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系研究论文提纲

时间:2020-12-17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如果编写论文提纲,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以下是sxsky小编收集整理的社会关系研究论文提纲,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论文题目:转型期我国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研究

我国城乡经济总量持续增涨,乡村投资力度加大,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城乡空间重组趋势明显,总体上,我国进入城乡互动与统筹发展的转型期。我国城乡相互作用程度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条件具有区域差异性,在全国区域系统中,中心城市区域实现城乡统筹的条件最为成熟,具备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优势,这是由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城市空间规模迅速增长,城市功能扩散趋势显著且影响区域不断扩大,外围乡村区域经济与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心城市从点状空间变为城市区域,进入到大都市区城乡功能地域发展阶段。

因此,本文是在对城乡关系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基于我国复杂的国情深入分析中心城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以我国中心城市为样本,城乡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为研究视角,中心与外围区域为空间范围,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方法,对城乡关系要素变化进行动态分析,并对我国中心城市城乡关系发展进行地域差异性研究,划分中心城市城乡关系发展的地域类型,进而探讨中心城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和路径。

全文共分七部分:第一章是对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的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和借鉴,对“田园城市”、“卫星城”、“广亩城”、“有机疏散”等城乡空间结构理论,芒福德的城乡区域观、麦基的城乡一体化区域等城乡整合与一体化发展理论,以及刘易斯城乡二元经济理论、缪尔达尔城乡二元地理结构理论进行梳理总结,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章从我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与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区域要素空间重构三个方面分析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的区域背景,并重点论述转型期中心城市在我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第三章以2000-2010年作为研究时段,以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作为样本,在科学划分城乡空间范围的基础上,从投资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人口与城市化、城乡居民收入、城乡公共设施等方面建立城乡关系面板数据集,进行要素间的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城乡要素关系的演变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总结转型期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的特征。

第四章是在前文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所呈现出的空间特征进行的事实研究,与第三章互相印证,主要从中心城市服务职能升级与辐射空间拓展、制造业郊区化与城市外围组团形成、区域副中心空间扩展与功能强化、乡村功能转型与集中发展四个方面分析转型期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的空间格局。

第五章以中心城市城乡关系要素的地域比较分析为基础,通过对中心市区与外围县区的空间交通关系、城乡关系演变动力因素的差异性的进一步考察,考虑不同中心城市区域功能与城乡产业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区位与资源环境的一致性、城乡关系演变特征与动力机制的一致性、中心与外围空间关系的一致性为原则,对我国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进行类型划分,并对各类型区域城乡关系演变的机制进行辨析。

第六章从中心城市“大城市病”问题的消除、乡村发展的外部依赖性、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根本解决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与中心城市区域功能的提升四个方面探讨我国中心城市城乡关系统筹发展的驱动机制。第七章在前文对转型期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所表现出的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城乡空间统筹的产业功能配置,人口与聚落空间布局,城乡交通、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空间管制的路径。

摘要4-6

Abstract6-9

目录9-13

绪论13-22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13-18

二、研究价值与学术创新18-20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20-22

第一章城乡关系演变的基础理论研究22-46

第一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22-27

一、“田园城市”理论的设想22-24

二、“田园城市”的理论内涵24-25

三、“田园城市”的城乡观25-26

四、“田园城市”理论的现实思考26-27

第二节城市扩散与新城发展理论27-36

一、“卫星城”理论27-30

二、“广亩城”理论30-33

三、“有机疏散”理论33-36

第三节城乡整合与一体化发展理论36-42

一、芒福德的城市区域观36-39

二、麦基的亚洲城乡一体化理论39-42

第四节城乡“二元结构”理论42-46

一、刘易斯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理论及发展42-44

二、缪尔达尔的地理空间上的“二元结构”理论44-46

第二章我国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的区域背景46-71

第一节我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推进46-55

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趋势总体判断46-49

二、中心城市发展与我国新型工业化49-51

三、中心城市发展与我国区域城市化51-55

第二节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发展55-65

一、我国城乡关系演变的阶段特征55-59

二、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59-63

三、中心城市与我国城乡统筹发展63-65

第三节我国区域要素的空间重构65-71

一、我国区域要素的空间特征65-68

二、我国区域要素的问题判断68-71

第三章转型期我国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的模型分析71-87

第一节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的要素分析71-81

一、研究时段与样本选择71

二、中心城市城乡空间的划分71-75

三、要素变量的选择75

四、城乡关系变化的要素分析75-81

第二节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的模型分析81-87

一、模型分析方法81-82

二、模型结果分析82-87

第四章转型期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的格局研究87-99

第一节中心城市服务职能升级与辐射空间拓展87-93

一、中心城市产业、功能特征与格局87-90

二、中心城市扩散与辐射空间变化90-92

三、中心城市功能升级与辐射空间重构92-93

第二节制造业郊区化与城市外围组团形成93-95

一、制造业郊区化的特点与空间布局93-95

二、城市外围组团的形成与发展95

第三节区域副中心空间扩展与功能强化95-97

一、区域副中心的成长壮大与功能转型95-96

二、区域副中心的功能类型与空间体系96-97

第四节乡村功能转型与发展空间的集聚97-99

一、乡村人口转移与城镇化发展97

二、乡村要素与产业的空间集聚97-98

三、乡村非农产业发展与功能转型98-99

第五章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的地域差异研究99-127

第一节城乡关系要素的地域差异分析99-118

一、城乡投资与经济增长99-105

二、城乡产业结构演变105-110

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地域差异110-112

四、城乡人口与城市化112-115

五、城乡社会商品消费115-116

六、城乡公共服务设施116-118

第二节城乡关系地域类型的划分118-121

一、地域类型划分的基础118-119

二、地域类型划分的原则119-121

三、地域类型划分的方法121

第三节中心城市城乡关系的地域类型121-127

一、中心市区集聚型121-122

二、外围县区快速成长型122-124

三、中心外围相对均衡型124-125

四、中心外围整体发展型125-127

第六章中心城市城乡关系统筹的机制研究127-145

第一节“大城市病”问题的消除127-131

一、中心城市人口与产业的过度集聚127-128

二、中心城市交通与生态环境的恶化128-130

三、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空间的严重不足130-131

第二节乡村发展的强烈外部依赖性131-134

一、乡村资源禀赋与利用的有限性131-132

二、乡村产业发展与经济基础的落后性132-133

三、乡村转型与发展的外部依赖性133-134

第三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根本解决134-137

一、二元结构下的城乡产业严重割裂134-135

二、二元结构下的城乡非均等化发展135-136

三、二元结构矛盾消除下的城乡统筹发展136-137

第四节城乡一体化与中心城市区域功能提升137-145

一、城乡一体化与中心城市的结构优化137-141

二、城乡一体化与中心城市的功能提升141-145

第七章中心城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研究145-167

第一节城乡空间统筹的产业功能配置145-152

一、城乡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趋势145-147

二、城乡产业布局的空间导向147-149

三、城乡产业空间统筹发展格局149-152

第二节城乡空间统筹的人口与聚落布局152-161

一、城乡空间人口与居民点的变化趋势152-154

二、中心市区与外围组团聚落空间的整合154-155

三、县域中心地人口与居民点空间结构的升级155-157

四、乡镇区域人口集聚与新市镇的形成发展157-159

五、村庄居民点整合发展与集中布局159-161

第三节城乡空间统筹的基础设施建设161-164

一、城乡交通网络能力的整体提升161-162

二、城乡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的均衡配置162-164

第四节城乡空间统筹的生态空间体系构建164-167

一、中心城市城乡生态空间管制的必要性164

二、城乡一体化生态空间体系的构成164-167

结论与讨论167-171

一、结论167-168

二、讨论168-170

三、不足之处与展望170-171

参考文献171-179

后记179-180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