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经济振兴路径探寻

时间:2021-07-29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乡村经济振兴路径探寻

作者:未知

[摘要]马克思的分工理论揭示了社会生产行业间差别的必然存在与必然消亡的内在规律。当前的生产分工形式只有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进一步释放生产活力和动能,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通过乡村经济振兴,形成城乡命运共同体新模式,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以特色小镇――绥芬河市阜宁镇的产业发展结构为例,探究进一步实现乡村经济振兴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社会分工;产业结构;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7-0099-04
AnalysisoftheWaytoRuralEconomicRevitalization
――TakeFuningtownofSuifenheasanexample
ZhangQian,QinFeng
(PartyCollegeofSuifenhePartyCommittee,Suifenhe157399,China)
Abstract:Marx’stheoryofdivisionoflaborrevealstheinherentlawsofinevitabledifferencesbetweenthesocialproductionindustriesandtheirinevitabledisappearance.Thecurrentformofdivisionofproductioncanonlycontinuetoadapttothedevelopmentofproductiveforcesinordertofurtherreleaseproductionvitalityandkineticenergy,andcontinuouslypromotethefreeandcomprehensivedevelopmentofmankind.Theparty’sreportonthe19thNationalCongressclearlypointedoutthatitisnecessarytoestablishacomprehensivestrategyfortherejuvenationofruralareassoastolayasolidfoundationforthebuildingofanoverallwell-to-dosociety.Onlythroughtherejuvenationoftheruraleconomyandtheformationofanewmodelforthedestinyoftheurbanandruralcommunitiescanwelayasolidfoundationforbuildingawell-to-dosocietyinanall-roundwayanddoingagoodjobintheneweraofagriculture,ruralareasandfarmers.ThepapertakestheindustrialdevelopmentstructureofthecharacteristictownofSuiningTowninSuifenheCityasanexampletoexplorethefeasibilitymeasuresforrealizingfurtherruraleconomicdevelopment.
Keywords:Socialdivisionoflabor;Industrialstructure;RuralRevitalization
[作者?介]张茜(1993-),女,黑龙江兰西人,助理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秦风(1982-),男,黑龙江勃利人,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课题。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下乡村经济振兴的理论基底
马克思致力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对人的分工与劳动的异化进行深层次论证,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与生产关系,从而归纳了资本驱使下的区域性生产模式和分工方式的规律,形成了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和社会生产理论。这一理论博大精深,马克思通过分工发现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所以消灭异化劳动也将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马克思把历史理解为人的劳动发展史,从劳动中找到了社会史的钥匙。自此,异化劳动为人们提供了认识私有制运动内部规律的钥匙,从而为确立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所以说,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对唯物史观的形成也具有特定的意义。
(一)分工的意义与形式
在分工理论中,马克思首先强调了分工的重要性。分工的产生和发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的,分工的发展又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他说,“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的扩大例如开垦新的土地,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①他指出,分工与协作能够产生一种集体力形式的生产力。同时,通过分工产生了交换,两者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进程中相互促进并不断发展。但是,分工和交换加剧了财富的集聚和集中,使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分工和产品的积累又产生了私有制。然而,经分工的发展形成的大工业生产,间接地为整个社会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就劳动本身来讲,马克思将分工划分为三个类别。其中,把社会生产划分为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大的产业部门,叫做一般的分工②。(二)分工理论与社会生产
分工引起商业劳动和农业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现代意义上的城乡关系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主要表现为城市“过密化”和乡村“过疏化”。在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内在逻辑下,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在破坏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加剧城乡对立尖锐化的同时,也在直接或间接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城市化和城乡融合。马克思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在生产关系的研究中深入剖析了城乡对立的形成和解决城乡对立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要达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使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成为生产条件,使一定的生产条件不表现为生产力发展的界限。”③在人类社会这一?O其复杂的活的有机体的结构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构成三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其中生产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是将社会历史推向前进的根本出发点。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性质与状况,成为新旧社会更替的直接的和原始的动力。所以,乡村振兴,关键在经济。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也就在于通过经济基础的推动力实现新的城乡融合模式。
二、特色小镇建设背景下乡村经济振兴的现实基础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选择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通过社会系统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加以实现。城镇化就是社会发展至今的一种必然趋势,能够促进城市增长、专业化、劳动部门分工和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④。过去十年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最快速度的城镇化进程,推动我国正式进入了城市经济时代。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突出表现为城市地域外延平面式无序扩张以及人口迅速向城市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土地资源内涵立体式综合开发和对“农民市民化”,由此导致了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加剧。迄今为止,在“城乡融合”的道路选择问题上,学界占主流的观点是反对简单的城市化,而主张城乡之间应在保持自身存在基础上实现平等的互动。⑤由此,为进一步发展、合理引导乡村经济,带动城乡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乡村振兴战略列入我国未来几年发展的重中之重。以绥芬河市阜宁镇为例,在城乡逐步融合的大趋势下,综合分析本地区自然条件和历史情况,充分考虑乡村人口结构的变化,重新寻求乡村的价值和功能,研究本地区乡村经济振兴的可能性和充分条件。
(二)本地区乡村经济振兴的现实根基
以绥芬河市阜宁镇的特色小镇建设为例。本地区土地面积狭小,处于丘陵地带,乡镇下辖村落较少,从而更加便于各项工作的管理与集中。整体来看,乡村体量较小,易于开展精细化管理和特色产业培育。同时,本地区位优势独特,毗邻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等海港。近年来,阜宁镇提出“贸易立镇、工业强镇、三产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20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498亿元,农业总产值达1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700元。
当前,阜宁镇已经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形态,即依托区位优势优化一产、强化二产、活化三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首先,优化农业。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切入点,改善村屯环境、保护和利用自身资源。在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同时,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二是强化进出口加工业。以木材加工为主导,不断强化进出口加工业。现有木材加工企业196户,产品包括家具、木结构房屋等12大类60多个品种。三是活化商贸物流业。辖区口岸对俄贸易进出口商品已经达到141大类,1326余个品种。近三年累计实现对外贸易额112亿美元、对俄贸易额78亿美元,是重要的对俄商品集散中心。
立足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阜宁镇虽已形成初步的现代城镇化体系,但是,在城乡融合的进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短板亟待补足。从宏观角度来看,首先,该镇地处黑龙江省边陲地区,受气候、交通条件、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制约,该镇乡村经济的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还存在不少难题。其次,在该镇已形成的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如何加以优化,以实现乡村经济振兴,这是目前需要加大力度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微观角度来分析,城镇内园区产业联动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与周边村落在发展环境上存在断层的现象。其次,土地存量过少,企业来镇投资兴业面临用地瓶颈。
三、新时代新乡村的产业发展模式探究
(一)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乡村各方面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支撑经济振兴
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重点带动全面,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现高水平发展;既要坚持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又要注重发展机会公平、资源配置均衡。坚持贯彻创新发展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针对农村经济后发动力不足的问题,注重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将文化特色、和谐新农村、生态绿景同经济振兴协同发展,保持好绿色发展底色,同时引入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将开放理念、共享理念也渗入其中,以期提高农村整体发展效益。以绥芬河市阜宁镇为例,当前该小镇乡村发展面临的主要短板集中于城乡结合部地区,具体表现为要逐步解决好农村人口生活方式城镇化后的多重需求与建设现代城镇化之间的矛盾。为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直面现阶段发展短板,补足缺失的内容和薄弱的环节。
(二)创新发展方式,加强总体规划,整体推进,积极探索
长期以来,农村的土地、山林、宅基地等都因制度性障碍无法进入市场,而城市的资金技术也缺少进入农村的渠道。乡村经济振兴只有在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中才能实现,既需要农村的劳动力、资金与土地等资源流向城市,也需要城市的科技、资金与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扩散、渗透和辐射。因此,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理念大力进行改革,创新顶层设计,创造城乡资源自由流动的良好条件,通过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的流动,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才得以顺利展开,农业与工业才能真正结合起来。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对乡村因地制宜,多轮驱动,构建新型乡村形态。打破滞后的行政壁垒和政策障碍,促进城乡资源的自由流动,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深化对乡村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至关重要。由于该地区农村面积较少,务农人口结构上年龄偏大,可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自愿、合法、有偿”的原则下,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带动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快速发展。通过与特色农产品企业的合作,可进一步适当地流转土地,成立专项土地流转组织机构,制定流转方案,驻村帮助流转,开展特色农产品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对全镇全村分圈层错位发展,并通过县、乡、村联动的方式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合作新业态
在未来,实现乡村经济振兴需要发挥城镇的积极带动作用。只有增强产业之间的联动作用,促进各产业之间的合作,才能实现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对接,营造市场主导、政企合作的良好政策氛围。下一步要继续引导工业、农业、服务业相结合,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在“扬弃”的基础上,利用城镇中集聚着的生产要素和大量经济信息、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带动乡村产业的兴起,由此还可以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促进乡镇与农村优势互补、互动共进。以本地区的特色农业食用菌项目的发展为例,从品种示范、规模基地到完善的产品加工链,都需要大量的乡镇资源的带动和帮扶。目前,该地农村的食用菌生产比较分散,管理组织、技术人员不足,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基本处于自发状态,菌种、生产资料质量无法保障。同时,食用菌技术宣传、信息不到位,对于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造成一定的障碍。今后,在城镇资源注入的过程中,可以探索建立规模化、集中化的生产园区,在土地调整上注意集中连片,在棚室建设、品种定向、水电配套、道路规划等方面加强统一管理。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创新机制,建立起与园区农户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增强双方共同抗击市场风险的机制,增强龙头企业与产业园区的关联度,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功能。
(四)突出乡村经济发展特色,增强政策的针对性
充分整合自然和经济资源,大胆先行,以都市农业理念引领农业业态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同时建设配套产业园、经济服务区、现代农业观光园和交通枢纽服务区。例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建设。以食用菌、绿色蔬菜、山野菜、油用芍药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度假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实现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打造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更新经济发展手段,吸纳现代优势技术
发展现代农业,是乡村经济振兴的重任。要利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出农业现代化特色,以市场效率为导向,提高农业工厂化、市场化水平。加强商品贸易平台建设,与特色农业对接,同时促进城镇工业、服务业现代化,促进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未来阜宁镇的集体经济中,可加大力度扶持龙头农村合作社,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助推新业态成长。充分利用城镇创办的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电商实训基地,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植大户、返乡青年等开展电子商务推广和技能培训。以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为主要载体,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及种养大户等开设网络店铺,拓展网络销售渠道。
四、新时代城乡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前景初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所昭示的是一种城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新风貌。在2018年初颁发的《国家乡村经济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分别明确了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⑥而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产业经济发展又是关键的一环。超越城乡之别,城乡才能真正融为一体。乡村经济振兴的终极目标是要构建一个新型城乡命运共同体。通过产业之间的融合与促进,带动其他方面的和谐发展。只有乡镇与农村之间经济屏障得以突破,旧的生活藩篱和思想束缚才能得以清除。也正是历经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镇化、工业化的充分、高度发展,才能建立起适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城乡关系。未来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必将是以一种新型的城乡融合方式展现开来。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
②《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89.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
④NoreenNoorAbdAziz,WanHaslinAziahWanHassan,NurAdilahSaud.TheEffectsofUrbanizationtowardssocialandculturalchangesamongMalaysianSettlersintheFederalLandDevelopmentSchemes(FELDA),JohorDarulTakzim[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2,68:910-920.
⑤田毅鹏,韩丹.城市化与“村落终结”[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
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布莱恩?贝利.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重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4]曹立.治国理政新理念――全面解读新发展理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毛丹,陈建胜,彭兵.论城乡社区衔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6]方世南.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刻意蕴与当代价值――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
[7]厉以宁.走向城乡一体化:建国60年城乡体制的变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8]康永超.城乡融合视野下的城乡一体化[J].理论探索,2012(1).
[9]田毅鹏,韩丹.城市化与“村落终结”[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
[10]刘先江.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13(6).
[11]李?c章.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