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时间:2021-06-16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会计监督属会计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监督手段。全面系统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对于控制财务收支活动、严格执行预算、全面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避免失职、舞弊问题的发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弱化的根源,进而提出了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对策,期望能为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重要性对策会计监督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财政财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过程及结果进行的监督,其目的在于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正确运行。事业单位是否重视会计监督,对国家建设与社会公共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一)是事业单位不可规避的法定义务

《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会计监督制度已上升到法律层次,是每个事业单位必须履行的职责义务。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日趋复杂,职能范围不断变化,依法开展会计监督工作,可全面提升会计工作的有效性,降低贪污腐败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二)是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

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国内不少事业单位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健全、内控失效等问题,在该种情况下,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通过加强会计监督,可以明确事业单位会计责任,对会计行为进行有效防范,可以避免推诿、扯皮等不良行为,防止越权行事、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会计监督工作到位,会直接促进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

(三)是处理好国家、单位、个人利益关系的必然需求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尤为重要的职能。一方面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增收节支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另一方面也担负着国有资产保护与增值的重任。可见做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即涉及国家及事业单位的发展利益,又涉及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弱化的根源

会计监督职能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会计监督力量仍然薄弱,许多经济犯罪都与会计监督不力有关。

(一)法制体系不健全

一是欠缺与《会计法》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使《会计法》在执法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已出台的配套法律法规中对会计行为约束不力,使执法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在会计监督有些概念模糊,比如说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三是以补代罚、以罚代刑等现象突出。四是有关人员因违反《会计法》有关条款受到制裁,很少与日常会计监督机制建立联系。

(二)缺乏会计监督意识

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与工作人员,对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会计监督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岗位。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不到位,监督力量显得薄弱。一些人法制观念淡薄、心存侥幸,直到被查处时才“恍然大悟”。

(三)缺乏健全的会计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基础工作无法发挥良好的牵制作用,会计人员的任免通常是由该单位的负责人决定,极易出现会计人员按领导意图违规操作。外部监督不能及时跟不,也极易出现会计工作的随意性。在新的改革形势下,会计工作出现了新的问题,还没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会计监督工作方法滞后。

(四)会计监督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事业单位个别会计人员不能坚守职业道德标准,发生了许多的舞弊行为,还有部分会计人员缺乏责任意识,专业业务能力不强,无法满足会计工作的实际变化,进而出现会计账目混乱、数据不准确、财产不实等问题。另外,也不能忽视个别行使外部监督权利的人员,为迎合被监督单位的不合理要求,不能据实出具检查报告、不正常履行会计监督职责。

(五)会计信息质量失真

事业单位管理者及会计人员理应严格执行《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但调查数据显示:公款吃喝、“白条”入账、私设“小金库”、弄虚作假等违规操作现象屡禁不止,在会计核算中进行“技术处理”,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导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

三、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政府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明确违法处罚的定量、定性标准,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完善实施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还应该包括违反法律规章制度的惩罚制度,增强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加大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使会计监督有法可依。

(二)强化会计监督意识

事业单位“重核算、轻监督”思想根深蒂固,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只有事业单位领导层加强对会计监督的重视,才能推动会计监督在日常工作中的贯彻落实和执行。事业单位可采取集中培训、定期学习、加强宣传、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加深对会计监督作用的认知。国家相关部门要积极部署、高度重视,从而形成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制。

(三)完善内部控制与会计监督制度、健全外部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内部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岗位分离、相互制衡机制;上级主管部门可成立财会管理中心,对所属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与受派单位分离,可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定期进行内审,以避免经费非法使用与挪用;加强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的结合,出现问题追究问责,奖罚分明;实行预算公开制,对经费的来源、安排、使用做出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定期搜集公众监督、政府监督的内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财政、审计部门可运用互联网优势等信息技术手段,经过授权对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实施强有力的外部监督。

(四)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因此,要加强对内部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警示教育,增强其责任感;综合治理会计秩序,建立会计准入制度,严格履行会计招聘与考试制度;鼓励会计人员钻研专业知识、提升技能,并作为组织考核、晋升、续聘和奖励的重要指标。同时,外部执行会计监督的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其使命感,恪守执业标准,不受执业环境影响,据实出具检查报告,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作用。

(五)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应避免做事在前,事后检查。在会计监督时,可以分别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领导以身作则,会计人员依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规则,以会计核算为监督重点,时时履行对日常财务工作的监督职责。政府审计、财政等部门及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监督,坚决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对发现的违法乱纪行为予以严肃追究、曝光和处理,绝不姑息,从而有效地规避会计工作中出现虚假信息的现象。

四、结束语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是事业单位的当务之急,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已成为一个长期且不容忽视工作任务。只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协同一致,形成合力,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才能将会计监督落到实处,遏制贪污腐败,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最终实现事业单位健康、持续、长久发展,促进我国经济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高静.关于事业单位如何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4(01):29-30.

[2]赵凯.浅谈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有效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2(21):144-145.

[3]毛慧敏.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3(30):28+32.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