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探讨_贸易经济论文

时间:2021-06-11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一、前言

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但大多数能源属不可再生能源,开采量十分有限,因而能源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煤炭作为四大常规能源之一,从18世纪以来一直被广泛利用。作为煤炭大省,山西省累计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26%,位列全国第二,煤炭工业自然发展成为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50%以上。2015年,煤炭行业占比50%以上,煤炭市场所发生的供需变化和煤价的波动,对就业率、相关产业及其他部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山西省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2013年以来,山西省GDP增速下行趋势明显,2015年GDP实际增长速度为3.1%,远低于其他省市,“断崖式”的下滑态势暴露出严重的结构性经济问题。

一般认为,资源禀赋丰富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资源贫乏地区更高,但实际数据显示,资源富集区的经济发展普遍缓慢,这一现象被称为“资源诅咒”。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型经济的特征

(一)煤炭产业在经济增长中占主导地位

基于资源禀赋的存在,山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一直是以煤炭作为主的资源型产业,产业结构中煤炭及相关产业占据很大比例。

多数地市经济增长依赖煤炭产业,煤炭产业收益成为地区经济总量及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14年煤炭行业的税收收入达到了全省财政收入的30%。以吕梁市为例,得益于煤炭工业的迅猛发展,从2001年到2013年,吕梁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保持在13%以上,地区经济总量由全省第8上升到了第3;而2014年,受困于煤炭行业低迷和煤炭价格下跌,吕梁市又跌至第8位,GDP增速倒数第一。

(二)经济发展易受煤价波动影响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煤炭产业的后果是经济发展容易受到煤价的影响。在煤炭产业辉煌的十年中,煤炭的价格不断上涨,煤炭产业给各阶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各项投资不断向该产业集聚,投资高涨刺激经济繁荣。但当需求萎缩、邻省能源基地地位增强,煤炭价格势必下跌,进而导致产能过剩、大量经济资源闲置、资金链紧绷、企业停产等一系列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的余温仍在,山西资源型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凸显,经济增长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由于市场供求矛盾,2010年起煤炭价格持续走低,2015年大幅下跌,直接导致利润下滑、煤焦企业严重亏损。

三、山西省经济转型中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中荷兰病效应明显

改革开放后,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能源工业”的方针,加之对高GDP的短视追求,山西省把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煤炭产业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抑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单一煤炭资源型产业结构的山西省便自然出现“荷兰病”效应。

煤炭采掘与以煤炭为主的初级加工工业产业链短、最终消费品比例低,对该产业的大规模投资导致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工业部门的发展被挤占,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发展不足。当对资源型产品的外部需求扩张,其价格上升,闲置的资金、人力等资源以极快的速度大量向资源型产业部门集聚,助推高涨局势。但是外部需求萎缩,由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足,沉淀于资源型产业的资源很难找到其他投资方向,不得不陷入了低效率的锁定状态。

(二)产权制度恶化致使腐败问题频发

2014年发生在山西省政界的塌方式腐败问题引起了全国关注,多数落马官员与煤炭产业关系密切。煤炭行业是国有资本占主导的垄断行业,国有煤企垄断煤炭资源,寻租空间巨大。

2009年开始的煤炭资源重组,再次让既得利益者找到了获取寻租利益的机会。在这次重组中,大小官员利用自己掌握的职权,或干预资产的评估,或借机变相入股煤矿企业为矿权交易提供便利而获利,又或人为设置干扰障碍索要好处费,阻碍正常的审批行为。尽管企业主在整合过程中要支付大量用于行贿政府官员的制度租金,但相对于煤炭行业带来的高额利润仍是九牛一毛,因而更加助长了官员“吃拿卡要”甚至攫取更大利益的恶习。

(三)人力资本流失与科技创新落后

山西资源型产业的从业者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能力,在煤炭经济的黄金时代,企业中技术水平不高的工人们仍能获得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工资水平。不仅科技人才感到难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大量出走,企业家也不愿花费更多成本雇佣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造成了人才流失。2013年全国万人R&D研究人员数11.23人,而山西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44%。

煤炭资源型的发展路径导致了对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丰裕的资源能够在短期内带来可观的收益,降低了企业对创新部门进行投资和进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2014年山西省R&D经费投入155亿元,占地区GDP的1.21%,技术研发的投入比重远远低于地区GDP的增长速度。

四、山西省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的建议

1.供给侧结构改革

破解“资源诅咒”关键在于深化产业结构。对于传统煤炭工业,首先是要采取指令加监督的方式进行供给层面的结构性改革。控制煤炭采选业规模,避免供给进一步过剩,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其次加强对煤炭资源的深度开发,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高煤炭资源的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再次要提高煤炭产品开采利用标准,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注重废弃物处理,实现煤炭行业绿色发展。

在革新传统行业的同时要重点发展战略性产业,可以选择装备制造业作为结构改革的方向。一方面提高现有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水平,分拨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部门。另一方面鼓励小型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技术上的扶持和专业上的指导。

2.大力推进反腐倡廉

官商勾结、贪污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煤炭产权的不清晰。要深化煤炭产权改革,使产权市场规范化,在资源的配置中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减少地方政府对煤炭市场的控制,减少寻租行为导致的资源浪费和掠夺性开采行为。

对部分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引入民间资本,创新该产业的所有制结构。一方面完善退出机制,允许个别资不抵债的企业倒闭,另一方面鼓励支持部分企业到资本市场上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其次,分离国有企业社会职能,使企业集中于经营主营业务。

3.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

人才与创新是山西省实现资源型经济成功转型的关键因素。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加强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经济转型提供智力支持。其次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引进高端人才,为其提供良好的科研和生活待遇,增强山西省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同时鼓励科技人员向企业集聚,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型人才的激励保障制度,使他们能够分享科技成果带来的收益。

(二)企业层面的建议

1.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从2009年开始十年煤炭黄金期结束,山西煤炭走势持续低迷。2014年后煤炭价格加速回落,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大煤炭企业。要解决这一迫切问题,企业要主动减产、减少库存,可以严格实行节假日停产、低产能矿井停产等措施,同时严格控制新增产能。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的要求,按指标确定煤炭产能。此外要利用行业协会做到行业统一要求、地区统一要求,防止企业投机取巧。

2.实现主营业务转型升级

煤炭过度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显而易见,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法规的实施,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会进一步变小,煤炭企业想要生存下去只能依靠转型升级。

首先,延长产业链做好煤炭深加工,发展煤电一体化、现代煤化工等新型产业。其次,确定新的发展方向,借助“互联网+”的模式加快煤炭产业的信息化、煤炭企业的数字化、煤炭交易的网络化,发展智慧能源以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交易透明度和信息公开度,形成新的增长点。最后,基于延长产业链和“互联网+”的新方向,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对相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三)社会层面的建议

面对不景气的煤炭行业,民众要积极摆脱传统铁饭碗观念的制约,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职业技术能力培训,增强自身职业技能。勇于抛离传统,参与到“互联网+”的智慧能源和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中去,充分利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环境及相关部门提供的便利政策自主创业。形成全社会成员以主人翁意识积极为本省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陈梅.“资源诅咒”现象的检验、成因与破解对策研究综述[J].特区经济,2016(2).

[2]李军林,王麒植,姚东旻.产业结构与经济风险——来自“荷兰病”的模型分析[J].人文杂志,2016(2).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