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相关毕业论文翻译,关于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身份的彰显与保护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该文为关于文化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身份的彰显与保护相关毕业论文翻译,可作为外文翻译专业文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文化及身份及民族文化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文化身份”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精神的向心力,它是拒斥文化霸权主义的前提条件.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只有辩证地认识中国的民族文化身份,禀有正当的文化策略和文化的自我观照力,才可能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结构中正确自我定位.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可被有效利用.以翻译为主要途径,坚持文化的可持续“输出”,可减少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误读”,从而彰显东方文化身份,重申中国文化立场.

关 键 词 :全球化 文化身份 文化输出 翻译

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全球化是指人类从以往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彼此分割的那种原始闭关自守状态走向一种全球性社会的变迁过程.全球化是全方位的,不是某一个社会领域单纯发展的产物,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以经济为中心,逐渐向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领域扩展,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为了维护和平、谋求发展,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展开更深层次、更大规模的政治对话、经济协作、文化交流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作为全球化一部分的文化全球化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只有辩证地认识中国的民族文化身份,禀有正当的文化策略和文化的自我观照力,才可能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结构中正确自我定位.

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历史表明,各国的民族文化长期以来都不是孤立、平行地向前发展,而是在相互往来和相互影响中向前推进.当今的文化全球化进程,正是各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和消融的进一步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趋势:一种是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文化全球化,表现为西方现代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泛化.以欧美等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占有综合优势,不但在物质层面,而且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等层面上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日益深刻.它们凭借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优势,将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都以文化的方式渗透到发展中国家,致使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发生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改变,出现强势文化压制、排斥、甚至吞噬弱势文化的倾向.以文化全球化取代文化多元化、民族化、本土化,是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主要目的和表现.

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另一种趋势是,处于文化弱势地位的国家面对危机,在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驱使下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对强势文化的“文化帝国主义”进行积极反抗,努力在全球化中彰显自己的魅力,扩大本土文化的影响,力争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本土文化保护的过程中,往往又会出现过分强调文化的民族化、本土化,主张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个性,否认文化全球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影响,甚至抵制外来文化的现象.

文化全球化绝不是要削弱和消解个别民族文化,更不是让西方资产阶级现代文化称霸于世,而是建立在多元文化基础上的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沟通、融合、互补,从而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全球化是各民族求同存异的互动过程,同时也是同各种中心主义做斗争的过程.文化所昭示的文明和智慧是属于全人类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的冲突和差异只是人们认识的开始,随着交流和理解的深化,这种冲突终将被同化、有序化和合法化,最终达成多元共存的争鸣局面,而这才是文化持久不竭的动力之源.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就必须正确认识自我民族文化身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辩证认识

文化身份(culture identity)意味着某种文化只有通过自己文化身份的重新书写,才能确认自己真正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这种与他文化相区别的身份认同,成为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精神的向心力,它是拒斥文化霸权主义的前提条件.文化身份是在与“他者”文化镜像的对比映照中,形成文化差异性的某种认同(王岳川,2001).关于文化身份,荷兰学者瑞恩赛格斯指出:“某一特定的族群和民族的文化身份只是部分地由那个民族的身份决定的,因为文化身份是一个较民族身份更为宽泛的概念.”所以“通常人们把文化身份看作是某一特定的文化特有的、同时也是某一具体的民族与生俱来的一系列特征”.王宁教授认为,文化身份应同时具有固有的“特征”和理论上的“建构”之双重含义.如果将文化身份不仅看作是民族固有的特征,而且还是对身份的重新建构,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思考如何认同与如何建构本民族的文化身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王宁,2000).

在当今世界,获取自己的文化身份,已经成为第三世界争取自身合法性,并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角色认同的积极取向.现代中国“确认身份”时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打破旧文化、旧观念和旧体系的时期,也可称之为“破旧形象”的时期.主要体现在“五四”以来,中国学人一直在思考如何正确认识真正的历史自我、自我于他者的关系,以及自我的未来.丧失这种真正认识自我的前提,就无法摆脱旧文化的腐朽精神枷锁.二是重新定位和身份改写时期.即确定真正的现代中国形象.现代中国形象已获得了自己的超越性价值立场、多元开放的文化眼光和宽容的文化精神.这为当代中国文化身份的重新确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如果今天仍以文化歧视眼光看待当代中国,将是一种中国文化的身份误置或身份强加.三是新文化身份确认时期.自我身份确认的重要目的是揭露西方文化霸权的实质,把握自己在后殖民时期与西方对话的权利,建立从冲突到对话、从差异到和谐、从敌对到伙伴的新型世界秩序,使自己从边缘化逐渐走向非边缘化,并重新建立自己丧失的地位(王岳川,2001).

近代以来,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遭遇了诸多坎坷.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已经不再是世界文化的中心.这种从中心到边缘的历史,使中国文化精神遭到内在的撕裂.文化精神的承续使中国文化仍然是世界上几大文明衰亡后的幸存者之一,但在西方中心主义话语权力中,中国文化不断被边缘化.这种文化尴尬处境,使中国文化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寻求自身的创造性转化之路.

文化身份的认同问题,在全球化时代已是极为关键的问题.中国上世纪90年代的文化争论和“新保守主义”或“文化保守主义”的出现,都已真实地表明了国人的担心和文化危机感.据此,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身份包括文化认同与文化建构双层含义.文化认同主要是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认同,文化建构也只有在不脱离文化核心价值的前提下,才可以称之为本民族的文化建构.在对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和彰显过程中,应避免两种文化倾向:一是西方中心主义,认为西方价值是唯一合理的普遍价值,另一种是文化保守主义,认为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民族身份彻底丧失的过程,进而排斥西方话语,试图追求一种本真的绝对不变的中华文化身份.一味强调民族文化而拒斥外国文化的输入,只能使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关闭,而全盘西化则会导致中国文化身份的失却.这两种态度都是极端不可取的.

三、以翻译“输出”为主要途径,彰显中国民族文化特色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翻译肩负着重要使命.跨文化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产物,其本质就是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翻译作为异质文化与本土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不仅肩负着文化引进,促进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交流的任务,同时肩负传播本土文化、继承民族文化的重大历史使命.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国际间文化相互交融、产业竞争日益严峻的大趋势下,翻译已经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跃升到积极的、自主的地位,具有了文化话语权和文化竞争力的战略意义.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传播、文化影响力、产业竞争力方面,特别注重掌握话语权,在文化、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的生产传播上占有明显优势.各民族文化要想在世界文化交流竞赛中继续生存和发展,更要充分发挥翻译的作用.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民族文化来说,要想更好地应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就更应充分发挥翻译的媒介和传播作用.为了使翻译更好地服务于我们,明确下面几点非常重要:

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身份的彰显与保护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 正确认识英语的普及,学好外语.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又是民族文化的承载者,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映着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状况.语言在本质上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应当是平等的.但由于作为语言使用主体的各民族在人口、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了语言事实上的不平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在国际传播中的强势地位日益明显.目前,全世界有近3.8亿人口把英语作为母语,约2.5亿人口把英语用作第二语言.据英国文化委员会估计,全球正在学习英语的人大约有10亿人.预计到2050年,全球至少一半人口会较熟练地使用英语.另外,目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有85%的国际组织把英语列为通用语言(联合国、欧盟等),有75%的邮件用英语书写,80%的出版物和互联网信息用英语出版和发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普世化程度将会更大.而汉语距全球通用语似乎还有段距离,中国人应以宽容的心态接纳英语,学好英语,充分利用这一语言工具.但同时不能忽视汉语和中国民族文化的学习,今日学好英语,是为了以后少说英语,逐步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从而提升中国民族文化的话语权.

2 以翻译为媒介,坚持文化的可持续“输出”,注意异化和归化的辩证使用.“五四”时期以来,各种西方学术思潮和文化理论蜂拥而至,对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话语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理论思潮无疑淡化了有着悠久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民族身份,使其“被殖民化”了,但同时对中国文化的繁荣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并跻身于世界文化主流,也有着积极作用.曾经,我们对于西方文化和文学思潮以接受为主,那么在现阶段我们应该更多地进行“输出”,更多地关注中国文化和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