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方面有关现代文学论文,关于平和长远\散中见聚:欧华文学的历史进程和现状相关论文例文

时间:2020-07-04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这是一篇语言方面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平和长远\散中见聚:欧华文学的历史进程和现状相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翻译学专业与语言及文化及作家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语言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欧华文学分布于欧洲19个国家,有着一种文化中和的历史特质,既全身心融入世界文化海洋,又较自然地沟通于民族文化传统,表现出平和长远的文化建设的姿态.对异质文化的互补观照,对中西“第三元”文化的自觉探寻,对“灵魂的语言”和“工具的语言”的沟通,都使得欧华文学达到了很高的文学境界.

关 键 词 :欧华文学;历史和现状;文化中和;

“第三元”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09)6-0062-07

尽管19世纪后期就有中国留欧学生计划的实施,加上民间留学的一个重要取向也指向欧洲,所以包括徐志摩、老舍、巴金、林徽因、苏雪林、戴望舒、许地山等在内的旅欧中国作家群体成为“五四”文学运动的重要成员,但此时期的旅欧作家基本上都在学有所成后回国,他们虽有异域写作,但很难归之于海外华文文学.值得关注的是,一种全身心地融入世界文化海洋,而又较自然地沟通于文化传统的创作姿态,较多地出现在“五四”前后留欧作家中,极大影响了日后的欧华文学.跟留学日本的情况不同,留学欧洲的传统一开始就未被完全纳入晚清汲取外来资源上“速强致胜”的社会轨道;西方民主、自由的观念又逐步被排斥于中国国情选择的社会解放道路之外,只能较多地呼应于人性理想、形象意识等层面;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也使作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文化营养的汲取上.另一方面,跟20世纪初日本“鄙视”中国传统的社会氛围不同,欧美社会对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有着仰慕、神往(例如法国文化界对中国文化一向抱有友好甚至仰慕之情.1920年代中国年轻的作家盛成旅法并出版《我的母亲》时,法国文学界泰斗梵乐希、纪德、克劳代尔、摩理尔都给予了极友善的接待和帮助,表达了对《我的母亲》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的敬仰、崇重),“东方文化救世论”盛行于一部分欧洲知识分子中,挑战于前人的反叛意识使一些欧洲作家力图借助于中国文化传统来建构新的美学境界,这样一种环境也使旅欧作家的中国文化背景在汲取异域文化时仍得到了较从容的展开.在“五四”前后留学且又成名的许多中国作家身上,东西文化多表现为较平和自然的交融,他们对异域文化的借鉴,较少群体的价值预设,较多个性的生命感知,即使是“误读”,也往往是个体的“误读”.这使得中西文化冲突即使在具体作家创作经历中会产生生命的痛苦,但对整个民族新文学而言,却是一种长远平和的蜕变.“五四”时期旅欧作家开拓的这一传统一直影响着日后的欧华文学,甚至决定了欧华文学的基本走向.

欧洲现有华裔居民近两百万,但一直少有华文写作,而旅欧中国作家定居欧洲,逐步形成欧华文学,这一情况出现于二次大战结束以后.二战后,原先由战争中断的中国作家旅欧的情况得以恢复.但随后中国大陆国共战事的发生和政权的更替,使一些作家选择了留居欧洲,程抱一、熊式一、熊秉明等就是在此时期赴欧长期留居欧洲的.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又有一批作家陆续从台湾迁居欧洲,赵淑侠、郑宝娟、吕大明等就是以台湾为出发地留居欧洲的.台湾在1960年代形成了留学欧美的热潮,而战后迁居欧洲的中国作家在1960年代生活也安定了下来,开始进人创作的旺盛时期.欧华文学也在此时期出现了第一个创作高潮.但战后欧洲一直处于东西方冷战意识形态的阴影之下,欧华作家创作也是“各自为战”,作品大部分在台湾、香港出版.

欧华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潮出现在1980年代后.高行健、虹影、杨炼、多多、林湄等大陆新移民作家成为这一创作高潮的主体,陈玉慧等台湾作家也延续了欧华文学传统.1991年3月在巴黎成立的欧洲华文作家协会扩展到欧洲19个国家,大陆新移居欧洲的作家也成立了众多的文学组织,欧华文学原先的散落状态有所改观.欧洲一体化进程也使散居于欧洲各国的华文作家加强了交流.跟东南亚国家华人的祖居地主要是华南的情况不同,欧华作家的祖籍显得广阔多样,他们大都属第一代移民,各自的生活方式相异,创作环境多变,艺术领域多栖,因此,相互之间加强交流才能打破原先的各种阻隔,形成文学发展的某种凝聚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欧洲华文报刊凋零,即使有华文创作,也大都发表于台湾、香港等地报刊.此后华文报刊有较迅疾的发展,现今欧洲各国华文报刊己近百种,其中尤以《星岛日报欧洲版》(伦敦)、《文汇报欧洲版》(伦敦)、《欧洲日报》(巴黎)、《欧洲时报》(巴黎)四大日报影响为大,都刊发华文作品.其他由华人社团创办的华文报刊,如《德国侨报》、《华侨通讯》(荷兰)、《欧华》(奥地利)、《欧洲华声报》(西班牙)、《欧洲之声》(匈牙利)等也都提供了华文创作发表的园地.1990年代后还出现了瑞典《北极光》、荷兰《郁金香》、丹麦《美人鱼》等华文电子期刊.这些华文报刊为华文创作提供的园地有限,但也促进了欧洲各国华文文学在欧洲本土的交流.

不过,散聚之间始终是欧华文学的基本格局.欧洲国家文化传统、语言文字相异,欧华作协所在19个国家就有13种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使用;西欧、北欧、东欧的现代历史和社会体制也有较大差异.近代以来,欧洲文化相对于中国文化又处于某种强势.华人散居于欧洲数十个国家,较少“唐人街”这样的华人聚居社区,而往往直接居住于各国各种类型的社区中.华人对欧洲文化从隔海仰视变成置身其中,可以远近俯仰,从各个角度去审视,而中华文化则成了他们心中最重要的尺度,固守的是精神文化层面,摆脱了由现实境遇引发的对传统的怨怒,甚至偏激.加上前述欧洲各国的人文因素的影响,使得欧华作家们对西方文化仰视而不低首,对华族传统眷恋而不乏清醒审视.这种文化姿态成为欧华文学散中见聚的基本状态.

正是这种创作姿态使欧华文学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文化中和的特质.欧华作协创作会长赵淑侠在欧华作协成立大会上曾作这样的发言:“我们长居欧洲,多多少少都受到些欧洲文化的熏陶,然而我们本身都有完整的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以至于我们的思想和生活面,既不同于中国本土作家,也不同于真正的欧洲作家,它可以说是糅合了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一种特殊品质,这其中当然可能产生一些负面作用,譬如说因徘徊在两种迥异的文化间所引有的矛盾和冲突,但相对的,基于这种迥异,使两种文化互容互谅,接长补短,去芜存精,产生一种新的精神的可能性更大.这种新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些居住在欧洲的华文作家们写作灵感和题材的源泉.”赵淑侠的精神皈依在中华文化传统,但她也追求“更多更广的认知和沟通,至少在自己的选择的第二故乡――欧洲,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这块新土地里的一员,不以自外的心情从事创作,而会有一种两种不同文化水乳交融后的和谐感、成就感”.她的短篇小说中有不少作品开掘了西方社会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阿格立的理发师》中的理发师“灰尘”先生行善播爱,认定“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全建筑在一个‘爱’字上等无论哪一种爱都有自我牺牲的意味”.《彼德回来了》中的青年彼德涉世未深,寻求自我而漂泊流浪,最后领悟到“一个自由的人,正是有独立思考、能辨别是非、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盲从也不乱冲动的人”,,赵淑侠笔下的华人形像也开始自觉追求中西文化的互补.《塞纳河之王》中的画家王南强到巴黎学画,17年中,尽管遭受了诸多误解非议,却始终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中和而使中国画体现出一种刚劲雄浑的质地,在忍饥挨饿中也绝不媚俗,最终将“中国画的美,揉进西方艺术里,为全世界人接受”.长篇小说《赛金花》(1990)也反映了赵淑侠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成熟的文化心态.小说将一代名妓赛金花置于清末内忧外患的广阔历史背景上,对其不凡的经历、复杂的性格进行人性的阐释,她虽已从良但仍无法躲避淫荡天性的社会评价,她随丈夫洪文卿出国的三年反而成为她坎坷一生中活得最有自我、最受尊重和最能感受到人情味的时光,她一生博取“正名”而终不得等所有这些,都在小说苍凉、凝重的叙事中得到了生动深刻的表现,女性的地位、命运也在小说开阔而独特的历史阐释中得到了揭示.赵淑侠曾在散文《书展》(1994)中称赞林语堂1940年代旅居美国时的创作“真正能够像西方作家那样”“进入西方的‘寻常百性家’,为社会上一般消费者,像阅读他们自己国家的文艺小说一样,能引起读欲并喜爱的”,她盼着“今天的中国能再出几个林语堂”.赵淑侠的小说创作正体现了这种希望和追求,她的小说脱出了以往留学生文学表现“无根放逐之苦”的传统,努力体悟人类之情、人性之根,显示出开阔的艺术视野.即使写漂泊流徙中的海外中国人,也有了既奉献于国家民族,又关怀着人类世界的胸襟和抱负.60万言的长篇小说《我们的歌》(1980)中的音乐家江啸风、科学家何绍祥和他的妻子余织云虽人生信仰有异,生活经历更各有曲折,但他们最终都以激昂向上的精神投身于时代潮流;他们身上民族意识的觉醒,有着坚实的海外人生作基础,一扫以往民族意识的狭隘,而明晰地指向人类的未来,充满了民族的希望.这样的小说出现于1970年代末,的确把海外中国人题材的创作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本篇论文地址:http://www.sxsky.net/wenxue/fyx/451421.html

不只是赵淑侠,相当数量的欧华文学作品都以一种较成熟的眼光投注到两种异质文化的深处进行互补观照,以一种非纯然的华族思维及情感方式进行言说,表现出中华民族兼容乃大的睿智.在整个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失衡的20世纪,欧华作家“具有了一种揉和了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质”,“更习惯以这两种特质的混和观点来看人生,看世界”,使欧华文学呈现出东西方文化平和对话的境界,并在这种境界中表现出丰富的建设性.程抱一(1929―― )这位2002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自1635年成立以来唯一的亚裔院士,成为与拉辛、高乃依、孟德斯鸠、伏尔泰、雨果、大仲马、泰纳、柏格森、法郎士等大师名列一起的“不朽者”的旅法作家可以代表欧华文学达到的中西文化平和对话的境界.他最初在法国有影响的著述就是运用法国结构主义这一当时最新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唐诗和其他中国艺术.《中国诗语言》和《虚与实――中国绘画语言》(1979)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些著述不仅对中国独有的艺术宝藏作了精湛阐述,而且力图“把中国思想的精髓提炼出来,对生命的本质进行了思索”.程抱一的文学创作是从中文诗歌开始的.由于有深厚的中国古典诗歌修养,又熟悉西方诗歌“出死而生,体现悲剧性”的传统,程抱一的诗作成功地将中西两种似乎迥然不同的传统结合起来,实现了艺术的升华.他在1960年的中文无题长诗(收录于《和亚丁谈里尔克》,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72年版),在“至丑与至美兼存,残忍与柔情并在”的情感张力中,呼唤历史,记忆痛苦,表达出民族和人类的大悲大喜;同时,诗又将乡土的意象和隔绝性的悲剧意识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在事物相反相成中寻找生命存在的努力.1980年,程抱一出版了中文诗集《叁歌集》(香港华实印务版,分“遥歌”、“恋歌”、“悲歌”三部分),其中的“悲歌”,是力图穿过悲剧,找到生命的存在.“恋歌”也不是表现狭义上的爱情,而是人间的激情.他的诗一开始,就在寻求相反相成大天地的艺术世界.而对中西文化“第三元”的自觉探寻,是程抱一最重要的文化发现.

程抱一认为,“生命世界是统一的有机体”,“‘气’是生命世界整体的基础”,在整个世界的生命网络中,“‘气’的运转是三元的,即阳气,阴气,冲虚之气.阳气是一种积极௚

1 2 3

语言方面有关现代文学论文,关于平和长远\散中见聚:欧华文学的历史进程和现状相关论文例文参考文献:

欧莱雅营销策略论文
营销策略论文提纲教师哈尔滨商业大学,mpa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评阅书,毕业论文题目:黑龙江hk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指导教师:姓名周游职称教授,研究生:姓名高。营销策略论文摘。

华政自考论文
究情况,参加公益活动的经历,论文发表情况:(超过5条的请。沃华论文网专注高质原创论文服务可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在校学习时间最短不得少于两年,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六年.,。

华政硕士论文答辩
法学研究生论文格式华政分论坛文电子版.(用u盘携带),硕士提交材料:所有表格右上角写上学号,1,《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1份;必须贴上照片,并在封面右上角写上学号.指导教师。

房地产现状论文
诗》训异说较议陈安琪5002中国语言文学系试论孔尚任对史可法形象的文学重塑——兼。酒店管理论文摘要房地产02016-zx-023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现状与完善王东明讲师河南城建学院专。

大学生就业现状论文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年度目;,ogwu毕业生就业现状与面临的挑战9上午:参观,下午:与美国大学生,中国留学生交流,联谊等10华盛顿乘车前往大瀑布11游览大瀑布,之后乘车前往波士。

历史论文题目
大作业,作业上交截。历史论文题目试卷论文标题,更新教育观念,保障英语教学有效实施 从改善教师自身做起,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作者姓名:黄敏,工作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州二中,通讯地址。

历史教改论文
文内容主要涉及的学科:语文学段:小学,作者姓名:高宏艳出生年月:1979.3性别:女职称:小。历史论文抄袭中学关于成都市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委会关于举办,2016年成都市中学历史教学研。

历史论文
展,经研究决定,在2016—2016。高中历史论文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能巧妙置疑设问,必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而提问是发。历史论文摘要财经 示例。

历史硕士论文题目
局成立三项教学评比活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冯家俊,李水根,张强,曹兴兴,欧益生,武明明组成,。历史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国语安徽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现代汉语,古。

中学生历史论文
真负责,点评恰当.经我院组织有关专家认真评选,共有89篇作品获奖,其中初中组54篇,高中组35篇.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附件:莆田市第九届中学生历史小论文写作竞赛获奖名。中学生历。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