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义相关论文范文集,与《老子》世传本“常道”与帛书本“恒道”辨析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论文是一篇本义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老子》世传本“常道”与帛书本“恒道”辨析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本义及老子及参考文献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本义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世人甫知《老子》世传诸本中的“常道”,原文应为“恒道”.而根据“恒”的字形分析,“恒”的本义应该是“心交天地,循环不已”,根据《老子》原文语境分析,“恒道”的意思应该是“体悟自然之道”,故“恒道”与“常道”不是完全同义词,世传本《老子》以“常道”易“恒道”实属封建陋规(避讳)下的无奈之举.


本篇论文url 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61677.html

关 键 词:《老子》;恒道;常道;本义;引申义

中图分类号:B2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12)04-0108-02

《老子》世传诸本互有差异,但是“道可道,非常道”一句,诸本皆同.两千多年以来,“常道”一词,无人质疑,直到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甫知“常道”的原文应为“恒道”.世传诸本改“恒”为“常”的原因是,避汉孝文帝刘恒之讳.那么“常”与“恒”是同义词吗?

一、古文字中“恒”字与“常”字的本义和引申义

《说文解字》对“恒”的解释是:“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间上下,心以舟施,恒也.”[1]古文“恒”字,左边的“忄”也在“亘”的上下两横之内,“亘”内“日”字为“舟”字.“亘”字的上下两横,即释文中所说的“二”,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释文的意思是:“长久.由‘心’和‘舟’在天地之间往返不已会意,(会意的角度是)以‘心’为‘舟’循环往返(于天地之间),为恒.”简言之:“恒”的本义是:心交天地,循环不已.“天地”即“自然”,“心交天地,循环不已”的意思是“体悟自然”.“长久”一义没有“心交天地”的意思,因此“长久”不是“恒”的本义,只是由本义的部分内容——“循环不已”引申而来.

《说文解字》对“常”的解释是:“下裙也.从巾,尚声.”[2]意思是:“下衣裙子为常.由此可知,“常”字的本义是裙子.《说文解字注》说:“(常)引申为经常字.”[3]意思是:“‘常’的引申义是经常之常.”也就是说,“常”的引申义是“长久”.《尔雅·释诂》对“恒”和“常”的解释是:“典、彝、法、则、刑、范、矩、庸、恒、律、戛、职、秩,常也.”[4]这说明“常”很早就有了“长久”一义,而且是古代“长久”一义的标准词、常用词,否则不会用“常”解释那些兼有“长久”、“不变”之义的多义词.

通过分析“恒”与“常”的字义,可以看出,只有当“恒”为引申义“恒”字,“常”为引申义“常”字时,“常道”与“恒道”才是同义词,都是“长久之道”、“永恒之道”的意思.无论“恒道”变“常道”,还是“常道”变“恒道”都属于同义替代,对《老子》所要表达的意思都不会产生影响,历代注家对“常道”的解释也都适用于“恒道”.问题是,“恒道”之“恒”,《老子》用的是引申义“恒”字呢?还是本义“恒”字呢?如果《老子》用的是本义“恒”字,那么“恒道”与“常道”就不是完全同义词,两者的替代也就不再是同义替代关系,历代注家对“常道”的注释也就不再适用于“恒道”,仍然按照对“常道”的解释来理解“恒道”,也就不能正确领会《老子》所要表达的意思.那么“恒道”之恒究竟是本义“恒”字呢?还是引申义“恒”字呢?这直接关乎对老子之“道”的理解,值得探究.


本义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啊
播放:25471次 评论:5557人

二、《老子》原文中“恒道”之“恒”应为“恒字”本义,而非引申义

世传本《老子》中的原文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帛书《老子》中的原文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5]原文中:第一个“道”是老子思想的学术名称,第二个“道”当“说”讲,第三个“道”是你的学术思想的名称.第一个“名”是老子的学术思想,第二个“名”当“说”讲,第三个“名”是你的学术思想.先代入本义“恒”字:“我的道可以说,但不是你体悟自然所悟出的道;我的学术思想也可以说,但不是你体悟自然所悟出的思想.”也就是说,体悟自然各有所得:管子悟出法家思想,老子悟出道家思想,孔子悟出儒家思想,孙子悟出兵家思想等.再代入引申义“恒”字:“我的道可以说,但不是你的长久之道、永恒之道;我的学术思想也可以说,但不是你的长久思想、永恒思想.”虽然都能讲得通,但是,因为“长久之道”、“永恒之道”不如“体悟自然之道”明确、具体,所以引申句不如本义句.

再看下文中的“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6]句中:“无”指(万物)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有”指(万物)从有到无的消亡过程,“无”、“有”的变化过程就是下文中的“玄之又玄”之玄变;“妙”指细微的变化;“徼”指边界,在此借指事物的边界——特征、特性、生克关系.先代入本义“恒”字:“所以,体悟(万物)的生成过程,是需要的,用来观察从无到有的细微变化;体悟(万物)的消亡过程,也是需要

1 2

本义相关论文范文集,与《老子》世传本“常道”与帛书本“恒道”辨析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网页毕业论文

检验毕业论文范文

印刷毕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解决方案

长江大学学士学位

不锈钢焊接毕业论文

关于大学生诚信论文

汽车毕业论文范文

海报设计毕业论文

小学毕业论文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