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建筑学方面论文例文,与建筑师执业注册制度下艺术类院校建筑学专业变革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建筑学方面毕业论文,关于建筑师执业注册制度下艺术类院校建筑学专业变革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建筑学及建筑设计及艺术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建筑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这一职业也许是需要结合各门类知识最多的一项职业,而艺术院校往往在艺术学方面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在土木工程类等建筑学专业技术课程方面的师资比较薄弱.

如注册考试中建筑物理与设备、建筑技术设计(作图)的考核内容都涉及建筑声、光、热工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给水排水系统、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等方面的知识,而受到师资和学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专业技术类的课程往往被整合或者缩减.比如将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课程合并,将建筑物理与设备、构造、材料课程合并.学时与课程授课内容的缩减必定会影响所传授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不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另外,相当多的专业课教师缺乏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这也影响了艺术院校建筑教育与注册考试的良性接轨.

三、执业资格制度下艺术类院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变革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建立完善的培养计划.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明确提出“建筑学科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学科架构上突出“建筑、城市、景观和技术”四位一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中国美院面对全球化浪潮下的城乡建筑风格趋同化现象,以对西方现代城市及建筑观念的反思为理论背景,提出了“建立中国本土的建筑艺术教育学术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6].而中央美院则致力于“培养具有艺术家素质的建筑师与设计师”.

当前艺术院校中以培养专业建筑设计师为目标的建筑学教育,应该结合注册建筑师考试大纲相应调整专业培养计划,但不能单纯模仿传统建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而应根据学生特点与自身教学环境,在牢牢把握核心设计课程的专业技能训练基础上,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梳理教学流程,保留自身的特长,建立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办学特色

办学的特色是学科发展的根本,特色的培养模式下才能培养出有特色的人才.

艺术学科背景下必须保留和发扬艺术学科的特长,深化艺术素养,寻找和其他学校的差异性,突出特色,提高竞争力.比如:中国美院建筑专业的发展目标中,试图将“打破城市、建筑、景观专业界限”作为教学研究方向,把重塑地域文化特征作为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在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进行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四川美院则根据西部大发展的需求,突出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的科研课题,进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和艺术形态研究、城市文脉和历史文化研究,在特定的领域寻找话语权.

(三)优化实践教学

不管是传统建筑学专业还是艺术院校毕业的建筑学专业学生,最终流向基本在建筑工程领域.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建筑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强调工程实践性,需要在教学计划中以连续性的实践环节作为支撑,否则,学生毕业后再学习的时间会比较长.以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为例,五年学制内设立了以建筑设计为主干的7个系列课程组,同时,还设置了11项专业实践环节.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艺术类院校中的缺失,已经成为学生技能发展的一大障碍,也影响学生就业后的竞争能力.学制与学分的限制是实践课程设置不足的客观原因,但是也可以通过课程环节的衔接弥补这一不足.

首先,可以尝试将实践环节与专业设计课程相结合,在增加实践环节比重的同时又不增加学时,同时实现了专业课程形式的多样化.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专业四年级进入导师工作室,根据学生意愿和导师指导进行专业或专业方向内的深入学习.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专业推行3+1模式,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分将由学生通过“专题研究与实践”环节获得,学生在这半年进入设计单位实践学习,鼓励学生多下工地、多参与设计流程各个环节,获取实践认知.在这一基础上,今年开始对高年级专业课程试行工作室制度,学生可以结合设计院实践项目完成学分或者进入教师的工作室做实际的项目设计与研究.工作室制度成为衔接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效尝试[7],为将来的工作或者进一步的深造打基础.表2各院校建筑专业部分实践课程分析院校


这篇论文来自: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573548.html

其次,优化实践课程还需要与之配套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支持.客观来看在很多艺术院校中实验室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说由于师资、办学特点、发展目标等原因,还没有完全成熟,导致材料、构造等课程缺乏相应的感性认知环节.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为技术类课程提供实验环节,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使其更快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并运用到专业设计中.例如:中国美院逐步建立的可持续建筑实验中心、装配与表面处理实验室、复合材料成型实验室等,都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职业设计师在专业设计课程环节的引入,亦是艺术院校建筑与环艺专业补充实践环节的有效手段[8].利用职业设计师在工程实践与管理方面的经验,尝试将专职教师为主授课与设计单位资深设计师的讲座、方案讲评相结合,从实践角度快速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师资上实现优势互补,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接受的教育最优化.

(四)进行专业主干课程改革,不盲目追求创意

1.尝试课程的整合设计

课程的整合是在有限的学时下保证教学内容与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整合,将各科的知识点融合到建筑设计教学,使学生通过有限的课程设计训练系统地掌握相关的设计与技术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笔者在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交流访问期间,发现他们的一门设计课程会有多个教师参与授课,这些教师可能是不同学科背景的,但是和该门课程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有相关性.比如:在一门历史建筑更新设计课程中,第一阶段调研中主课教师会请摄影课程的教师讲授建筑摄影的方法、摄影误差校正软件的使用以及在建筑与场地调研中的注意事项[9].诸如此类的环节设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既定目标,也有助于他们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形成更科学、严谨的研究习惯.

技术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结合的方式也是近期国内许多院校开始尝试的一种方法.四川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尝试在讲授技术类课程时,强化与设计类课程的融合,实施捆绑式教学.江南大学建筑学专业尝试在中高年级的设计课程中加入结构选型、材料与构造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对于设计前期、场地设计、建筑法规类的课程,如果在教学计划中无法增加,可以考虑在专业设计课的理论授课内容中补充相应环节.

2.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大学的教育并不能教会学生所有将来工作要用到的知识与技能,但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学习能力.国外许多大学的建筑设计教育都是以激发学生主动分析思考的能力为目标[10].例如:在专业设计课程中尝试设定一个建筑设计类型,让学生通过文献阅读、资料收集寻找合适的建造场所,提出项目策划书,经过讨论后形成最终的设计任务书.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将综合运用设计前期与场地分析、市场调研等多方面的知识,逐步养成理性思维,了解到与设计项目相关的各个环节,这将有助于学生综合设计素质的培养.

四、结语

建筑师执业资格制度已然成为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指挥棒,也必将影响艺术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发展与改革.应该建立长期的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根据人文艺术、专业素养和职业培训三方面在教育环节相应地作出持续而有效的调整,有意识地为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作准备,让培养的学生兼具人文艺术素养,又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创造力,能更快地融入社会,进入职业角色.这对艺术院校发展建筑学专业,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提高人才竞争力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顾大庆.中国建筑学学制的问题及其改革[J].建筑学报,2010(10):10-13.

[2]吕品晶.培养具有艺术家素质的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办学思路和实践探索[J].建筑学报,2008(2):1-3.

[3]韩晓燕,张海英.专业认证、注册工程师制度与

1 2 3 4

建筑学方面论文例文,与建筑师执业注册制度下艺术类院校建筑学专业变革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计划

小学英语教学 论文

高校教研论文

师德论文标题

多媒体教学论文发表

bbc英语教学

计算机教学

幼儿园教学理念

师德师风教师发言稿

建筑师执业注册制度下艺术类院校建筑学专业变革(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