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工作论文例文,与贵州社会工作简史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工作毕业论文范文,关于贵州社会工作简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工作及青少年社会工作及社会发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工作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社会工作源起于西方的福利社会思想,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弱势群体恢复社会功能.从严格的学科意义上来说社会工作的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贵州虽然地理位置偏远,但是从明清时代开始政府就已经开始施行社会救济,实践社会工作.文章试图梳理贵州社会工作实践的起步、发展历程,为今后贵州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借鉴.

【关 键 词】社会工作;救济

作为扶弱济贫的社会工作思想中国古已有之.《周礼》中提到“保息六政”(慈幼、养老、帐穷、恤贫、宽济、安富),《管子入国》提到治国的“九惠之教“(姥姥、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病、通穷、振困、接绝)都是中国古代朴素的社会福利思想.这种以慈善观念为主导的救济方式是历朝历代民政工作的重点内容.贵州1413年正式建省,到了清代省外人口逐渐增多,行政区域逐渐稳定,地方行政长官在黔主要负责民政事务.1949年11月贵州解放,成立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将民政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范畴,社会工作相应的成为民政工作的内容之一.

一、明清时期贵州社会工作开展情况

明清时期还没有社会工作这一概念,但是两朝政府却从救灾救济中具体行使着社会工作的职责.明正统9年(1444年)贵州发生饥荒,政府开放粮仓予以救济.清顺治17年(1660年)毕节遭受旱灾,政府从两湖调运稻米予以救济.除遇到灾害时予以临时性的救济外,明清两代还在贵州开展了长期性的救助工作.明万历年间,以养济院为代表的慈善组织开始在全省各地设立.万历18年(公园1590年)铜仁府知府郑应龄在其府志东南设立了铜仁养济院.万历32年(1604年)遵义县也建起了养济.养济院对鳏寡孤独无力自存者,每年发放银两、稻米、棉衣被,并提倡“八十以上者赐酒肉,九十加帛”.清朝类似于养济院的社会慈善机构逐渐增多,在贵阳开设有育幼院、孤儿院、资善堂、尚节堂、栖留所等机构,对婴幼儿、老年人、流浪者等给予物质帮助.

这一时期贵州省的社会工作主要围绕救灾救济开展,虽然是一种政府行为,且不具备社会工作的基础理念,但从帮助的群体来看却可以视为一种朴素的社会工作.

二、民国时期贵州社会工作开展情况

民国初年,由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国民政府无力顾及人民的生活,这一时期贵州的社会工作停滞不前.民国24年(1935年)后国民政府委派官员管理贵州,贵州出现了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官僚乡绅,他们成立了慈善团体施行救济事业,并且对慈善团体的设置原则、施救对象、院务管理、经费管理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社会工作开始向制度化迈进.

作为兴起于西方的社会工作,其理念和思想不断的影响着中国的社会工作时间.当时西方的救济方式为“凡街市乞丐、无业游民,收入院中,教以浅近手艺,至艺成足以自养而后令去.不徒养之,而又教之.盖养之时,饱暖一时;教之者,饱暖终身也.”这一思想随着西学的实践者的呼吁,中国传统的“以养为主”的济贫方式逐步向西方的“养教兼筹”的济贫方式所取代.虽然这种救济思想在贵州还没有成为社会工作的主流思想,但是在社会救济上已经开始探索和尝试“教养”结合.民国27年(1938年)日本人大举进攻中国,全国各地都在遭受日本的侵略,流亡难民随之增多,于是贵州省政府成立“贵州救济难民委员会”,下设收容所,负责收容管理难民,共计有48县设置难民收容所.对难民除予以物质支援外,还招收有能力的难民垦荒耕作.民国28年(1939年)后坪县政府代电:为民众生活艰难,请予成立合作金库,办理贷款,以济春耕.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的专业服务活动,它帮助有困难的弱势群体度过困难时期,同时帮助他们学习自行解决今后的生活、精神方面的问题的能力.而在清末所产生的救济思想和救济方式正为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基本的价值理念.伴随着这种思想和价值的推动,在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得以发展,并成为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渊源.


如何写社会工作硕士小论文
播放:24483次 评论:5000人

三、解放后贵州的社会工作开展情况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国家被高度组织起来,这一时期依然没有专业的社会工作,但是不同的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在实践上进行着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其中民政部门、工会、妇联等组织成为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力量.

贵州地处西南一隅,自然条件艰苦,自然灾害频发,解放后社会救助工作仍然是省政府进行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的救助工作延续了民国时期的“教养”结合的方式,把救灾与扶贫结合起来,在救济灾区群众生活的前提下,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使政府救济款从“输血”的功能转变为“造血”的功能,实现就业服务的社会工作目标.1982年全省出现“倒春寒”造成农作物严重损害,省政府一边安排了201万元救灾款、5000床棉被、5000件绒衣绒裤支援灾区群众,一边调拨4400吨化肥帮助群众改种、补种恢复生产.

1958年全省农村普遍建立了人民公社,大多数公社举办有敬老院,将“五保户”中的孤寡老人吸收进院,进行集体供养,使之安度晚年.没有进入敬老院的由集体供养,国家给予补助.截止1959年底,全省共有敬老院2231所,入院人数3.59万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敬老院工作受到干扰破坏,到1975年底,全省只有敬老院70所,在院老人953人.改革开放后敬老院得到恢复和发展,2013年底全省新建或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50所,新增床位1.2万张,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21.1%.

由于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反动派蓄意破坏,大批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1950年贵州有失业工人1.27万人,半失业工人1847人.对于这些城市贫困人口,政府在“自力更生,生产自救”的原则下,组织失业人员学习简单的就业技能如“发豆芽、烧石灰、缝衣服”,帮助失业人员就业.

解放后政府每年拨出经费救济农村人口中无钱医治的病患者.1966年省财政下拨100万元用于救治农村困难户.改革开放后我省医疗救助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救助范围扩大,且救助能力增强.截止2013年底全省住院救治比例达到60%以上,全年救助城乡困难群众6.5万人次,救助资金&#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