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财报分析引入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的探讨_财政金融论文

时间:2021-07-12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基础会计》是高职经管类所有专业的一门专业性基础课,学术上对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观点比较一致,都重视财务报表分析。本文阐述财报分析引入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的困难,并从教学思路的重新确立、教学模式改变等角度提出对策。

关键词:基础会计;非会计专业;财报分析
《基础会计》是高职经管类所有专业的一门专业性基础课,高职非会计专业,如商务管理、市场营销、会展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创业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都有开设。教育部在确定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财报分析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改革传统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以财报分析为主线进行教学,是本课题的教学教改之方向。
一、财报分析引入《基础会计》教学的意义
目前,学术上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理解是比较一致的。如陈萍、徐小梅提出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懂得相关专业的经济业务活动与会计核算的关系;二是具有认识并制作、填写与本专业经济业务活动相关的各种原始资料的能力;三是能看懂会计报表,并能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对企业经济状况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此外,2011年8月至11月期间,笔者在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针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改革,面向学院经营管理系,商务流通系11级和10级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涉及的专业学生有学院经营管理系的商务管理、创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展管理专业和商务流通系的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28,回收率85.6%。在财务报表分析这一模块,有65%的学生表示感兴趣,24%的学生表示一般,仅11%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可见学生对财务报表分析还是很有热情的,这一点在新生中所占的比率更高。
二、财报分析引入《基础会计》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财报分析想要成功在《基础会计》课程上引入,并且让学生真正能够学到知识,还存在以下的困难。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综合性强
财务分析具有融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综合性特点,所以它对分析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分析者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仅仅看计算结果是不可能全面把握各项指标所包含的经济内涵;另外,财务报告相对来说它是一种静态文件,只能概括地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分析者如果仅凭测算几个独立的财务指标进行泛泛的分析,这无异于纸上谈兵,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基础会计》课程本身的困难和课程单一性
由于非会计专业的原因,《基础会计》基本只开设一个学期,后续基本不再开设其他有关会计类的课程。如以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课程设置为例,以上所提及的专业,只有商务管理专业后续开设了《管理会计》,创业管理专业则开设了《融资管理》,其他专业均没有后续课程。而《基础会计》学习中,学生必然地会遇到一些新的术语与专有名词,而这已经让部分学生很吃力。现在若要再增加新的内容,如果处理不好,的确会导致学生学习没有头绪,没有重点等情况的出现。
(三)课时紧张的问题
据调查,当前各高职高专院校在《基础会计》课程课时的设计上,基本上是周课时4节或3节,这样最多也只有68课时。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财务报表分析。
(四)学生基础薄弱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不仅反映了学生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热情,也看到了学生基础的薄弱和对财务报表知识的缺乏。如问及企业应当有哪些财报时,大一新生的回答明显差于大二;如对财务报表感兴趣的同学问及想对财务报表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解时,学生的回答基本就是空白。
三、《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财报分析的思考
面对这些困难,本课题组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设计了以下的对策,希望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确立以财报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基本都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分析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其次分析会计核算方法设置教学内容,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等;最后分析会计报表的编制等等。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因课时限制,同时缺乏后续课程的衔接,会导致学生无法系统理解会计核算的整体性,更谈不上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所以,要想强化财务报表分析的地位,一定要改变教学思路,本课题组提出确立以财报分析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要求在第一堂课时,教师就引入主要的二张报表,以案例来展开相关概念的分析。此外,在后续的教学中,也强化教学内容与财务报表分析之间的关系,试图构筑学生清晰明确的学习主线。
(二)模块化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解决课时等矛盾,本课程组提出模块化教学的思路,并编著教材《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训》。
模块一:引入财务报表结构框架,解析会计学基础理论
如前所述,打破传统教学次序,提前引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报表结构定位六大会计要素。并解释两大财务报表产生的基础,清晰各要素间的勾稽关系。自然引出两大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在者权益、利润=收入一成本(费用)。
模块二:简化“借贷记账法”的教学
借贷记账法是我国会计法的基础,要理解会计实务,必然要明白借贷记账方法。但借贷记账法的借贷符号结合不同会计科目的变化,对于初学者非常难学,堪称教学的瓶颈。本着“必要、够用”的原则,建议简化会计实务的难度,围绕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和利润的形成、分配等五个环节做基本的介绍。
模块三:凭证、账簿处理模块
这部分注重让学生理解凭证账簿处理流程,重点分析与报表之间关系和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并强化银行结算业务处理。为了拓宽经管类学生的就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别设计这一模块,运用真实票据加模拟案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当前企业银行账户管理以及常见的银行结算方式。
模块四:财务报表分析模块
本模块包括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报表分析二部分。财务报表编制注重于二张主表结构的清晰。财务报表分析通过引入案例展开,适当地介绍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与方法。案例设计的方式可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以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
模块五: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模块
为了综合检验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掌握水平,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最后设计了模拟实训单元,通过采用仿真的票据、单证、账表,再现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和理解会计核算的原理与账务流程,并能编制相应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报表分析。
(三)加强实践性和专业性引导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老师应该培育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给予强化。在财务分析中,这一点是很突出的。在教材案例分析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其不同的专业,寻找不同背景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也可以利用专业社团,让志同道合的学生聚在一起,探讨经济、会计事件,并得到实践锻炼和提升。
(四)优化考核模式,突出财报分析能力的考核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课程考核上也应充分体现这一要求,改革以往只以期末考试一张试卷为主导的考核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课堂作业、团队报告、期末笔试四个部分,其中团队报告是对某一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总之,通过优化课程考核方法,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系统考核,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喜,刘芳.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训[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2]陈萍、徐小梅.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考试周刊,2011年第30期
[3]尚慧萍.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探讨[J].社会科学教学,2011年4月
[4]孟银平.“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12月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