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高等教育方面论文范文集,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高等教育方面毕业论文致谢,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等教育及教育发展及教育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高等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扩展,毛入学率在2002年已达到15%,根据美国伯克利大学的马丁特罗教授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我国已正式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文章系统总结了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出发,为保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 键 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大众化

研究背景与理论综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要求劳动者接受更多的教育,各国开始把高等教育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美国著名教育学家、伯克利大学的马丁特罗教授以美国高等教育增长率和毛入学率为分析指标,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理论.他指出,高等教育发展应分为精英化、大众化和普及化3个阶段.对应不同的阶段,马丁特罗教授给出了3个量化指标:精英化高等教育国家,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适龄人数的15%;当毛入学率达到适龄人数的15%同时低于50%时,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当高等教育在完成大众化阶段后,毛入学率高于适龄人数的50%,高等教育将迈入普及化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739万人,毛入学率达到适龄人数的22%,整体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完成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将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深化体制改革,到2020年实现在校生规模3,550万人(含研究生200万人)和毛入学率40%的总体目标,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中系统特征和规模扩张方式这两个维度,韩飞舟等学者总结出9种不同的大众化模式,我国属于典型的混合扩张式外延发展型[1].

我国高等教育扩展下的大众化进程

1998年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国家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举办高等学校,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1999年出台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行动振兴计划》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要有较大扩展,到2010年入学率将达到适龄人数的15%.自此,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规模发展方面的指导思想由延续多年的“稳步发展”转向“积极发展”.从1998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呈现跨越式发展,规模方面的各项数据逐年快速增长.

我国18岁~22岁适龄人口组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98年为9.8%,2002年就达到了15%,2010年达到了26.5%.高等院校学生规模方面,我国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呈跳跃式的增长模式.如下表所示,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由1998年的108.4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661.8万人,增长了553.4万人,12年间提高了6.11倍,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另外,如下表所示,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是1998年的2.65倍,2006年在校生规模是2002年的1.92倍,2010年在校生规模是2006年的1.28倍,呈现三级阶梯型的跨越式发展态势.尽管2006年以后我国适当控制了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增长幅度,相对稳定了在校生数量,但仍可以看出高校在校生规模呈跳跃式增长模式,每隔几年就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数据来源:整理自我国历年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此外,伴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院校数量也随之快速增加.从增长数量上看,1998年~2008年,我国高等院校数量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本、专科院校的数量由1,022所增加到2,263所,10年间增加了1,241所,增加了1倍多.到2010年,我国本、专科院校共计2,358所,总体规模相对稳定.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

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数量指标的完成并不是其全部内涵,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高等教育发展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具体来看,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包括:宏观层面发展环境的改善和投入力度的增加;中观层面教育结构布局的优化和师资水平的提高;微观层面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激发.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质量目标应追求规模、结构和质量į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高等教育方面论文范文集
40;协调发展.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应从如下三个层面进一步保障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高等教育法律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穷国办大教育的状态,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据统计,我国2008年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为2,327.38亿元,仅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68%,而美国1975年高等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已达2.7%.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单一,财政性经费占总经费的比重较高,一直维持在45%以上.综上所述,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力度、构建多元化办学体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政府应在增加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的基本前提下,通过引导高校发展校办企业、鼓励社会捐资和设立高等教育基金等多种方式,构建多元化办学体制,拓宽经费来源.


本篇论文网址: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344268.html

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顺利实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法案,这些法案为其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2].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化建设起步较晚,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比美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迟了整整33年.我国应切实加快高等教育法制建设,通过立法手段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各级政府职责和高校学生资助等方面内容,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应加强高等教育法律与法规的实施力度,明确责任主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法律的手段保障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2.优化教育结构布局,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高等教育自考毕业论文怎么写
播放:35576次 评论:3252人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两年制社区学院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学院目前几乎占据美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半壁江山[3].一直以来,我国在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上,片面追求高层次,致使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中心偏高.2010年,我国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达2,231.79万人,其中专科在校生规模为966.18万人,仅占总数的43.29%.本科生与专科生比例的失调,难以满足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过程中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彰显专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承载主体的优势.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专业院校的主体地位,积极推动专业院校的发展.

此外,高校管理部门需要在明确质量观的前提下,把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专业结构布局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任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定位,积极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的教学和科研水平[4].目前,我国高校应尽快完善以教师资格制度为核心的聘用机制,进一步弱化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强化教师岗位和责任意识,实行教学和科研两种考评体系,建立和完善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应努力建立以教书育人为核心的师德建设机制,把高水平的教授和学术人员放在学校发展和改革中的重要位置,从而切实保障和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5].

3.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前提是多样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应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从而也应当有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6].”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高等院校是孤立于

1 2

高等教育方面论文范文集,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

中学体育教学叙事

初中政治电教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

语文老师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实录

初中古诗文教学论文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教材

高中物理教研论文

证据法学教程

初中语文 教学反思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