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兵团类毕业论文范文,与石河子大学:绿洲人才大摇篮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该文是大学毕业论文专业兵团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兵团类毕业论文格式,与石河子大学:绿洲人才大摇篮相关论文范文文献,适合兵团及科技进步及大学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兵团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在石河子大学的校园网上,毕业生李明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这里的4年时光将成为我永生不忘的记忆.明天我就将离开校园,可是我并没有远离,我留在了兵团,留在了你的身旁.”

7月10 日,记者来到石河子大学.走进校区,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带给记者许多新奇的感受.石河子大学没有围墙,也没有各种藩篱和条块割据,这使得石河子大学有一种特别的气息,这气息是青春,是和谐,是求真,是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走向开放.

国家副总理李岚清曾为石河子大学题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屯垦戍边事业和繁荣新疆的伟大事业作贡献.”

不负所托,这个有着58年办学历史的大学,培育出的学子们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新疆、兵团的各行各业.

为兵团发展提供人才的“水源地”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把最优秀的20名员工拿走,我可以说微软将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公司.”

80年代初,曾有过一段人才流动潮流,被人们叫作是“孔雀东南飞”.当时的兵团人才流失严重,被戏称为就连“麻雀”也往东南飞.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政策倾斜,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以各种原因和途径选择离开兵团.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兵团各类人才共流失30多万人,大多是医疗、科研、教育单位的骨干和技术、管理人才.仅1986至1991年短短的6年中熏兵团就调出知识分子13051人熏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275人熏有高级职称的100人熏中级职称的1095人.

人才的流失,严重制约着兵团各项事业的发展.兵团,面临着严峻的人才之“渴”.

而作为兵团高等教育的龙头――石河子大学,肩负着为兵团培养和输送屯垦戍边所需的各类人才的神圣使命.

让我们把时针拨回1999年的夏天.

看着同寝室的同学都在谈论着毕业后的打算,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的邓豫东心里却另有自己的盘算.他收拾行李回到农八师一三六团的家,大学毕业的他打算种地,打算为自己熟悉的这片土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后的4年,邓豫东累计向团场交售籽棉42万公斤,产值达140万元,纯盈利近50万元.同时,邓豫东还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

与此同时,在石河子大学很多像邓豫东一样的毕业生也选择在西部、在兵团,奉献他们的青春.

2000年,同样毕业于农学专业的王灵燕,同样也选择了在团场工作.在这里,她这个农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感觉”非常好.

“团里每年给我们推广中心投入100多万元,提供200亩试验田,还配了28名职工.团领导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我一定能尽早地培育出适合这里生长的棉花新品种.”已是农一师三团推广中心主任的王灵燕踌躇满志.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仅靠艰苦奋斗精神是远远不够的,“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更要靠教育和科技的进步.兵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而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水平,能培育这样人才的地方,首推高校.


为什么要写兵团论文
播放:37204次 评论:4858人

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发源地,是知识经济的动力源,是企业改革的驱动器,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起着重要的孵化器和辐射源的作用.

早在19世纪初,美国一些著名的教育人士就提出,用大学的人才优势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大学要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美国斯坦福大学创造的举世闻名的“硅谷”,成为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动机.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流大学支撑了128号公路两侧林地的高技术工业园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而作为兵团人才高地的石河子大学也在为兵团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数字是枯燥的,但最有说服力.2002年至2004年,石河子大学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走上了兵团各条战线,3年共为兵团输送2400名毕业生,其中70%以上的内地生源毕业生选择留在了新疆、留在了兵团工作.

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兵团?

“这里有足够广阔的平台!”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周生贵十分自豪地说.

兵团的物质生活水平、生存环境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果从物质上吸引、留下大批学有专长的高校毕业生到兵团,尤其是到基层农牧团场就业的确是一项较为困难的工作.

“兵团的各项事业都处在发展阶段,亟须人才作为保障,这就为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其实人人都喜欢被‘需要’的感觉.”周生贵清楚,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自身价值的体现往往比物质条件更具诱惑力.

就读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的王志强,毕业后谢绝了家人为他在山东安排的工作,留在了农二师焉稽医院.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换来了患者由衷的感谢.曾经有一位接受过王志强治疗的牧民,骑着马,从巴音布鲁克草原历时两天,行程200多公里,为王志强送来了一包蘑菇和两个赶蚊蝇的牦牛尾巴.“礼轻情义重”,不善言辞的牧民用他们最朴实无华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也湿润了王志强的眼眶.

九一届毕业生蔡冬梅采用新方法,帮助职工金可贵种植新的小麦品种.种地年年亏损的金可贵刚开始并不信任这个只有23岁的“毛丫头”.为打消他的疑虑,蔡冬梅保证说:“如果按照我的技术规范操作,亏损我全赔,盈利都归你.”秋收时,金可贵一举扭亏为盈,当年盈利1.2万元.蔡冬梅在上班路上被金可贵拦下,给她磕了个响头.蔡冬梅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职工却给了我莫大的荣誉.”


本篇论文url: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387847.html

今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石河子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河南籍毕业生李铁成选择了到农四师边境团场六十二团工作.临行前,李铁成满怀信心地说:“兵团的基层太需要人才了.我认为在兵团工作更利于自己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周生贵说:“大学毕业生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石河子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向兵团重点建设项目,向兵团社会、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输送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石河子大学建校以来,共为兵团培养各类人才18万人,其中厅局级干部87人,处级干部900多人.

让兵团精神成为人才的“驱动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十万热血青年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离别故土,西出阳关,来到兵团.“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杨永青和鱼珊玲、马背医生李梦桃、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种出参天大树的王效英等为代表的许多当年的热血青年,都为兵团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时光荏苒,新时期,如何将兵团精神根植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成为他们为兵团建功立业的“驱动器”,这是兵团高校所面临的课题.

“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是我们的办学特色.”石河子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闫卫华介绍说.“石河子大学依存于兵团,兵团精神也融入到学校发展的全过程,融入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新生入学时,就要通过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参观军垦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新疆、了解兵团.在大学学习期间,学校通过开设大量的必修课、选修课,把兵团精神与学生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毕业期间,学校邀请兵团的老校友、企业家、知名人士作报告,选拔到基层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先进事迹报告会,激发学生热爱兵团、献身兵团的热情.”教务处处长王维新说.

兵团精神的潜移默化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屯垦戍边事业,而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的对口支援不仅给石河子大学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内地青年人才流向兵团、建设兵团的新气象.

记者从石河子大学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该校2006年来自内地的2042名应届毕业生已有1449人自愿选择了留在新疆工作,其比例高达70.95%.这批新生力量积极投身于西部的建设与开发,将对促进新疆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位来自安徽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从内地来新疆学习,虽然没有机会进入北大读书,但是我在石河子大学能听到北大的声音,我感觉是非常幸运的.其实我觉得不在于它的讲座内容,而是通过一个杠杆让我们找到了一个支点,有了这个支点,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东西.”

“以前总觉得新疆、兵团很神秘,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决定为西部边疆建设做一些事,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开发建设西部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熏为祖国的繁荣、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一位来自山东的毕业生感慨地说.

以“热爱祖国,奉献祖国”为核心的北大精神与石河子大学所秉承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奋进”的兵团精神深深地影响了石河子大学的学子们.通过4年的学习和生活,许多内地学生渐渐喜欢上了大西部这块热土,在理性和务实的思考中作出了扎根西部、建设边疆的选择,其中不少人选择到兵团基层农牧团场建功立业.

王永冬1997年从石河子大学植保专业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在基层工作.他说:“是兵团精神感动了我,也感染了我.父辈们秉承着兵团精神,将亘古荒漠变成了绿洲,我觉得我有责任用我的知识和力量,把这片用父辈汗水浇灌出的土地变得更加美丽富饶.”如今,他已成为了农一师三团最年轻的连长.

兵团精神薪火相传.2000届地理教育专业毕业的陈志杰毕业后来到了农二师华山中学.“在大学里,我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更感受到了兵团精神带给我的震撼.把青春献给这片热土,是我不悔的选择.”他激动地说.

“我们就是要培育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周生贵坚定地说.

为西部开发打造人才的“制高点”

到2010年末,全兵团人才总量要由“十五”期末的16.8万人增加到31万人,年均增长13%.其中,高技能人才要由1.7万人增加到9万人;团场实用人才要由0.6万人增加到5万人.2006年6月6 日,兵团出台了《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