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管理学— 范文

资产减值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金融资产预期损失减值模型相关论文查重免费

本论文是一篇资产减值相关论文查重免费,关于金融资产预期损失减值模型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资产减值及金融危机及资产减值损失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资产减值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一、引言

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金融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呼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改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降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复杂性,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IASB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共同成立了金融危机咨询小组(FCAG),联手启动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改进项目.2009年6月25日,IASB就金融工具减值运用预期损失模型发布征询信息,于11月51t发布《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建议改变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减值计量模型,采用预期损失模型(expectedlossmodel).在此进程中,FSB积极倡导金融资产减值模型转向动态减值拨备.

在我国企业的金融资产中,贷款、应收款项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占有相当的比例.关注IASB关于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最新进展,分析IASB倡导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这是当前必须要做的.

二、实际损失模型顺周期效应的作用机理及弊端

(一)实际损失模型顺周期效应的作用机理

在经济学中,顺周期效应是指市场繁荣时,交易价格高涨导致相关产品价值的高估,而市场萧条时,交易价格低落导致相关产品价值的低估.严格地讲,顺周期效应是指在经济周期中经济变量围绕某一趋势值波动的倾向.因此,顺周期效应增强就是意味着波动的幅度增大.顺周期效应的更广泛定义包含三个部分:围绕趋势值波动、趋势本身的变化以及均衡值可能出现累计性偏离.

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FSB将顺周期效应定义为放大金融系统波动幅度并可能引发或加剧金融不稳定的一种相互强化(即具有正反馈效应)机制(黄世忠,2009).要弄清楚金融资产实际损失减值模型顺周期效应的作用机理,需要先了解商业银行的两类账户以及企业会计准则、金融监管的规定.交易账户(tradingbook)记录的是银行为交易目的或规避交易账户其他项目的风险而持有的可以自由交易的金融工具和商品头寸.与交易账户相对应,银行的其他业务归入银行账户(bankingbook),最典型的是存贷款业务.交易账户中的项目通常按市场价格计价(mark-to-market),当缺乏可参考的市场价格时,可以按模型定价(marktomodel).银行账户中的项目则通常按摊余成本计价.按照会计准则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规定,持有待售贷款的公允价值低于成本部分计人当期会计损益,这部分损失要计人计算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资本基础;长期持有贷款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要计入当期会计损益同样这部分损失也计入资本基础.


该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guanli/00460948.html

在经济繁荣时期,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资金周转较快,可以按时足额还本付息,商业银行贷款违约率和损失率较低,商业银行长期持有贷款计捉的减值拨备就较少,这时持有待售贷款的公允价值也高于其成本,在两者的共同影响下,商业银行拥有较多的留存收益,从而提高了其资本充足率.加之管理层的“有限理性”,未能认识到经济繁荣背后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在“冲动”的左右下决定扩大信贷投放,进一步推动了宏观经济的上涨和非理性繁荣,加剧了金融系统的波动.在经济萧条时期,借款企业经营业绩低落,资金周转困难,不能按时支付本金和利息,商业银行贷款的违约率提高,确认的长期持有贷款减值拨备增加,另外持有待售贷款的公允价值也会低于其成本,这样商业银行的利润就会减少,相应地资本充足率也会降低.这时商业银行管理者也会意识到信用风险,在金融监管当局的压力下,商业银行只能减少信贷投放,这无疑是给已经衰退的经济“雪上加霜”.企业无法从商业银行获得借款,经营资金匮乏,只能压缩产能,消费者出于保护心理和受“羊群效应”的影响,抑制消费,生产和消费的萎靡使得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经济环境的恶化导致绝大部分企业更不能按时偿还贷款本金,迫使商业银行确认更多的贷款减值拨备.这就是实际损失模型顺经济周期效应的作用机制,它使得市场、借款企业和商业银行的相互感染形成极具破坏性的螺旋式连锁反应.

(二)实际损失模型在金融危机中暴露的弊端

实际损失模型在金融危机中暴露了许多弊端,这是实际损失模型产生顺周期效应的根源,也是实际损失模型备受金融界和监管层批评指责的原因.

1.实际损失模型的内部机理不一致.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中内含预期信用风险损失,但在确定用于后续计量的实际利率(有效利率,下同)时却没有考虑预期信用损失,这就导致了实际利率的高估,进而高估后续期间金融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前的利息收入.在实际损失模型下,减值损失的确认实际上是对前期确认的未考虑预期信用损失的,较高的利息收入的转回.

2.实际损失模型对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具有滞后性.实际损失模型要求只有当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确认的两个条件同时得到满足时才能对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予以确认,并且减值测试的时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这就使得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金融资产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存在较大差异,减值损失对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具有滞后性.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就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巨大的“悬崖效应”(cliffeffect),即减值损失的确认对企业的损益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企业资产质量的大幅下降和财务状况的迅速恶化.而且,在确认减值损失前,信用风险的任何变化都不能得到有效识别,除非设定的“门阀值”(thethresholds)被突破.

3.实际损失模型提供的金融资产减值信息可比性较差.由于财务人员对金融资产臧值迹象的职业判断不尽相同,往往采用不同的减值迹象进行减值评估,或对相同的减值迹象有不同的评估结果,导致对类似金融资产的减值处理不一致,降低了企业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4.实际损失模型为企业信贷决策提供的信息缺乏有效性.企业在对贷款定价时需要考虑信用风险损失,收取风险溢价,这部分溢价收入是用来弥补贷款的信用风险损失的.处在经济周期的低谷时期,企业在作出信贷决策时必须要考虑贷款的未来信用损失.利用实际损失模型计算得出的实际利率没有考虑信用风险,这就导致企业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不能正确反映企业贷款的定价方式,无法满足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要求.

三、预期损失模型及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

(一)预期损失模型与实际损失模型的特征比较

预期损失模型,亦称“预期现金流量模型”(expectedcashflowmodel),在确定用于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实际利率时要考虑预期信用损失,预期信用损失作为预期现金流入的抵减项.在金融资产的后续期间,企业对金融资产的预期现金流量(包括预期信用损失)进行持续评估,如果预期现金流量(包括预期信用损失)发生变化,则相应调整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在预期损失模型下,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是指未调整现金流量前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考虑预期现金流量变化后的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但是,在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不允许确认减值损失”.而且,如果后续期间发生对预期信用损失的有利变化(如贷款的违约率降低),经调整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就会超过初始确认时的账面价值.金融资产减值的预期损失模型与实际损失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确定用于后续计量的实际利率时预期损失模型要考虑预期信用损失,确认减值损失以及减值损失转回时预期损失模型不需要有“触发事件”.表1列示了两种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特征的比较.

(二)预期损失模型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

预期损失模型可以弥补实际损失模型在金融危机中暴露的弊端,有利于减少企业财务业绩的

1 2 3

资产减值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金融资产预期损失减值模型相关论文查重免费参考文献资料:

供应链管理硕士论文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管理科学与工程 硕士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排名

农业技术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本科论文

自考企业管理本科科目

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企业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社会体育管理论文

金融资产预期损失减值模型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