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大学生论文范文例文,与故乡的“老文书”(四题)相关毕业论文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大学生毕业论文模板,关于故乡的“老文书”(四题)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叔叔及文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腰里没个板,方知道“一文钱难死英雄好汉”;用物不留余地,多多益善,多多扔得多;争吵事不留余地,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调门高,我调门更高,高到最后搞不清开始争的什么事了;说话不留余地,生活用语中多少胀饱话,已俯拾即是.如我随眼见到一条消息,一条河两边有多少排污口,查清了,“调查圆满结束”.这“圆满”二字,就是多余的修饰词.情况清楚了,怎样解决,还不知道,能不能解决若是解决不了,面对此情此状,只能感到忧心.只有当问题解决了,再用“圆满”一词,才较为贴切.

贫富之谜

过去有富人家,说他们是过日子过好的.“土改”时,人们用事实说,是剥削来的.地主都有佃户和长工,富农有长工,只要每年的收入,别人劳动的占25%以上,就是有剥削.地上自己不劳动,是全剥削;富农自己劳动,是部分剥削.“土改”就是这样定成分和说破贫富之谜的.当我研究了我手头的老文书,联系家谱上的一些记载,我发现有两个互为因果,一个是身份与土地,一个是卖地与贫穷.身份指职位和学历,有地的能够有身份,有身份的又能够更有地;卖地是因为穷,卖了地更穷.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村,苗姓占一半以上.“土改”时,在我的祖父辈上,也就是我们苗姓第十四世上,有兄弟俩两家地主,老大有地百余亩,三头牛,三家佃户,两个长工;老二有地二百余亩,四头牛,三家佃户,两个长工,有一处油坊.老二好像常年不在家,没大见过面,他的两个孙子当过我私塾的同学.老大家靠我家较近,他的孙子有几个是我小时的友伴.老头干过什么不知道,只见土改复查时,抄的线装古书堆了一院子,那是绝对有高等文化的人.人们说,他们两家是从明到清的地主,上两辈都是秀才.查家谱,所说的两代秀才,都注明是“清太学生”,祖文恒,父廷相.另一户兄弟五个,各都是富农,有的八、九十亩地,有的三、四十亩地,差不多都有佃户,但大多自己也劳动,有的在外跑买卖,有的在外教学.从有佃户来说,他们似近于地主,但土地确实比那兄弟俩少,“土改”时对他们也有些区别.他们的上两辈,比那两家还有身份,祖文升是清太学生,父廷是清授登仕郎,等于正九品,如同今天的副县级.太学生即今天的大学生或大学研究生.总之,是文化高的.有这学历,不能闲着没事干.清朝的“郎”,是散官,即不在位,没有具体差事,但身份相同于在位,待遇也绝对会有.村上除了这两家,全都是中农、贫农和雇农了.这两家富户,在上五代上,和我们是一家.代与代之间,大体相交叉25年左右,五代就是一百余年.一百余年的差别.差别在于,一个老祖之后的又一代,即第十世起,发了岔.他们那一股,保持了有身份,而我们与别一些家却都是平民百姓.从此,两股道上跑车了.

再往上说,我们又有七代相同的老祖.时间到了明末清初.这七代老祖,都不简单.苗姓是楚国大夫(令尹)伯棼之子伯皇(住晋国苗邑,被赐姓苗)的后代,传在元末明初从江苏淮安来到沂河西岸的一家,那是我们的始祖,他们殡在村西南五里地的栏村.这就是我们村苗姓的第一世.第二世是兄弟俩,来到沐阻村西头立脚.沐阻村被河水冲没以后,在土地庙西与西北发展以苗姓为主的一带,便叫了苗家庄.二世大公不知名字,他的后代主要在村东南即土地庙跟一带发展;二公苗艾,娶三房生十子,十子是第三世.这兄弟十个,有的去了外地,有的没了后,兴旺的主要是老六和老八,尤其老八苗游,在村十字街口以北以西一带,我们都是苗游的后代.明成化16年―1480年修北寺,施舍名单中,有“老人苗艾及子连”,苗连即苗游大哥,此时苗艾被称为“老人”,年龄已不小,不知那九个儿子都出生了没有.但第四世,就到了清朝.不知这一段是否有记载上的空白,这兄弟十人一下子从明中前期跨越了明中后期一百六十余年.第四世兄弟仨,即苗游的三个儿子,其中老大苗尚弟混得好,是清授征仕郎,从七品,等于今天的正县级,当年的“县太爷”;尚弟的第二个儿子之实(第五世),又混得好,是清授宣德郎,承德郎是正六品,宣德郎大概差不多,正六品属府官,如同今天的地市级;之实四个儿子中老二(第六世)苗庾,混得好,是清授修职佐郎,从八品,等于今天的副县级;苗庾三个儿子中老二(第七世)斯候,混得好,什么功名不知,只知坟墓修得不一般,有名的“北岑大坟子”;斯候两个儿子中老二(第八世)苗桐,又不简单,是清太学生,娶本邑举人徐可建之女为妻,能娶举人家女儿的,即使是秀才,也不是一般秀才;苗桐的两个儿子(第九世)际隆和际平,都混得好,一是清授迪功郎,一是清授修职郎,修职郎正八品,也是县官级;际隆五个儿子(第十世)中老大苗坦是庠生,老二苗是武庠生;“庠”指学校,也指乡学,可能比太学生差;苗块的三个儿子中老三(第十一世)颖新,就是那两家地主和五家富农的祖上;我们是老四苗蹬的后代,情况就不同了.我们只在我高祖父一辈(第十二世)上有个苗文章是清太学生,他们的后代开油坊,但没有成大气候.六个“郎”,六个“太学生”,只有一个落伍.那两家和那五家的富,和上几代接连起来了.他们的下一代――即我的上辈(十五世)代,又有了六个小学毕业生.到“土改”为止,他们的发展停止,变成和大家一样的百姓了.

古代的官能买,功名也能买.那时在这方面有规定,买了也合乎规定.如科举中的“例贡”、“纳贡”,就是指这种事情.如同今天有人买官、买文凭现象,买,花了钱(那时说“捐”),再加几倍地捞回来.但我们现在没有这种规定,买是非法的,查出一个办一个.这是古今的不同.然而,也正因为这个不同,对古代一些人的身份,不可都作正常现象看.不可盲目崇拜,片面宣传.联系到那些什么“庄园”,一种不加分析的赞美,是值得注意的.


写大学生本科论文的步骤
播放:23955次 评论:7300人

卖地的“理由”

叔叔家存的老文书,我看了那些卖地户,没有一家是富户,许多在村里谱上还能找到名字,都是比较贫困的户,有的找不到名字了,不知无后了,还是逃荒到外地了.无后,一般注明“无传”,无注明的,那肯定不在村上了.


该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681904.html

卖地时间多在年初和年尾,正月、二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最多,三、四月有些,九、十月个别,五、六、七、八基本上没有.年两头时间,正是借债还债和面对将要到来的青黄不接.而地价,又大多相当便宜.便宜也得卖,用急,无奈,不卖不行,而本来穷,卖了不更穷了

我老父亲曾说:“人说旧年代,只要抓一把小钱(小青铜钱)一扔,扔到哪里,这地就这价了.”这是一种形容.叔叔家曾祖父文魁,即我高祖父文俊的二哥.叔叔年龄比我小,辈分比我高,他平日有心,搜罗到年代更久远些的文书.我们的共同老祖第九世苗际隆,五个儿子,老四苗蹬是我们共同的老祖,老二苗是那两家地主和五家富农的老祖.我们和他们就从这一代上分岔的.他们由富裕走向继续富裕,我们由富裕走向不富裕.他们的文书,在“土改”时,地被分了的,都烧了,摸不清他们一代代买地的情况.我们中无一户富农,文书还在.叔叔家文书中,有苗际隆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买的苗桧的地一块;有我们同一个老祖苗蹬从道光十五年――1835年起买的地六块;有我们共同的老祖苗成新(蹬之长子)从咸丰三年――1853年起到光绪年间买的地十九块;有叔叔曾祖父文魁(成新二子)从光绪五年――1879年起买的地六块;有叔叔祖父廷枚(文魁长子)从光绪三十五年――1909年起买的地十二块.卖地的当中,有个苗文章,是清太学生,当过族长,即村上歌谣中“苗文章的脾气,赛阎王”那位,他家没有发展成更富裕的户,这是清太学生的一个例外.还有兄弟中的老四文亮,是兄弟中较差的一户,下有五子,光分家就成了穷的一个原因.

地价,我记了几付.光绪二年――1876年,苗文焕、文义卖给苗成新地四分,纹银五钱;光绪六年――1880年苗良善卖给文元、文魁地一亩一分三厘,银一两;光绪十年――1884年,苗文益卖给文元、文魁地一亩五分三厘,银二两;光绪十九年――1893年高安平卖给苗文魁地八分,银一两;民国五年――1916年苗文在卖给苗廷枚地一亩一分五厘,京钱三十千;民国三十年――1941年,苗集林卖给苗廷枚地一亩一分五厘一毫,洋三十元;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苗江

1 2 3

关于大学生论文范文例文,与故乡的“老文书”(四题)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参考文献资料:

文学类论文格式

文学类论文发表

汉语言文学本科书籍

论文学术网站

文学遗产优秀论文奖

汉语言文学自考科目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

古代文学本科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发表文学论文

故乡的“老文书”(四题)(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