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实证会计研究(1)

时间:2020-11-05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会计理论是在人们长期会计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辨证思维活动所形成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它来自于实践,又指导会计实践。按照研究方法分,会计理论可以分为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也即传统会计理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会计研究的主要流派,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均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历史步入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实证会计理论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因为一系列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规范会计理论所赖以存在的某些假定条件实际上并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实证会计理论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到了80年代中期,它已经成为美国会计学界研究的主流。目前,实证会计学研究日趋国际化,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一些重要会计学术刊物,也以实证会计为主。实证会计传入中国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起步虽晚,但在我国一大批学者的努力之下,实证会计研究已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实证会计,它的研究过程是怎样的,以及从辨证的角度看,它有哪些不足,这些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

实证会计研究概述

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解释所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并寻找这些会计现象发生的原因。一般的看法认为,实证会计是以对先行会计实务提供合理的解释和预测,即试图解释和预测会计是什么的理论。美国著名会计学家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其专著《实证会计理论》中论述道:“(实证)会计理论的目标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解释是为观察到的实务提供理由。例如,实证会计理论应当揭示为什么一些公司采用的是后进先出法,而不是先进先出法的存货计价方法。……预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预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未必就是未来现象,它们包括那些已经发生,但与其有关的系统性尚未从数据中收集到的现象。”

实证会计源于哲学中的实证理论,实证理论是19世纪30年代由孔德在其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的。实证理论所奉行的实证主义只承认存在的事实,一切关于事实的概念都要以经验的实证材料为依据。应用到会计理论上,实证主义就是根据效用来选择会计概念和技术,而不是以某一个人或集团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

在方法论上,实证会计研究着重强调以下方面:

一、价值中立。实证会计要求将研究者个人的价值判断排除在研究过程之外,以经验数据等来证实或证伪某一假说,因而其内容是经验的而非价值的评价。

价值中立这一观点是直接针对以特定价值判断为指导的规范会计理论而提出的。实证会计研究的先驱、著名的“罗切斯特学派”创始人简森教授,在其名作《有关会计研究现状和会计管制的评论》中指出,传统会计研究只关注规范性和限定性命题,致力于探求会计“应该是什么”,这对于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根本不会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因而是不科学的。以瓦茨、齐默尔曼为代表的实证会计研究者继承并发扬了简森的思想。他们认为:价值判断是一个涉及是非、好坏及善恶等道德标准的问题,其中包含有研究者个人的主观意愿和偏好,无法进行客观的经验检验。采用价值判断的可能结果之一就是对于同一个命题,不同的观点、意识的人可能做出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论。而且,从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来考察,规范会计理论所坚持的价值判断也并非如其标榜者所宣称的那样是建立在公众利益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政治家(政治市场的“经济人”)和既得利益集团私利的基础上。基于对传统会计理论的上述批判,实证会计研究者尤其强调价值中立在实证会计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二、可证伪性。实证会计研究的命题要求与现实世界中的经验现象一一对应,从而最终可证伪该命题。

会计研究的可证伪性是实证会计区别于规范会计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在规范会计理论中,所研究的会计命题并不必然要求与现实中会计现象一一对应,也并非一定要接受来自客观事实的直接检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规范理论研究与现实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而“会计理论真要在开拓会计的理解上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上有说服力,他们就必须接受检验或证实”(Eldon.S.Henderiksen),实证会计研究则恰好迎合了这方面的要求。“实证或科学理论中不存在着绝对的事实。事实的解释取决于理论。此外,我们无法证明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只能证实假设不成立。因而,这种理论强调的是对理论进行批判,并试图证明它们是错误的,而不试图验证它们是正确的”(Watts&Zimmerman)。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时出现这样的例子,即实证会计研究者根据不容辩驳的经验事实,有理有据地证伪了传统规范会计理论的一些主观臆断成分,从而推动了实证会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譬如,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规范会计中,人们普遍认为会计收益会影响股票市场价格,而会计收益又深受会计方法选择之影响,因此股票价格理应也受所选择之会计方法的影响,但实证研究结果却表明,股票市场并不会受到会计方法的系统性干扰。

实证会计也有其经济学的基础。在实证会计理论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即主要研究会计与资本市场行为的这一阶段,其经济学基础主要是有效率市场假设(EfficientMarketsHypothesis)。从微观经济学中移植过来的有效率市场假设,从本质上讲研究的是不确定情况下竞争市场中的动态价格行为。有效率市场要求价格能够完全和瞬时的反映出所有可获得的有关信息。按照市场对各类信息反映程度的不同,有效率市场理论将资本市场划分为三类:弱式市场、半强式市场和强式市场。其中在弱式市场中,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历史上一系列交易价格和交易量中所隐含的信息,证券价格过去的变化趋势对判断价格的未来变化毫无用处,投资者不可能利用技术分析来发现证券价格的变化规律而始终如一地谋取超额利润;在半强式市场中,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可获得的全部信息,其中包括与过去和现在证券价格有关的信息。半强式的资本市场同样不能帮助投资者始终如一的获得超额利润;在强式市场中,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有关该证券的消息,不管是公开发布的,还是内幕消息,都不能用来被谋取超额利润。通过对市场有效性的检验,观察信息披露与市场反映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建立切实可行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提供思路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之后,实证会计研究逐步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由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转向着重于解释和预测企业的会计实务,即会计选择的实证研究。这时,它所依据的经济学理论更加广泛,包括契约理论,代理理论,并引入了机会主义行为和政治成本等概念,进一步丰富了实证研究的理论体系,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