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社会心理学类论文范例,与选择文化心理学课题之我见相关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社会心理学类论文格式范文,关于选择文化心理学课题之我见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心理学及心理学及文化心理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心理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去对“自我”的研究作例子来简单加以说明之:

(1)以实际观察当地人当下的人际交往活动及行为现象为研究素材,寻找值得做研究的课题及问题(例如,人们相互表现的面子行为);

(2)用日常生活中当地人熟悉及惯用的概念、语言、想法及经验为构思基础,来发展可以做研究的构念(例如,面子代表的公我、真诚的私我);

(3)在当地人自身文化/社会/历史的脉络中,寻找理解其活动及行为现象的释意系统(例如,公我/私我的双层自我结构及自我表现的双向型态);

(4)再依之找出某些活动及行为现象(例如,大公无私、公私不分、假公济私等等)背后之心理意义的说法;

(5)设计研究方案,或研制适合本地人的研究工具,以检验所提出的说法或修订构想的释意系统;

(6)从而建立一套对当地人而言,更贴近自己生活及更能用得上的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

在以上这6个要点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第(3)点:要找到当时当地人所共持有、相互用以理解彼此行动背后之心理意图及意义的惯用想法:信念、价值及规范等.我称这些想法为释义系统.依我的见解,这一释义系统即是当地“文化”的主要内涵.这就让本土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紧密地接合在一起了.

当然,有关文化心理学是什么?应该研究什么课题?在众专家面前,我不敢说三道四.但从我以上对本土心理学的简述,以及对文化是什么的见解,已经可以看到本土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是相互依存及滋养的.我认为,本土心理学的重点在于研究进路的选择,是要先搁置在西方顶尖学术刊物内寻找研究课题的惯性思维,抬起头来,在自己文化的沃土上寻找更贴切理解中国人之社会心理学的切入点;而目前我所理解的文化心理学的重点,则在于将文化特点或现象视为个体的研究变量,向上寻找其普世的心理源头或向下寻找其如何影响具体行为,甚至脑活动及基因的组成.对本土心理学工作者而言,文化心理学可以和文化社会学及文化人类学结合得更好,共同为他们提供构思释义系统的素材.

基于上述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及现状的两大特点:(1)太过依赖西方社会的理论及研究方向;以及(2)太过注重对“个体”,而非“人际”的研究取向,我认为开辟文化专业委员会来鼓励及支持文化心理学的成长是必要的.不过,我寄望这一文化专业委员会能更着重推动,把文化视为是人际所共同持有的惯性想法,而不是个体内在所有的(基因、脑活动或认知)的构念,从而将研究重心转到社会心理学原本应该研究的主题-人际交往、关系、情感与信任等.这样,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就可以与本土心理学结合得更好一些.这对维护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整体均衡及健康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下面我就自己的经验,谈一谈要如何用本土进路来选择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课题.早年当我刚立志要从事本土研究之际,我选择的课题是“自我”,经过多年的尝试、困惑及寻求,最终我发现人们天天在用的“面子”概念、活动及行为现象是用本土进路来研究中国人“自我”的一个好的切入点(杨中芳,1991b).这是因为,在没有其它人在场的情境,亦即没有人际交往的活动,人们好像没有面子问题.至于什么是有面子,什么是没有面子,端视当时是在什么地方(农村还是城市),什么场合(生孩子)跟什么人(同事还是村民)在一起,进行什么样的活动(满月洒).这样一来,“社会”及“文化”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本土研究之中.当我在CCTV12看到,一个城市务工人员为了没有涨上每月20元的工资,而把老板杀了,理由是“太没面子了”!我想“面子”对中国社会中生活的人而言,好像仅次于自己的生命,比他人的命还重要.

在探索中国人的“而子”概念及行为现象时,我进一步发现,人们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在别人面前要表现的自己(公我),它与私下自己内心对自己、他人、事物的看法(私我)并不一定一致.我提出了一个“双层自我”的自我表现释意系统(Yang,2005).人们似乎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会选择用公我或私我来作自我表现.那么,到底人们在生活中要在什么时候表现什么样的“自我”,就成为一个很本土及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个研究课题上,我发现一个人的外表行为如果太贴近“公我”,人们会觉得他太“虚伪”、太“表面”、太“没有诚意”、太“八面玲珑”、太“圆滑”;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太贴近“私我”,人们的反应是这个人太“鲁莽”、太“没礼貌”、太“心直口快”、太“没掩拦”、太“不懂人情事故”.那么人们要如何表现才能与人们相处得更好一些,让自&

关于选择文化心理学课题之我见的毕业论文范文
社会心理学类论文范例
#24049;的日子更好过一些呢?中庸之道的实践性及灵活性进入了我的注意范畴,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

许多人认为我之所以选择“中庸”这一课题,是因为它是儒家之经典,从而认为本土心理研究就是要回到传统概念中去找研究题材.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儒家经典中,中庸之道固然是对君子行事的要求,但它并不是我选择这个课题的主要原因.在选择中庸这个课题之前,我注意到,在周遭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庸”这个词,经常出现,虽然不一定带有褒义,更多时候是带有贬义.不管如何,它并不只是古典经书中的概念,而是现今华人社会人们用以形容或评价他人行为的一个常用思维架构,值得作为一个本土课题来研究.也就是说,我是因为在观察到它在现今社会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才选了这个研究课题(杨中芳,2008).

根据对中庸这一概念的进一步认识,我提出了“中庸实践思维体系”这一理解中国人处理日常生活事件的释意系统,用之来探看对中国人而言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经过多年的不断尝试及坚持,目前累积了小小人气.研究的课题及研究方法都逐渐在扩大,包括了中庸思维历程的基础研究,以及应用于企业及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研究(杨中芳,2010).在几个学术会议上,中庸团队组织了专题研讨会.今年初,我们在厦门开了一个比较具规模的专题学术报告会,目前正在把该会议的论文结集成书.将来当各位读了这包括上、下两册的论文集之后会发现,中庸心理学研究其实才刚起步,许多课题及问题需要更多的同事、同学的参与,我希望在座对文化或本土心理研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我们的行列.

在引导中庸心理学研究“上路”之后,我本着“退而不休”的精神,想再回到我多年前开端的人际关系、情感及信任研究(杨中芳,2001).当年我曾提出一个人际交往的释意系统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模型.我想用这一系统来进一步理解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如何建立,如何消长,及如何感知的;人际情感与信任是如何表达及被感受到的.我计划用中国人的“送礼”活动及行为现象,作为载体来研究这个课题.最近,当我听说,在广州,一个年青医生的父母在家中准备了一个房间,专门摆放过年过节,帮儿子接收及送出的礼物时,我抵不住诱惑,想要知道他的妈妈心中是怎么计算及打点这些礼品的.这不是文化心理学上好的研究题材吗?

现在国家强盛了,世界的眼光都集中到中国人身上,好奇地想要知道,我们的社会心理学到底有什么内容?跟西方的社会心理学有什么不同?跟中国人打交道或作生意,到底要怎么做、注意些什么、才能顺利成功.然而,我们又有什么可以告诉世界的?我们要怎么解释

1 2 3

社会心理学类论文范例,与选择文化心理学课题之我见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发表教学论文

小学教改论文

师德师风教师发言稿

幼儿教师论文范文

大学物理教学论文

师德论文参考文献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论文

美术教研论文

小学教师师德规范

成教英语本科

选择文化心理学课题之我见(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