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相关硕士论文答辩英语,关于威震长空的打赢尖兵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这篇工程师论文范文属于硕士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工程师相关毕业论文范文,与威震长空的打赢尖兵相关硕士论文答辩英语。适合工程师及信息化及信息系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工程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一个入伍才一年多的新兵,单枪匹马为一台价值上亿元的导弹战车更换元件组合,你信吗?这件事就发生在某部一次对抗演练中.

使命召唤步履疾
课题攻关当先锋

某部装备处处长陈立凯是该部首批出国培训人员.新装备刚列装时,陈立凯担任战车发射站站长.他敏锐地意识到,因新装备无训练教材、无训练经验,大家操作新装备时缩手缩脚,总担心一不小心损坏新装备,训练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必须尽快摸索出规范的训练方法,让新装备形成战斗力.陈立凯根据自己的训练心得,反复实践,逐渐梳理出新装备操作“五步训练法”.新的训练法消除了大家对新装备的神秘感,大大提高了训练效果.
陈立凯始终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他带领技术人员,仔细核对各种试验数据,发现并纠正了自动发射装置工作原理图的4处错误,制作了“导弹飞行时间距离表”,为选择导弹实弹发射时机提供了重要依据.
陈立凯的钻研劲头备受大家赞赏.为了帮助他更好地发展,部队先后安排他到多个岗位锻炼,参加各种大项任务.2003年又选派他到国外攻读硕士研究生,学成归来后,部队把他推上修理所所长岗位并兼任工程师,全面负责武器系统技术维护和保障.
维修站前排,攻关当先锋.2006年,某部参加总部组织的复杂电磁环境下实弹演习.面对这一全新训练领域,陈立凯带领课题组攻克了训练中的13个难题,整理出一套新装备抗干扰训练资料,探索研究新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运用的路子,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研究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在陈立凯的带动下,他们编写出《某型战车常见故障排除法》《某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指挥规则》等一批教材,较好地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

胸怀使命自奋蹄
勤学成就“装备通”

从一名转行干部成长为某新型战车维修专家、全能专家,李文华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打破了国外“培养一名该型战车全能专家至少需要8年”的断言.
李文华是某部“土生土长”的信息化装备维修专家.2000年3月,他调入某部时,对某新型防空导弹系统的知识为零,某部安排他在修理所担任一名普通的电源助工.
面对国外专家即将全面撤回,部分出国留学人员一时难以挑起维修保障重担的局面,李文华坐不住了,他向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发起了攻关.李文华几乎每天都泡在修理工间,啃完了80万字的战车技术资料,弄懂了100多个模块组合、500多份电路图原理.部队领导及时安排出国人员与他结对子,帮他补习外语和专业技术,并多次安排他参与大项保障任务.
很快,李文华成了战车维修的行家里手,多次成功排除重大故障.去年5月,某新型防空导弹系统列装10周年,国外专家按照合同要求来某部对装备进行全面检修,恰逢一台战车天线突然发生震荡故障,7名国外专家轮流上前检测,故障仍无法排除.午饭时间,李文华带着疑问上装检修,故障成功排除,国外专家纷纷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李文华,好样的!”
李文华不仅精通战车维修技术,还整理出一套8本《某新型战车上装电气原理图》,梳理编写出“某型战车30个故障难题诊断及排除方法”,开发了“某型战车常见故障网上诊断系统”,这些都成为某部维修人才培训的实用教材.

惜才不做“守才奴”
永葆人才青春期

李建军曾是一名想打“退堂鼓”的地方大学生干部.2005年7月,他踌躇满志从地方名牌大学毕业来到某部.某部组织战车操作手比武,站里两名初中毕业的士官成绩名列前茅,而他却名落孙山.
李建军感到,自己再在部队干下去难有作为.某部领导及时找他谈心,针对他计算机设计方面的特长,安排他担任某部计算机培训教员,牵头组织雷达软件升级开发.找到实现价值的“支点”,李建军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先后攻克10多个技术难题,并积极参加实弹射击演练,多次在集团军组织的比武考核中取得名次.
正当部队领导盼着李建军大显身手的时候,他却提出要攻读硕士研究生.当时,李建军担任发射站站长才一年,是用导弹“喂”出来的人才.面对大家的种种非议和猜测,某部领导却说:“要让人才永葆‘青春期’,就得让他不断‘充电’,这也是为部队信息化建设储备人才.”
2008年7月,李建军读研归来,顺利实现了从操作手到专业技术骨干的转身.去年秋天,某部决定采用代码指挥完成行进间射击课题,并将攻关任务交给了李建军.他结合所学知识,对战车初始数据和涉及到的信息传输组合,逐个检查、反复测试、仔细对照分析,采取实时清零和缩短代码长度等措施,保持信息交换时有足够内存缓冲空间,确保接收和传输代码指令保持畅通.某部实现了从传统口令指挥到现代键盘鼠标指挥的转变.一场战斗下来,指挥员没说一句话,导弹发发准确命中目标.

宁可冒险搭舞台
不愿保险失良驹

2003年,陈浮从某导弹学院毕业,到某部担任一名普通的导弹发射操作手.由于他训练刻苦,又善于总结,很快被提升为发射三站站长.
2006年5月,某部奉命参与总部组织的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实弹演练.面对这一全新课题,机关最初打算将首发导弹发射任务交给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站长完成.但某部党委通盘考虑后认为:“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发射导弹机会难得,错过一次机会就失掉一茬人才.应该选择一位有发展潜力的新人担负这一任务.”
最终,某部党委决定,让陈浮作为首发导弹发射人.受领任务后,陈浮带领操作手们研究射击预案,并反复练习射击程序,遇到难题就找专家们请教.在与空军开展的对抗训练中,他认真收集干扰图谱,训练结束就找空军基地技术人员请教各种干扰类型、特点和强度,晚上还加班加点查阅资料,进一步完善射击预案.
经过半个月的攻关,陈浮不负众望,摸清了干扰波形如何识别、电磁干扰如何抑制等难题,总结出3类12种雷达波形识别方法,拟制出6套射击预案.演练中,他发射的两枚导弹全部命中目标.
担任站长期间,陈浮所在发射站两次承担实弹射击任务,发射导弹3枚,全部命中目标;培养出9名优秀操作手、2名优秀发射站站长,陈浮也因训练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
2008年3月,陈浮被提拔为某部装备处军械股股长.9月,总部再次赋予某部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保障训练试点任务.因为有了过去的经验,他对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和导弹武器系统的损伤机理有了系统的认识.陈浮带领修理所骨干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探索出3种电磁屏蔽修理方法和8种装备训练组织方式,受到总部首长的充分肯定.

职高宁愿就低位
只为提高贡献率

葛世滨,一个毕业就是副营职的硕士研究生,却在副连职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6年间,他先后突破10多个信息链接难题,被官兵们誉为连接信息链路的“超级焊工”.
2005年,葛世滨从国外攻读硕士学位归来.第一次参加某部组织的防空综合演习,他惊讶地发现,一些指挥员还在用有线、人工标图等传统指挥手段指挥.
葛世滨按捺不住了,主动请缨到基层指挥站工作,集中精力攻克指挥信息融合难题.可指挥站站长只是个副连职岗位,葛世滨已是副营职,把他放到这个岗位上合适吗?某部领导有些犹豫.葛世滨主动找到某部领导说:“我追求的是‘干事’,不是‘当官’.”部队领导打破常规,同意了他的请求.
“官位”虽小,舞台很大.葛世滨天天“猫”在狭窄的指挥车操作舱内,测试主战装备每个子系统,记下2200多条数据和450多条故障特点,千余张电路图上满是红色标记等
[ 2 ] 天道酬勤.半年后,营组织实装空地演练,指挥车传出的信号同步清晰地显示在数台战车屏幕中.
&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