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管理学— 范文

关于农村金融相关论文范文集,与基于增量改革的中国农村金融相关论文摘要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农村金融相关论文摘要,关于基于增量改革的中国农村金融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农村金融及民间金融及农村经济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农村金融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中国应该通过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推动和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从2007年起,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设立,标志着农村金融改革进入了增量改革阶段.笔者认为,基于增量改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提供有效供给,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完善农村金融的竞争机制;发挥新型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实现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融合;引入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激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持续发展.

关 键 词:农村金融;增量改革;有效供给;激励相容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11-0073-0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中国应该通过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推动和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但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慢于城市,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村金融发展落后,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农村金融到底需要怎么改革,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一直困扰着理论界.2006年12月,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在农村出现[1].本文以这次改革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一、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基本判断:从存量改革到增量改革

1.存量改革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就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一家.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改革取得突破,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金融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主体、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基础、非正规金融为补充的金融体系.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集体所有制的金融组织,是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承担从农业银行剥离出来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农村合作基金会开始出现[2].

1996年8月,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后第一轮农村金融改革.这次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合作社办成由社员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2].从组织架构上看,中国农村初步形成了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村正规金融格局和组织体系.对民间金融的政策是进行收缩和压制.

从农村金融发展的实践来看,1996年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并未实现合作性质,反而经营更加困难.从1999年开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调整、撤并分支机构,基本上撤出农村市场,农业发展银行定位不清,发展停滞.这一阶段,农村金融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徘徊不前.

2003年6月,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后第二轮农村金融改革,这次金融改革的核心仍然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只是角度发生了变化.这次改革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以法人为单位,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明晰产权关系,促进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二是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将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成立农村信用合作社省(市)级联社.

改革开放后这两次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是一致的,即农村金融的改革就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是围绕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存量改革,试图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使农村金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

2.增量改革阶段

2006年12月,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针对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按照可持续原则,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强化监管约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3].从2007年3月起,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在农村设立.

这次改革与前两次改革最大的不同是不再围绕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改革,而是在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上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金融主体,打破农村金融格局.这次改革的思路是在现有农村金融体系上的增量改革.

二、增量改革是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要求

1.对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评价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之所以成效甚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农村金融改革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存在偏差,当经济体制、金融体制进行增量改革时,农村金融改革仍停留在存量改革的思路上,使农村金融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金融体制改革.

(1)农村金融改革视角狭窄

纵观1978―2007年的农村金融改革,主要是围绕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1996年以前,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开展业务,具有很强的政策性.1996年以后,农村信用合作社从中国农业银行中分设出来,提出要把农村信用合作社办成主要为社员服务的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2003年以后,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要把农村信用合作社办成合作性金融组织.其结果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改革中曲折发展,并没有实现改革的最初目标,即合作金融组织.

2007年以前,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始终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出发讨论农村金融问题,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替代了农村金融改革,狭隘地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就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全部,没有积极探索农村信用合作社之外的农村金融改革,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改革视角狭窄[4].

(2)基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的制度性金融创新不足

事实上,在农村金融中,存在多种多样的非正规的融资形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演进和变迁.对各类农村金融调查表明,非正规融资占中国农村融资绝大比重,有效地缓解了农村经济对资金的饥渴,很大程度上担当起农村资源配置的功能.据调查,2003年,中国2.4亿农户只有15%获得过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其余85%都是通过民间借贷融资[5].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对2万多农户的贷款结构调查,2003年,农户借款中银行信用社贷款占32.7%,私人借款占65.97%,其他借款占1.24%[2].由此可见,农村民间借贷或融资是农户借款的主要来源.

基于增量改革的中国农村金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村金融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并没有真正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农村金融制度性创新不足.在正规金融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民间金融游离于体制之外,缺少一种有效的机制和模式引导和利用民间资金.金融的核心作用没有充分体现,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存量改革不能解决农村金融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中国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农村金融改革,但是,农村金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1)金融总量供给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

2007年以前,中国农村的金融机构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县域分支机构、邮政储蓄.但实际上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这种缺乏竞争、基本上由农村信用合作社独家垄断的农村金融市场暴露出突出问题:一是金融总量供给不足.由于农村市场金融主体单一,无论是资金规模还是产品种类,都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安徽省的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农民户均借款中,来自银行、信用社į

1 2 3

关于农村金融相关论文范文集,与基于增量改革的中国农村金融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

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科目

建筑施工合同管理论文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有行政管理专业的学校

公共管理硕士课程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大学

信用社行政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硕士 工商管理硕士

工商管理硕士125100

基于增量改革的中国农村金融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