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管理学— 范文

高等教育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基于筛选理的高等教育投资城乡差异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高等教育有关论文提纲,关于基于筛选理的高等教育投资城乡差异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等教育及基础教育及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高等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异,而对于农村学生高等教育投资研究不多见.本文研究表明,由于基础教育与户籍挂钩,再加上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户籍歧视通过对教育投资收益的作用影响了高等教育对农村学生的筛选甄别,阻碍了农村学生的高等教育投资,因此简单的学费补贴或者对农村学生降低高考录取分数等政策,难以有效解决高等教育的城乡差异问题,并就此提出政策建议.

关 键 词:高等教育投资筛选户籍制度城乡差异

一、引言

中国在社会经济各方面一直存在城乡差异,高等教育投资的不均等是其中之一.近年来,虽然户籍管制不断放松,高等教育投资的城乡差异却有不断加剧的趋势.相当数量的农村家庭学生,初中毕业后就不再升学,而是外出打工赚钱,早早地就进入劳动力市场,这表明农村学生及其家长认为,上大学能够带来的收益跟大学要花费的成本和放弃的收入相比,进一步的深造教育并没有吸引力.高等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通常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时已经超过法定工作年龄,因此,人们必须投入原本可用于工作的时间、放弃可能的工作收入,支付各种书本、学杂以及生活费用,并花费相当的脑力、精力完成学业,来争取高等院校的毕业文凭.人们一般认同,在高等学府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受到的职业技能训练,能提高个人在本专业内的工作能力,提高他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个人收入.因为预期未来收入的增加值会超过投资,所以人们愿意投入时间、金钱和人力等真实资源来接受高等教育.在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中,人们应该有着平等的投资机会.而且,对于有上千年科举历史传统的中国社会来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教育程度高的人在社会上普遍受到尊敬,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社会声誉、社会地位,所以,教育投资的机会均等不仅仅意味着经济机会的均等,也意味着社会阶层上下流动的渠道畅通.高等教育投资城乡差异的扩大值得警惕.

二、高等教育对农村学生筛选失效的原因分析

(一)学费和表面的户籍歧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由免费改革为收费,使得贫困学生尤其是贫困的农村学生不堪承受.根据1998年颁行的《高等教育法》,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并且国家设立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基金和贷学金,并鼓励高等学校、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各种形式的助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如果认为大学收费是导致近年城乡间高等教育投资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那么对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实行学费补贴、减免应该可以基本解决这一问题,但目前这类政策收效甚微.也有观点认为,农村学生投资高等教育意愿弱于城市学生,可归因于农村学生大学毕业后就业难,教育投资没有回报当然会使投资意愿微弱,但是为什么农村生源大学生比城市学生难找工作呢?就业市场对农村生源毕业生的户籍歧视有无内在动因?一味归结于毕业生找工作靠关系、走后门,也有以偏概全的一面,毕竟市场中关心企业利润的雇主还是有量才录用的强烈动机.很多人认为日益加大的高等教育城乡差异就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带来的体制性问题,有论者建议,既然高等院校通过统一高考招生,不妨实行“反向歧视”政策,对农村生源考生优先或降分录取.如中国人民大学在2012年自主招生考试中实行的“圆梦计划”,原则上要求被推荐的考生为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前10%、而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一时议论纷然.如果不理清户籍制度在高等教育投资方面造成巨大差异的内在机制,所谓“反向歧视”也是治标不治本.

(二)筛选失效使农村学生高等教育投资收益降低研究表明,高等教育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筛选机制对于农村学生的有效性被削弱扭曲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视教育为劳动力市场的筛选机制的分析始自Akerlof(1970)、Spence(1973)等人在信息经济学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姚先国、辜晓红(2011)则认为,中国高等教育投资的城乡差异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筛选机制对城乡劳动力作用不同.

(2011)的研究分析了中国的户籍制度对高等教育筛选作用的扭曲.

通过对户籍制度的研究可以看出,同时造成:(1)农村学生的保留收入较低,使得工资报价与求职者的个人特征(户籍)相关.1978年至2009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一直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2至3倍多,并且城乡收入比有持续扩大的趋势.考虑到城市居民享受的失业救济、低收入保障和公费医疗等各种社会福利和补贴,实际的城乡收入差距可能更大.据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国际劳工组织2005年的数据显示,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大于2,绝大多数国家都低于1.6,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一般是在1.5左右,中国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农村学生的保留收入要远远低于同样没有上过大学的城市普通职工.而学生如果接受大学教育就要放弃不上大学可以得到的保留收入,也就是说农村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成本低于城市学生.(2)农村学生的基础教育成本更高,使得求职者的教育成本与其个人特征(户籍)相关.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要求学生必须通过高考,达到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才能成为大学生.这就要求考生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户籍制度对社会的分割还体现在,国家的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也跟其他各项社会资源一样向城市倾斜,而小孩入托、入学的机会又与户口直接挂钩.《义务教育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事实上地方政府在执行中都变成了“无当地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没有资格就地入学”,甚至是即使有当地户籍但在当地没有购置房产的家庭子女也没有资格或者被限制资格入学.而农村和城市的基础教育不仅在数量上而且质量上存在着事实上的巨大差异,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校舍更简陋甚至陈旧,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比较少.如果以城市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的平均水平为标准,那么农村学生想要获得同等水平的教育被要求付出高得多的代价.这个更高的代价很难量化计算,外地人口子女即使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到非户籍所在地正规学校上学往往要交纳名目繁多的“择校费”、“赞助费”,这些费用动辄数万甚至更高,可以认为这类择校费比较客观反映了户籍分割造成的系统性教育成本差别.因此农村学生要想跟能力同等的城市学生获得一样的高等教育学位,要比城市学生付出更高的教育成本.这种分割造成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如果劳动者选择不接受高等教育,从而被认为是类型?兹L的话,农村户籍劳动者得到的工资少于城市户籍劳动者,但与此同时农村户籍劳动者选择接受高等教育得到工资与城市户籍劳动者可能相同,这就使得农村户籍中的类型?兹L发现接受正的教育水平e*>0获得的工资增幅比较高(也比城市户籍类型?兹L的增幅更高),因此即使他的边际教育成本高于类型?兹H,只要工资增幅足够高仍然有动力接受高等教育.第二,农村户籍劳动者面对的教育成本高于城市户籍的学生,又削弱了农村户籍中的类型?兹H接受高等教育的动力,毕竟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如果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就能吸引更多的投入,相应的,较低的回报则会抑制投资动机.如果教育成本的增加超过接受正的教育水平e*>0能带来的工资增幅,农村户籍类型?兹H可能会放弃高等教育.在统一的制度框架下,由于中国地

1 2 3

高等教育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基于筛选理的高等教育投资城乡差异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

管理学硕士

自考 管理心理学

电力生产管理论文

自考企业管理本科科目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

华师大工商管理硕士

有关财务管理的论文

管理会计cma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

物流管理大专论文

基于筛选理的高等教育投资城乡差异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