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民营经济研究的意义_贸易经济论文

时间:2021-06-12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间,全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民营经济从无从到有,从少到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已经超越三分之二的规模,民营企业占全国税收总额比重超出了一半。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与民营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民营经济现象也就成为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关注点。

一、民营经济研究的目的

民营经济的研究是中国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独特现象,我们对这类现象的解释可以从中国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找到突破口。笔者的观点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论述民营经济研究的目的。

首先,是为了消除意识形态方面的不利影响。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把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对等起来,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物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一律是在政府的指令下进行的,市场没有存在的基础,厂商之间竞争意识淡薄,在意识形态方面一直存在着对私有制的敌视。当这种人为的经济体制安排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的时候,经济改革成为国家唯一的出路。经济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帕累托改进的过程,在经济增长的阶段,在总量上经济的产值是增加的。尽管会产生分配不均的现象,但对比于初始阶段,大部分人的经济状况是有明显提高的。

其次,市场化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民营经济能否得到大发展。根据市场的定义可知,市场要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作用,首先需要参与市场的主体数量众多,民营企业数量发展迅速在这方面支持了市场的发展,但有这点还是远远不够的。市场能够真正地发挥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取决于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实施。这三种机制在民营经济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因为民营经济的产权结构特征和追逐利润的动机,使得民营经济的发展必然促使市场经济的完善。董辅礽教授认为:“在生产社会化的条件下,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天然地同市场兼容的,它们的存在和发展要以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和条件,同时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又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也只有在市场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使用资源,提高竞争力和绩效。

最后,是为了解决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度上的障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道路是十分曲折的。由于受改革之前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发展以及在旧的经济体制形成的利益既得团体的影响,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体制上遇到了相同的障碍。

二、以经济学的角度看待国营经济和民营经济分类标准的科学性

任何科学研究,只有在明确其研究对象、界定其范围大小和把握研究对象特征的前提条件下才有可能进行下去。分类的原则是把具有某些相似特征的个体归为一类,而且所把握的特征必须在研究领域内有意义,否则这类分类也是不科学的。就企业分为国营和民营两大部分而言,它的区分标准目前有不同的两种说法。

首先,从所有制的角度进行分类。这类分类标准在概括中国民营经济的性质上具有“中国特色”,认为民营经济是非国有经济为基本构成的经济形式,是完全的非国营经济,是公有制与私有制混合的经济。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以所有制性质来区分不同的经济成分,这一惯性直接影响到目前对民营经济成分的界定,并坚持用国有或民营所有资产所占比例的多少来区分国营经济还是民营经济。这是不科学的做法,民营经济的提出是为了建立一种符合人们经济行为特征的企业经营方式;是为了肯定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一种做法;是为了淡化所有制的影响提出来的。如果同所有制联系在一块,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上面所分析的民营经济研究的目的。并且,这种观点认为一切国有经济都是非民营经济,但有些国有经济是采取民营经济的经营方式,即国有民营,这类观点忽视这种现象的存在。因此综合上面两点,可以认为单纯以产权的所有制形式为基础来区分民营经济和国营经济的做法是不符合现在经济发展趋势的,是不符合科学原则的。

其次,从企业理论和经营方式角度进行区分。在中国民营经济的兴起是改革的一大成果,而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龚晓菊在《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一书中这样总结民营经济:“从经济学的一般意义上讲,民营经济就是按照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则运作的微观经济组织形式。”这种分类标准将不考虑产权所有制属性关系,而是以资产经营权为唯一区分标准,从经营方式上认定民营经济的概念。从这一角度确立的民营经济这一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为了研究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转变中,民营经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具有这种共同特征的民营经济集团,它符合当前中国经济研究领域的现实性和转轨时期的独特性,对它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机制的运作。

三、从民营经济的研究成果上看研究的必要性

一项经济研究是否有必要进行下去,关键是要知道这项研究的最后成果是否对现实有指导意义,是否能够解释现实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关于民营经济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对任何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都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是经济总量增长的计量,包括GDP产值、就业人口总量和失业率、国际进出口贸易额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是经济运行的体制环境方面,这包括资源的主要配置方式、产业组织结构及垄断存在的普遍性、国民的经济行为方式、企业家的数量等。民营经济经过这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不足0.1%增长到现在的近2/3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70%,在部分行业已经超过70%,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体。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成就的主要体现者,经济的发展只能是在以个人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才有机会成为可能。

其次,是关于民营经济三十多年来的发展模式。目前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中谈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三种模式,即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采取经济学的角度对民营经济进行研究的起点是将民营经济作为一个集体,探究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什么样的外部和内部力量能够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采取这种角度进行研究还可以说明在绝大多数领域,民间资本的效率都要高于国有资本,这种效率体现为市场竞争。通过竞争,民营经济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导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各地民营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结论为中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提供了某些方面的指导意见,努力抛弃以往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消极影响,在发展当地经济的时候不应该否认民营经济的贡献,而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促使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

最后,是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民营经济发展可以从两方面找到原因,一方面是外部经济制度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内部的经营管理机制。外部的原因主要归因于政策上的从默许到引导支持,现在很多人认为外部的环境总体上是不平等的,不能更好地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例如融资难和审批制度上的歧视,但制度和政策上的改进是朝着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的。内部的原因有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及风险管理意识。这些研究成果以更加现实的描述来再现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以民营经济为载体,以现实为证据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和动力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保障。

四、总结

企业是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直接关系到国家宏观层面的经济运行,直接关系到国家作为一个集体存在的必然性。不管民营经济的分类标准是多么模糊,它首先是一类企业的集合。这类企业集合不似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它包含着各行各业的企业。以这类企业集合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的目的自然是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学视角下的单个或一类企业。它体现着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特色和反映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路径。中国的经济学界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时候,并不是像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界那样用一般抽象的方法和高度概括性的生产函数来总结出关键的生产投入要素,而是着重于把握企业群的发展壮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出关键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编.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4):2014-2015.

[2]董辅礽.经济体制改革(上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

[3]龚晓菊.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魏宇辉,李海全,焦义斌,等.民营经济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5]李连仲.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6]金祥荣,等.民营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7]阳小华,曾建民.民营经济发展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8]何金泉.中国民营经济研究[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