仅仅是经济上的物资,更多的是通过物资而提供的精神抚慰和人为关怀.受助学生是作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主体.受访调研中,29%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资助只是单纯给予学生生活的资助,忽视了对学生精神上的帮助和教育.


这篇论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jingji/0210825.html
淡化保姆意识,合理塑造受助学生的受助心态

大学生自小学至高中学习阶段,基本上是在考试的指挥棒下生活在父母精心照料的天地里,父母一直充当着全能的保姆角色.而老师也是对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也是学校中的保姆.而自入大学以后,学生普遍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感到极度不适应.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不仅面临着生活上的生计问题,更多的是不适感和自卑感,从家长呵护下单纯的中学时代进入了复杂的大学时代,生活的巨大变化也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突然产生强烈的不适和孤独感.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教师尤其是辅导员成为学生值得期待的保姆.从学生身心发展和独立人格培养来看,辅导员不应当是保姆.辅导员应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信任感,而不是依赖感,不能使学生缺乏独立人格、自立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淡化保姆意识,通过学生资助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立自强的能力和独立自由发展的人格.

(三)培养纳税人意识,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塑造回报社会的心理倾向

对受助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一个直接方式是从资助资金的来源进行的.国家提供非受助学生的财政资金实际上是来自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款.从这一方面来说,接受国家部门提供的资助实际上就是认可、尊重和接受纳税人的劳动.从这一方面而言,接受纳税人的援助就要以实际行动来回馈纳税人.这是对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最直接的一种方式.而在这一方面,传统文化与现代纳税人意识的培养并非完全一致,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本位意识的存在、征税法律化制度化的实践对于培养纳税人意识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7]


如何写感恩教育学位论文
播放:20265次 评论:3812人

四、受助学生感恩行动培养的环境优化

感恩教育除了要让学生学习有关感恩的知识,形成感恩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校园和社会实践,不仅把感恩意识内化为内在品质,更要外化为感恩行为.[8]受助学生积极自觉开展感恩行动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而资助项目的条件和评审程序,以及监督机制等直接影响着受助学生感恩行为的自觉和自发.

(一)合理界定受助标准和条件,区分受助资格和具体资助项目的条件

目前学生资助存在着不同程度上失真问题,集中表现为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测试的不完整性和认定方式的局限性.[9]家庭经济困难的程度主要包括家庭人口、家庭财产、经济收入来源,以及伤残和意外事故等特殊情况.但是这些证明多是由当地村委和乡镇政府开具的.而为了本地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部分政府部门也会无意识中降低标准.而开展认定工作的学校却没有充分的证据来推翻这些证明.另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多属于自我认定和局部认定.仅仅是通过家庭经济收入的多少来判定,而不是通过受助学生的日常支出来判定.国家提供给学生的无偿资助资金多于提供给学生勤工助学岗位创造的收入,无偿资助金这个“免费午餐”对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潜在的利益和诱惑,部分非贫困学生也会伸出他们的手来争讨这种“免费午餐”.而在学校的贫困生认定体系中,却只重视学生的家庭贫困情况,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导致部分技能、思想贫乏的学生是一些非贫困生也获得了这份“免费午餐”.在这种情况下,受助标准和条件的复杂性就会凸显.

因此,在现行审评制度下,应当严格区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格认定和具体资助项目,不能把具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格与必要受到项目资助完全等同.同时,应当结合受助学生的多方面表现建立受助学生的信息库.

(二)合理的实行受助项目的信息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将相关信息通过合理的方式给予适度公开有助于资助项目的有效实施.但在将相关信息给予公开时,则有可能涉及部分受助学生的心理承受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伴随着自卑感和孤僻感,而相关资助信息的公开将会使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大.因此,相关信息的公开应当适度.但在这一方面,受助学生中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受调研的120名学生中,有13%的学生认为目前缺少对资助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机制.而建立监督机制的一个有效方式是学生参与,搭建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互交流、自我管理和监督的平台.受调研中有16%的学生持有这种观点.可以尝试建立学生自律管理和服务委员会,受理学生对资助的意见和建议,以此充分发挥同伴的监督作用,在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原则下,完善监督举报制度,建立监督的长效机制,保证贫困生认定和资助工作的公正性.

(三)感恩行为的多样化和长期性

感恩是一种态度,一种品德.常怀感恩之心,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会让人更懂得珍惜生活,珍爱生命.[10]而这种态度和品德的培养和感恩行为的形成不是一簇即可的,也不是暂时性的.因此,受助学生自觉的开展感恩行动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因此,不能强行约束受助学生的感恩行为,而是着重培养学生回报学校和社会的自觉性.受访中有41%的学生认为,“先努力学习、工作后奉献社会”也是一种感恩行为.对感恩行为的培养就是尊重受助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受助学生自己在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在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中通过受助学生的切身体验来主动养成良好的德行.[11]

五、结

1 2 3

关于感恩教育相关论文例文,与高校资助体系中的感恩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循环经济学概论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

经济类硕士论文字数

经济期刊论文

外国经济论文

经济类研究生毕业论文

经济学英语论文

当代经济期刊

建筑经济师论文

2016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高校资助体系中的感恩教育(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