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理学科与环境教育_会计审计论文

时间:2021-03-08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本文从地理学科与环境教育的联系入手,分析了地理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在地理学科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联系;内容;方法
一、地理学科与环境教育的联系
首先,中学地理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环境知识
《地理课程标准》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都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和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评价;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活动:”地理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知识,有着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可以说,中学地理教学是传递可持续发展知识、增强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地理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观念,以及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因此,地理学科具有别的学科所无法代替的功能,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其次,地理学科的课程性质与环境教育的性质相似。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更是以研究人类生存发展所依托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门学科。而环境教育就是借助于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形成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已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必须协调发展。因此,环境教育和地理学科都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相关的各个领域,都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地理学科中环境教育的内容
中学地理教材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建构教材框架,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以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为核心,从而使学生对如何利用环境、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面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依据2007年全国通行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分布如下:
宇宙环境一章中,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认识地球运动的意义。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大气环境一章中,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理解全球气候的形成以及常见的天气系统。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海陆环境一章中,认识各种地理因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影响和作用,从气候、交通、通信等方面说海洋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
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一章中,树立人类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保护的观点;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结合家乡资源优势、分析利用的现状,为促进家乡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结合乡土,了解自然灾害对当地人民的生活、经济发展造成的灾害,并提出减轻和防治灾害的建议。
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一章中,认识人类通过发展生产加深扩大与环境的关系,并领会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意义,结合乡土,对各种农业地域类型或不同的工业区进行比较分析并分别给予评价。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章中,结合现实生活懂得分类处理理生活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调查各种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章中,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行为。
三、地理学科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
1、分析综合法
分析综合法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分析是在思维中把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综合是在思维中把事物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结合起来考虑。二者彼此相反而又相互联系。分析综合法的作用是整理知识系统,形成知识网络;掌握知识结构,明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认识现象与本质特征,了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建立思维线索。例如,讲授北方地区工农业发展时,,要从它们的特点、联系甚至在全国整体环境中的地位上考虑。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中,,平原面积广大,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显著,形成了以旱作耕种为主的农业,是全国木材和合温带水果产区、能源基地。但严重的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然后具体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就会更加完善,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基本要求。
2、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即由教师提出一个中心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讨论,研究并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导并带领学生共同查找资料,运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分析、认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这样,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到反思与行动、参与与实践,道德观与价值观教育转向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化上。
(3)启发—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法又称发现法或问题解决法,是指在教学过程,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和事实,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其主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与参与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并发现事物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找出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这种启发—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是中学地理最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充分运用多媒体,设置疑问,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求新知识。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有关环境问题的研究活动,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改善环境。
参考文献:
[1]林保忠.地理学科在中学环境教育中的优势分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第1次印刷.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