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五四后任教北京大学的德文洋教习欧尔克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为您写教授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教授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五四后任教北京大学的德文洋教习欧尔克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包括关于教授及汉学家及回忆录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教授论文范文。

前些年当我还在北大任教的时候,我突然收到一封外国青年学者的电子邮件,向我询问德国著名日耳曼学者欧尔克(Waldemar Oehlke)在北大任教的往事.因为她要为德国马尔巴哈文学档案馆的《国际日耳曼学家辞典(1800~1950)》撰写有关这位学者的生平著述资料.我记得,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祝彦教授曾经在一篇德语论文里提到过这位学者,说他是实证主义哲学家威廉•,舍勒(Wilhelm Scherer)的弟子.我也曾经在北京大学校史里读到这位德国学者在“五四”之后在北大开设了许多罕见的德语语言文学方面的课程.因此我从校史里摘出有关欧尔克的材料,翻译为德文,告诉给这位德国的朋友.我还顺便告诉她,我在北大查找到两部欧尔克先生的著作,是他当年亲笔题赠给北京大学图书馆的.


大学生如何写教授毕业论文
播放:30549次 评论:3803人

其一就是欧尔克研究德国大作家莱辛的两卷本专著,出版于1919年的《莱辛及其时代》(Lessing und seine Zeit,1929年莱辛诞辰200周年时再版).该书搜罗宏富,材料丰赡,具体介绍了莱辛创作的文化历史背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学者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撰写莱辛词条时的重要参考书之一.时至今日,虽然时间过去了八十多年,欧尔克的这部著作仍在德国莱辛研究领域享有一席之地.2001年冬天,哥廷根大学著名的莱辛专家巴尔纳教授(Wilfried Barner)开设莱辛的专门讲座, 欧尔克的著作亦列为参考文献.我很惊喜这样一位大学者在蔡元培校长掌校期间被引进到北大,并且在五四时期为中国德语文学学科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我这里乐意撰小文介绍之,以纪念这位中德学术交流的先驱者.

欧尔克,全名为瓦尔德马•,欧尔克,1879年生于但泽.自1900年起先后在柏林、哥廷根、波恩等地学习日耳曼语言文学及哲学,师从舍勒、罗特(Gustav Roethe)和 施密特(Erich Schmidt)等名师.

在一战结束后的经济萧条中,作为第一位德国在战后派往海外的教授,欧尔克于1920年10月底踏上了东来北京教书的旅程.他经法国巴黎、马赛,穿越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后经上海,于1920年12月2日的一个雪夜抵达北京.

在东来北京之前,欧尔克已在日耳曼语言文学界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除了前面提到的《莱辛及其时代》之外,他还是德国著名莱辛专家尤利乌斯•,彼德森 (Julius Petersen) 教授主编的《莱辛文集》(1908年版本)的合作者. 欧尔克的博士论文研究的则是德国浪漫派女作家贝蒂娜•,阿尔尼姆的书信小说(1905).后来,欧尔克还编辑出版了阿尔尼姆的作品全集(1920),并撰写有《德国文学史》(1919).

欧尔克在回国后撰写有《在东亚和北美任教:旅行报告1920~1926》(In Ostasien und Nordamerika als deutscher Professor: Reisebericht 1920~1926 )(1927年)和回忆录《一个但泽人的六十年之旅》(Sechzig Reisejahre eines Danzigers durch die Welt und um die Erde,1940年撰写).在这两部书中,他详细记录了在北京的客座教授生涯.从一个中国人的眼光来看,欧尔克文笔优美的这两本书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意义.关于他在北京教书的部分,两书都配有多幅珍贵的照片,可以互相参看.作为一位作家,欧尔克在纳粹时期还写过关于故乡但泽的中长篇小说,但不甚有名.

《在东亚和北美任教:旅行报告1920~1926》讲述了欧尔克的旅行和在北京的教书生活(第一至第八章).尤其珍贵的是,欧尔克记录了关于当时北京大学德文系的详细材料,今天读来给人妙趣横生之感.据欧尔克的介绍,他来北大是经朱家骅引荐的.当时的北大想物色一位在德语语言文学界已有相当知名度的德国学者来任教.朱是柏林工业大学的毕业生,欧尔克在来北大之前恰在柏林工大教授德国文学史(参见上书第1页).

欧尔克的两部书中都有丰富的关于德国学术在中国的史料.他尤其提到北大德文系教授顾孟余(Kou Mong Yü)和杨震文(Yang Dschen Wen,即杨丙辰),谈及这所中国著名高校里的人事纷争.顾孟余(1888~1972),1903年考入京师大学堂,专修德语与德国文学,1906年公费留学德国,先入莱比锡大学,两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攻读经济学,1911年归国,受聘于北大.顾孟余是蔡元培的朋友,在德国留学达八年之久,是北大德文系的创始人之一.欧尔克称,在他初到北京时,顾孟余对他多有帮助.不过他认为顾氏是一个旧式的中国人,城府很深,狡兔三窟 (欧尔克在《旅行报告》中把他比喻为“营造有大量秘密通道的狐狸”),因此他总能当院长.在写作《旅行报告》的1927年,欧尔克就认为顾孟余已成为中德文化交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因为顾氏很善于搞人际关系,也擅于揽权.当回顾考察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德语文学研究译介的具体成就时,我们发现,顾孟余确实没有作出过什么成绩.

而在当时和顾孟余轮流担任德文系主任的另一著名教授杨丙辰身上,欧尔克认为也有着这种典型的世故内敛的性格,一方面是对学问的勤勉追求,另一方面是很深的城府.他认为这是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来自外国的政治压力和当时中国本土支付能力很低)造成的(参见《旅行报告》第20~21页).今天,杨丙辰因为其当年翻译介绍德国文学的业绩,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渐渐被记忆起.关于杨丙辰,在三十年代有他的学生李长之发表在《现代》上的《杨丙辰先生论》,这篇文章我们近年可以在李长之重新出版的作品集中读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关于杨丙辰的著名文章是张中行写作的收入《负暄琐话》的《杨丙辰》.杨与蔡元培、周作人、吴宓等都有交往.他翻译的剧本《费德利克小姐》(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年初版)就由蔡元培作序,但这篇序言《蔡元培全集》漏收.在此顺便提一下,杨丙辰还是冯至、季羡林等人的德文老师.不过,与李长之的评价相反,季羡林认为杨是一个“极端不负责任的教员”.

欧尔克还在书中对当时北大聘请德国汉学家任教提出批评.根据《回忆录》中的记载,杨丙辰早年曾在青岛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的门下学习德语,担任德文系主任的杨聘请当时在北京德国使馆任文化参赞的卫礼贤来北大兼任讲师.据杨丙辰讲,这是为了更易于获得德文书籍.我们确实可以在蔡元培的书信集中读到1922年6月16日致卫礼贤的信,谈北大拟在德国购买仪器事,请他给以协助.欧尔克的前任也是一位汉学家.但是学生们对这些汉学家似乎并不十分欢迎,因为学生们认为汉学家其实从他们身上学的东西更多.这也是当时北大要聘请一位“纯德语文学”专家的缘故(参见《回忆录》第162~163页).此为实情.欧尔克离开北大以后,后来另一个长期在北大任教的汉学家洪涛生(Vincenz Hundhausen,1878~1955),就是在学生们的合作下翻译了多部元、明戏剧.欧尔克的记载还有一个意义,就是为弄清杨丙辰教授早年的一些活动提供了线索.

欧尔克和当时的北大名流有所往还.关于校长蔡元培,他记录的大意为:“他曾经在莱比锡学习哲学,后来还经常访问德国,著述很多(专业:伦理学),曾任教育部长,后任北京大学校长,虽然他目前经常在欧洲逗留,但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