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关于区域经济学论文例文,与区域经济学的脉络\问题与改革相关论文查重软件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区域经济学论文查重软件,关于区域经济学的脉络\问题与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区域经济学及区域经济及经济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区域经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区域经济学作为新兴学科,在经济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就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作了扼要评述,同时就区域经济学在我国存在的理论体系、学科建设、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关 键 词]区域经济学;发展脉络;理论体系;学科建设

[作者简介]段瑞君,河南工业大学经贸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河南郑州450001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4-0005-04

一、引言

埃德加胡佛在《区域经济学导论》中把区域经济学定义为“‘空间’经济学,可以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又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概括”.胡佛所说的“什么”是指各类经济活动,“哪里”指的是就经济活动而论的区位或区域,“为什么”指的是经济学家的各种解释,“又该怎么办”就是根据经济解释而作的区域决策.可见,根据胡佛的定义,区域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协调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及其区域决策的科学.区域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中最年轻、最有生气的分支学科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理论研究有了很大进展,而且实际应用也日渐广泛,这主要得益于区域经济学具有多学科的协作优势.区域经济学作为交叉学科,融合了经济学、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生态学等学科研究方法,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它既克服了传统经济学忽视“空间”的缺陷,也摒弃了传统地理学片面研究空间问题,缺乏从人的行为和惯例对空间问题进行解释的弊端,同时还弥补了传统的城市与区域规划从建筑物造型和美学角度研究城市和区域布局的片面性.可见,正是这些“扬弃”使区域经济学成为一门富有强大生命活力的新兴学科.

20世纪80年代,区域经济学进入我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区域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理论与实践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学术层面看,很多权威学术期刊,如《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经常会有关于区域经济方面的学术论文,很多经济学刊物也都开辟了“区域经济学”专栏,很多学者出版了大量的区域经济学著作,每年也都会召开多场关于区域经济学方面的高级研讨会;从实践层面看,很多区域经济学问题,如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差距、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等,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受到中央的重视,也是普通百姓关心的焦点,自然也成为决策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学科层面看,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经济类本科专业几乎都开设了区域经济学课程,全国已经有100多所高校设置了区域经济学硕士点,近30所高校开设了区域经济学博士点,由于区域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学科,毕业生适合在政府、高校、大型企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行业等从事区域和城市规划、咨询服务、资本运营、技术支持等高层次经济决策与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就业前景也很广泛.总之,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学科,在我国已经进入良好的发展时期.

二、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如果追溯区域经济学源头,它已经有180多年的历史.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区位研究

区域经济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的提出是由于当时城市农产品需求主要是靠城市周围的农村提供,所以在城市周围的农村存在如何种植农作物最经济合理的问题.杜能根据自己多年生产经营的经验,发现距离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布局有重大影响,提出了围绕城市,根据运输成本的大小,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成圈层分布的思想.19世纪中期后,德国完成了产业革命,随着一批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工业区位问题突显出来.20世纪初德国学者韦伯提出了工业区位论,他认为工业的区位选择着重考虑的是成本问题,影响工厂区位的成本因素主要有运输成本、劳动费用和聚集因素,因此,企业应该选址在三个因素所决定的成本最小的地方.20世纪20年代之后,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需求对区位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这一时期,很多学者提出了区位理论,如贸易区位论、一般区位论、竞争区位论、中心地理论等.比较典型的是1939年德国学者廖什在《经济空间秩序》中提出的市场区位论,以利润最大化为基础.他认为合理的区位选择应该由产品的需求量的大小决定,企业最佳的区位选择应该在足够的消费需求的地点.二战之后,区位研究从个别企业区位选择扩展到区位体系,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也不仅仅是成本最低或利润最高,而是综合因素最显著的区位.20世纪50年代,从区位研究中衍生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区域研究,这时的研究也从微观领域扩展到了宏观领域.

(二)区域研究

20世纪50-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进人了“黄金时期”,西方各国把大量人财物投到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设施好的地方,一方面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产业和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流动,造成了一些地方发展缓慢,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的情况,经济差距拉大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佩鲁(1955)提出了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首先出现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渠道扩散,最终会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影响.缪尔达尔(1957)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理论,认为由于因素之间存在着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市场力量的作用一般趋向于强化而不是弱化区域问的不平衡.赫希曼(1958)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经济进步不会出现在所有地方,一旦增长极出现,经济增长会围绕增长极集中,扩大区域差距.弗里德曼(1966)提出中心一外围理论,认为当要素在某些地区聚集成累积发展之势,就会获得经济竞争优势,这些地区就会成为经济中心,没有竞争优势的区域就会变为外围地区,从而形成空间二元结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强化.其他一些学者,如纳克斯、威廉姆森、布代维尔、卡尔多、弗农等也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理论,这些学者的理论观点成为区域经济学的雏形.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如城市化、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分工与协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发展战略、区域经济政策等等,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

(三)新经济地理学

区域经济学前期的研究无法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不断自我强化的机制问题,1991年,克鲁格曼发表了《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一文,建立了核心一边缘模型,为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现象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奠定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随后,经克鲁格曼、鲍德温、藤田、维纳布尔斯、福斯里德、马丁等学者发展,初步形成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新经济地理学借助规模收益递增、冰山运输成本和计算机模拟技术,通过核心一边缘模型、自由资本模型、自由企业家模型、资本创造模型、垂直联系模型、知识溢出模型等,把空间因素纳人到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中,从更深的层次分析了企业区位选择、产业分散与集中机制、贸易政策与经济增长、公共产品供给、税收政策与资本流动、国民收入区际分配、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从而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目前,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已经处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

三、区域经济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区域经济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20世纪80年代之后,区域经济学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体系问题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起步阶段,区域经济学研究还只是局限于解决现实

1 2 3

关于区域经济学论文例文,与区域经济学的脉络\问题与改革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参考文献资料:

中考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网

初中政治小论文网

思想政治议论文

政治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政治的论文

初二政治论文

高中政治课论文

政治课论文

职业中学政治论文

区域经济学的脉络\问题与改革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