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语教育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双语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述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双语教育及新疆双语教育及汉语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双语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自秦汉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事业迈入了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是关系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

关 键 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自古以来,在新疆这个特殊的地域环境中,汉族和少数民族长期杂居相处.各民族为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生产和生活技能、共同改造生存环境、创建美好家园,就必然会相互交往、密切接触.双语教育便是不同民族语言互学的一种途径.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双语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秦汉至民国期间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沿革

双语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了适应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交际或学习另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产生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已有很长的历史,其中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出现.当时新疆少数民族中的部分上层人士为了统治的需要学习汉文,汉朝在西域的交通要道上都设有为汉朝使节服务的“译长”一职,这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雏形.唐宋时期,西域的楼兰和高昌一带流行汉文和儒家经典,如公元7世纪玄奘记载,在唐代,高昌、北庭(今吉木萨尔)就有把其他文章佛典译成汉文佛典的译场.译场中有龟兹、于阗等地僧人及内地僧人,共同从事佛经翻译工作.如大法师尸逻达摩(于阗人),通晓汉文、梵文,先后将《华严经》中的《一地品》和《四向轮经》译为汉文(789).僧古萨里都统(10世纪前后,回鹘人)精通汉文,兼通梵文、龟兹――焉耆文,通晓佛经,知识渊博,将汉文著名佛学经典《金光明最胜王经》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译成回鹘文.[1]


本文来自: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20338.html

宋代,新疆有以维吾尔人为主体的喀喇汗王朝和高昌回鹘王国,还有于阗王国,他们都与宋王朝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这种联系使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有了保障.如11世纪初著名语言学家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在语言学巨著《突厥语大辞典》中说,喀喇汗王朝时期“秦人和摩秦人有自己的语言,但居住在城里的秦人和摩秦人都精通突厥语,给我们用突厥文写信.”[2]

元朝政权建立之后,不仅将大量汉人从关内迁往西域,也将大量畏兀儿(维吾尔)人从西域迁往内地,促进了西域地区民汉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新疆有不少少数民族翻译家精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他们为民族间的交流以及吸收先进民族的文化做出了贡献.

明清两代,由会同馆和四夷馆(后称四译馆)编纂了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对照的辞书,总称华夷译语.清代,新疆最早实施民汉双语教育的是旗学.旗学也称营学,是八旗军队的随营学校,它包括官学和义学.官学是专门为八旗官兵子弟设置的学校,培养“满汉兼优,可任职事的官员”;义学是专为汉族驻防官兵子弟设置的学校,主要为关内的科举考试开辟生源.[3]清代,编印了“满、藏、蒙、维、汉”五种对照的分类词汇集《五体清文鉴》.清代乾隆年间,新疆各地设立学塾,招收一部分维吾尔族青少年入学,学习汉语文.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派汉族教师到各地的学堂、学塾,对维吾尔族青少年施以汉文教育.

民国时期,杨增新顺承清制,将清代在新疆各地开办的汉语学堂更名为初级小学,招收维吾尔族学生入校学习汉语.又在迪化设置蒙、哈学堂,招收蒙古族和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惠远城也设置了一所惠远学堂,招收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满、锡伯和达斡尔等民族的学生学习汉语.1928年,新疆省政府在新疆省立师范学校和省立一中“开始实施汉人读回文,回人读汉文之方针”其后“汉族各学校添加维吾尔语,民族学校亦增设汉语课”使新疆民汉双语教育基本上步入正轨,为造就真正的双语人才提供了可能.1937年,新疆学院语文系国语专修科开始招收维吾尔、哈萨克学生学习汉语,学制为两年.国语专修科把新疆民汉双语教育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培养出许多颇有成就的少数民族双语人才.1941年,新疆又成立了语言学校,招收民汉学生学习第二语言.[4]

从秦汉到明清期间,由于汉民族人口最多,经济文化又比较发达,新疆的少数民族要发展、要交往,就必然要向经济文化较发达的汉民族学习,而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则成为两个民族之间交往的必不可少的媒介.汉语不但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也是各民族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因此,在新疆从秦汉起就出现了少数民族兼用汉语的双语现象,而且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双语现象不断地向前推进着,为我们今天双语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2年颁布的第一部《宪法》中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为新疆双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1950年,新疆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关于目前新疆教育改革的指示》提出:汉族学生要选修维语,民族学生要选修汉语,强调民汉学生要相互学好语言.1960年,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改进与提高民族中学汉语教学工作的通知》,首次将汉语课程从中小学的一般课程上升到主要课程,确立了汉语的主学科地位,这为新疆双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9月,自治区在新疆大学附中、伊犁六中、喀什二中和博州二中4所中学10个教学班开办自治区汉语教学实验班.文化大革命给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新疆的双语教育在此期间处于停滞状态.

1978年6月,自治区教育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民族学校汉语教学的意见》,强调“要把汉语作为少数民族中小学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尽快从小学三年级开起来”.1982年,自治区副主席巴岱提出:“把‘民汉兼通’作为汉语教学的方针,争取十年内汉语过关,即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时掌握2500~3000个汉字,4500~5000个词汇,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能达到汉族学生初二年级的语文水平,升入高校后能直接用汉语授课.”1982年9月,自治区教育厅正式印发了统一的《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这个教学大纲是自治区对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最早的规范性文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87年铁木尔达瓦买提主席在自治区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加强和改革民族学校汉语教学工作作为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和开发、振兴新疆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第一次将汉语教学提&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