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本科毕业论文,与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诞生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该文为关于诗词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诞生相关论文翻译价格,可作为外文翻译专业诗词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诗词及定稿及译文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1957年《诗刊》第一期上,出人意外地登出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清平乐会昌》及《沁园春雪》等18首旧体诗词,这引起了包括文坛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

当时,致力于将中国文学介绍到国外的国内英文刊物,是设在外文出版社的《中国文学》.毛泽东诗词发表之后,该刊自然希望能尽快发表毛诗作品的英译.那时《中国文学》的负责人,是曾留学英国剑桥,并用英文发表过长短篇小说的叶君健.但当时翻译毛泽东著作的权威机构是“毛选翻译委员会”.于是叶便与该委员会联系,希望能提供这批诗词的英译.不料,这家机构认为诗词为文学作品,不在他们的工作计划内,所以无法提供相应译文.

可对外介绍中国文学是刊物的职责,何况这是“伟大领袖”的作品,将它们介绍出去显然意义重大.于是,叶君健便与外文出版社英文组负责人于宝榘协力(因出版社也要出版这批诗词的英译单行本),花了很大工夫,终于在1958年将这18首诗词基本英译完毕,并随即发表在当年的《中国文学》第三期上,同年9月,外文出版社也出版了这批诗词的英译单行本.而此前,毛泽东写于1957年5月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也在报刊发表,因而英译单行本在出版时,便将此词也收了进去,因此也比《中国文学》上的多出一首,成了19首.在翻译过程中,为准确吃透原意,叶、于两人参考了《诗刊》主编、诗人臧克家及文史学者周振甫对毛泽东诗词的大量讲解.译文单行本于第二年3月又重版了一次.

二、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颇有些诗情勃发的兴会.1958年7月1日,毛泽东读了头一天《人民日报》上登出的关于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消息,“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出了七律两首:《送瘟神》.这两首诗发表在当年10月3日的《人民日报》上.叶君健随即将这两首诗译成英文,连同先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并发表在1960年的元月号《中国文学》上.

当时,几乎一切有关毛泽东的言行,都会受到格外关注,这批毛泽东诗词英译也不例外.译文登出不久,当时有导向作用的文艺评论刊物《文艺报》,即在1960年第22期头条,发表了一篇评论毛泽东诗词英译的文章.该文从人民大会堂河北厅悬挂的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一词谈起,指出该词中“秦皇岛外打鱼船”一句后面的标点是句号,表示该句的意思到此完结.可在英译中,这里的标点却成了逗号,与下面“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联了起来.文章认为这种理解是有误的.此外,文章还建议应当修订译文,甚至重译.

这篇文章自然引起了译者们的注意.经过讨论研究,他们认为文章作者指出的标点问题,尚有可商榷的地方.因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句点只表示节奏和音韵的一顿,并非一定表示意思的终结.但是,从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颇为内行,文章的口吻,又不象一般人的泛泛而论.叶君健经过打听,才知道这个署名“酒泉”的评论作者,是时任中宣部文艺处长,也是诗人的袁水拍.

了解到这一情况,叶君健自然高兴.翻译毛泽东作品,政治上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在英译过程中,叶君健就常常觉得没有把握.因为诗词的意义有较大弹性,一些词句看似简易可极难译好、译准.知道袁水拍这位中央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关心此事,他便立即向有关部门建议,想请袁水拍来主管毛泽东诗词的翻译定稿工作(主要是诗文阐释).经协商,袁水拍欣然同意.随后,他着手成立了毛泽东诗词英译定稿小组,组长由他自任,又选外交部的乔冠华、英译毛泽东选集委员会委员钱钟书、《中国文学》负责人叶君健等为组员.该小组的任务是,对英译后的毛泽东诗词进行修订或重译,最后出版单行本.

这个小组成员中,钱钟书和叶君健主要做翻译和译文的润色工作,袁水拍作为负责人,对原作的解释有最后的发言权,乔冠华虽然外交工作很忙,但对原作的解释也起到颇为重要的作用.小组成立后不久,《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上,又发表了毛泽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等6首词.这6首词的英译,就是由钱钟书、叶君健翻译润饰,袁水拍、乔冠华把关定稿完成的.

三、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文物出版社同时推出了《毛泽东诗词》中文单行本.这个单行本除收录了先前发表的诗词外,又增加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到韶山》、《卜算子咏梅》等10首,共计37首.这使毛诗英译定稿小组又有了新的任务.

这次翻译不仅量大,且因作品时间跨度长,理解起来的难度更加突出.为了最大限度地正确领会原文,经请求,毛泽东本人口头答复了英译者的有关问题.1986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毛泽东诗词选》“出版说明”中,记述了这件事:“1964年1月,因为外国文书籍出版局(现改为外国文书籍出版发行局)要按照本社1963年版《毛主席诗词》出版由钱钟书同志主持翻译的英译本,应英译者的请求,作者就作品中一些解释有分歧的词句,一一作了口头答复.”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钱钟书就担任“毛选”英文编译委员会委员、“定稿小组”成员.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出版说明”可以知道,这些解释有分歧的词句问题,是由钱钟书、袁水拍等提出,毛泽东自己解释的.这对于该英译本最后定稿,是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不仅英译,后来的中文本也将毛泽东的答复,一一收在了文本注释中).

毛泽东专门“口头答复”钱钟书、袁水拍的提问,也可说明他本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大约也因此,毛诗词英译定稿小组又增加了诗人赵朴初,还请了一位英文专家苏尔艾德勒来协助译文润饰工作(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对此这样解释:“据说:‘钟书同志不懂诗词,请赵朴初同志来指点指点.’”这据谁说,杨绛先生没有指明).这次不仅要翻译新发表的10首诗词,还须据毛泽东本人的答疑,对前面的旧译作全面修订.于是紧紧张张,忙忙碌碌,在1965年夏天才将10首新发表的诗词初步译成.


诗词自考论文怎么写
播放:38247次 评论:7701人

据有关资料可知,1963年12月的《毛泽东诗词》中文单行本发行后,袁水拍任组长的毛泽东诗词英译定稿小组,在初步完成新加入的10首新诗翻译工作后,曾致函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丝斯特朗,征求其对译稿的意见.斯特朗在一周之后,复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之后,她还于1964年9月试着翻译了《女民兵》、《占领南京》、《登庐山》和《咏梅》等4首诗词.

英译初步完成后,袁水拍郑重地通过中宣部,将新译文连同过去的旧译一并寄到国内几个主要省市宣传部,由他们转往各有关大学的英语教授征求意见.意见返回后,定稿小组据此对新译的10首诗词作出英译定稿,并在1966年《中国文学》5月号上发表.原本接下来应该着手修订旧译,但“文革”随之而来,袁水拍接受审查,钱钟书靠了边,叶君健被专政,乔冠华也联系不上,整个工作便停顿下来.

四、

直到1974年秋天,叶君健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