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科学技术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古代的水利科学相关毕业设计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科学技术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关于古代的水利科学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科学技术及工程建设及科学实验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科学技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周魁一: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水利部江河水利志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成员,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地形高程测量

[水准概念的提出]

最早提出水平定义的是墨子.他说:“平,同高也.”(《墨子诂经上》)言简意赅.庄子指出:“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庄子天道》)这是关于工匠利用水平原理进行水准测量的早期文献.可见至迟在公元前4世纪已在工程实践中实际应用.

以上分析还有文字起源方面的依据.东汉著名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宇》中解释“癸”字的字义时,就曾提到:“癸,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像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原来癸字的甲骨文字形是“x”或“Х”,正是相交的两条水沟.许慎说明,这相交的两条水沟是冬天用来进行土木工程施工定平的,癸字的本义是测度、量度,可见,其起源当是水准测量.

[水准仪形制及使用]

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筌完成的军事著作《太白阴经》.杜佑(735-813)所著《通典》的兵典部分引用了《太白阴经》对水准的记载、北宋曾公亮(999-1078)在其所撰《武经总要》中还附有水准形制和测量方式图.“山岗沟涧水之高下浅深,皆可以分寸度之.”后者除文字记述外还附有水准仪形制及使用方法(见图1).之所以在兵书中强调,是因为水攻作战的需要,而其基本条件是“须先设水平测度高下始可用之”.

欧洲水准仪在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有明确记载、即在木板上做出“长五尺,宽一指,深一指半的沟,在那里装水.这时,如果水平均地接触上缘,就了解它是水平的.”(见图2.)古罗马人之后,测量仪器停滞了10多个世纪,在中世纪漫长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梦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和迅速发展,直到18世纪创造了现代水准仪.

[战国秦汉之际大规模水准测量实践]

西汉征和年间,齐人延年曾上书建议将黄河自今河曲县向东改道人渤海.他说:“可案图书,观地形,令水工准高下,开大河上领,出之胡中,东注之海.”(《汉书沟洫志》)时在公元前90年.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大司农郑当时建议在关中开挖总长300多里的漕渠时,也曾“令齐人水工徐伯表”.大范围的攀山越岭的水利建设,只靠原始的挖掘水沟来测量高程是不可思议的,尤其是在不通视条件下的龙首渠隧洞竖井测量(见图3),测量仪器是不可缺少的.

[宋代水准测量的普遍应用]

在欧洲中世纪科学停滞不前的时代,我国水利科学技术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在运河、排水、城市供水、灌溉工程上都有应用.

例如:

运河规划:在进行广济河通入清河的规划工作中,景德三年(1006)胡守节说:“臣与水平匠缘清河检校,其自徐州至楚州(治今淮安市)滩峻处,等”

防洪排水:元祜六年(1091)苏轼在颍州(今阜阳市)任太守,有人欲排颍河水入淮河,苏轼“遣吏以水平准之”.结果发现,淮河汛期高水位时,淮河干流水位高于打算开挖排水的丈八沟,遂据以否定了这项工程计划.

可见,当年已有专业水准测量的技术人员,即“水平匠”,可以做到较高的精度.

[郭守敬主持的京杭运河测量规划并提出以海平面为测量基准概念]

元代至元十二年(1275)在进行京杭大运河贯通的可行性论证中,郭守敬(1231-1316)曾做过跨流域的规划

关于古代的水利科学的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科学技术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测量.京杭运河贯通的关键地段是如何跨越山东地垒.在地垒北边有御河(今卫河),南边有泗水,中间有发源于沂蒙山的汶河,“乃得济州(今山东济宁)、大名、东平、汶、泗与御河相通形势,为图奏之.”并提出“以海面较京师(今北京)至汴梁(今开封)地形高下之差”.1828年,德国数学家高斯提出以海平面作为测量基准,比郭守敬约晚500年(见图4).


本文网址:http://www.sxsky.net/jingji/0797757.html

泥沙运动力学理论与应用

[对河流挟沙力的定量描述和在治黄方略的应用]

张戎的贡献:西汉末年,河流泥沙运动理论上升到一个新阶段.这是和当时黄河频繁决溢以及积极探索治黄方略的时代背景有关.

黄河两岸连贯性大堤大约始建于战国初年,由于黄河高含沙、善淤积的特点,建堤之后,河道不再四处游荡,而河床却因此逐年淤高,经过300多年的堆积,下游堤防高度一般已有一丈以上,个别低洼地段,堤高竟达四五丈.这种形势被当时人形容为“犹筑垣而居水也”.

可见那时黄河已形成为地上河.黄河连年决溢.新的形势对黄河修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战国以来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治河理论和河工技术都有明显的进步.

在公元前的几十年里,先后提出有分疏说、滞洪说、改道说、避让说、水力刷沙说等治河方略,其中王莽时代的大司马史张戎从河流泥沙运动理论出发所提出的水力刷沙说,在河工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他在阐述治黄方略时说:“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空而稍深.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今西方诸郡,以至京师东行,民皆引河、渭山川水溉田,春夏干燥少水时也,故使河流迟,贮淤而稍浅.雨多水暴至则溢决.而国家数堤塞之,稍益高于平地,犹筑垣而居水也.可各顺其性,毋复灌溉,则百川流行,水道自利,无溢决之害矣.”

张戎敏锐地抓住黄河最突出的特点是多泥沙.黄河易决口的关键在于中游泥沙被河水携带至下游,淤高河床.黄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左右两道大堤像两堵墙一样把河水圈在堤内.暴雨洪水时,自然难免决堤而出.如果不能针对这一症结施治,只靠一再加高堤防来防御,那只是治标而未治本.他在这里提出的是最早的河流挟沙力概念的定性表述.

欧阳修的表述:至和二年(1055),以散文驰名的欧阳修(1007-1072)曾应用水流挟沙理论来解释黄河的河床演变规律.他说:“河本泥沙,无不淤之理.淤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渐壅,乃决上流之低处,此势之常也.然避高就下,水之本性,故河流己弃之道,自古难复.”

欧阳修指出,像黄河这样的高含沙河流,下游淤积是普遍规律;由于淤积常自下游开始并逐渐上移,因而决口地点也有类似的变动.他还举出横陇决口后的河床淤积情况来说明.实际也是这样.新河道形成之初,水流与河道比降基本适应,但由于泥沙输送入海,必将在海口淤积,河道随之延伸,侵蚀基点因而抬高,于是河道比降变缓,淤积势必向上游发展.

万恭和潘季驯的治黄方略及其理论贡献:中国古代对于泥沙运动规律的认识在明代后期达到了高峰.其理论贡献主要在于“束水攻沙”和“蓄清刷黄”方针的提出.隆庆六年至万历二年(1572-1574)任总理河道的万恭(1515-1592)负责黄河和运河的治理.

当时山东虞城县(今河南商丘市东北)的一位秀才向万恭建议说:“以人治河,不若以河治河也.”这确是振聋发聩的设想.

这位秀才解释说:“夫河性急,借其性而役其力,则可浅可深,治在吾掌耳.法日:如欲深北,则南其堤,而北自深:如欲深南,则北其堤,而南自深;如欲深中,则南北堤两束之,冲中坚焉,而中自深.此借其性而役其力也,功当万之于人.”

他并且设想,用堤防束水攻沙可以使河床刷深.河床变深,水行地中,则自然可以任堤防废毁而弃置不用了.万恭十分赞赏这位秀才的高见,并归纳出结论性的认识:夫水专则急,分则缓:河急则通,缓则淤等今治河者,第幸其合,势急如奔马.从而顺其势堤防之,约束之,范我驰驱,以入于海,淤安可得停淤不得停,则河深.河深则永不溢,亦不舍其下而趋其高,河乃不决.

潘季驯(1521-1595)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治河专家之一.曾四次担任总理河道一职.主持治理黄河、淮河和运河,前后历时27年.在河流泥沙运动理论方面,他继承了万恭创造性的发展,进一步提出了“束水攻沙”和“蓄清刷黄”的治河理论体系,并设计了一整套堤防系统,努力把他的理论在黄河上付诸实现,期望由此一举根治黄河.

古代的水利科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科学技术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 2 3

科学技术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古代的水利科学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经济学导论论文

农业经济管理课程论文

知识经济论文

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

发展经济学 论文

经济学研究生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选题

经济管理类论文

高级经济师论文发表刊物

行为经济学论文

古代的水利科学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