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有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渠道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0-07-04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关于文化传播及博物馆及民族文化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化传播有关新闻传播本科论文,关于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渠道相关论文范本,对写作文化传播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带来冲击与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新的传播渠道.本文在具体分析新媒体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困境及相应优势的同时,也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渠道进行了探索和阐述.

关 键 词 文化传播 少数民族 新媒体

孙钰钦,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源远流长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民族相对汉族来说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这5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都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传播对国家形象建设和国家发展的意义越来越凸显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状况以及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1]

一、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困境

当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使得民族文化在新媒体的各种幌子里被渐渐稀释和替代,区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举步维艰.所谓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书信、、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技术上的更新与发展.从技术上看,新媒体主要是指更加依赖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向受众群体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2]新媒体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面临如下困境:

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渠道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传播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 新媒体的同步性、复制性趋同化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全球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新时代大众媒体的瞬间性、平面性、碎片性侵入到少数民族文化之中,或简化、或同质化或解构着少数民族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在计算机、手机网络及网络视频等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中渐行渐弱,传统的特色民族文化传承演变

关于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渠道的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文化传播有关论文范本
为简单机械的文化符号复制.

2. 以发展经济为目的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弱化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当前,国内民族文化的发展主要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并以新媒体作为基本的传播途径和手段,推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基本方式,按照“市场标准为主,艺术标准为辅”的原则,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一定意义上,市场经济就是消费经济.对文化消费的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抛弃、淘汰、改变,致使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缺少积淀.所谓的民族文化特色成为毫无内涵的文化消费噱头.不少少数民族文化都陷入了文化消费的窘境.

3. 新媒体产业的娱乐化破坏了民族文化传承的严肃性.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就是满足受众群体的娱乐性需求.因此,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不可避免地渗入娱乐性成分.比如,对民族人物的重塑、对民歌的改编、对民族文化的戏说,都不假思索地进行了娱乐化、甚至无厘头化,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娱乐性需求.

究其根源,新媒体时代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困境,一方面是外来文化通过新媒体等途径的轻易入侵所致,另一方面,新技术客观上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也造成少数民族文化的“文化失落”.

二、新媒体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中的可行性

新媒体在给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渠道.

1. 少数民族文化可以在新媒体环境中交互传播,相互融合.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一是信息的发送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互通的,二是参与的每一方在信息交互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控制权.其中,互联网特别是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及其拥有、使用成本的降低,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廉价的渠道.这就使任何拥有互联网终端的个人、或任何人只需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在成为信息接受者的同时,也成为信息的发送者.也就是说,各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借助新媒体,都可随时了解自己喜欢的文化习俗.这样,传播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也成为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渠道,使少数民族文化在向外传播的同时也在向内汲取,增强了其文化活性.

2. 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民族文化传播易形成风潮.新媒体大大缩短了信息交互传播的时间,甚至实现了信息的“零时间”传播.此外,无线网络还使新媒体摆脱了有线网络的限制,用户可随时随地接收信息.当我们利用最新新媒体的平台,如“电子”“微信公众平台”等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时,可短时间内形成“民族风潮”,辐射范围更广,传播力度更强.

3. 发布者和接受者一体化让民族文化传播更具针对性.新媒体时代,信息终端在网络中都有一个固定的地址,如IP地址、手机号、无线网络卡号、、电子等,信息传播者可根据地址确定一个或多个受众,向其传播特定信息.更重要的是,受众对信息具有同样的控制权,受众可通过新媒体订制信息、选择信息、检索信息.那么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只要拥有一个信息的移动终端,都可成为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吸引其他受众的关注.同时,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的受众,也可通过检索,更快地得到相关信息.而随着新兴的社交平台的不断完善,还可形成民族文化之间的意见交换市场.这无疑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主体变得更加广泛,传播更具针对性.

4. 虚拟信息和虚拟交往,使民族文化传播形式更多样、渠道更畅通.新媒体具有虚拟性,数字信息以比特的排列组合来表示和传播,人们可方便地通过调整比特的排列方式的排列,来修改信息甚至制作虚拟的信息.利用各种软件,可方便地毫无痕迹地修改文本、图片、声音、影像,可制作出逼真的虚拟信息.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这些虚拟信息元素的加入不仅使得少数民族文化本身更加生动、多样,而且贴上了与时俱进的标签.当然,新媒体的虚拟信息传播不仅指信息本身的虚拟性,同时也反映出新媒体时代人际传播的虚拟性.特别是以网络作为技术基础的人际交往中,传播者与受众者的年龄、性别、相貌、职业、身份、民族等重要的社会特征都被掩盖,人的交往成为一种虚拟交往.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民族、年龄、相貌等一系列因素导致的偏见和沟通的障碍,让少数民族文化的信息只作为纯粹的信息进行传播. 新媒体具有的交互性、超媒体性、超时空性、个性化以及虚拟化等鲜明的特性,而这些特性运用于文化传播,无疑对于探索新媒体时代的民族文化传播渠道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渠道探索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手机网民4.2亿.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及其日新月异的发展,更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形成自觉.其一,促进民族文化传播观念的转变,通过发展使用新媒体,转变少数文化传播的视野及观念.这种转变要给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带来一种“走出去”的意识,这种意识代表的是高速、高效的发展.新媒体使少数民族打破封闭的传统,真正让来源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神秘文化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保持魅力.这一观念的转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维系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中国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二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全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与丰富性的重要体现,是对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持和发展;三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必须符合时代要求,须紧跟新媒体的发展潮流,运用新媒体的技术、方法、手段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其二,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新渠道.相较传统媒体,新媒体在功能和特点等方面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拥有最大数量的受众,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播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我们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探索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渠道.


该文url http://www.sxsky.net/chuanbo/wm/391379.html

1. 建立新媒体动态生态少数民族博物馆.即将不同地区的静态的民族文化博物馆集合起来,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重要区域,建立标志性的以新媒体为主要载体的网络化的、动态的民族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应具有以下特性:一是内容展示上的民族性,即博物馆的3D 影像、视频展演让受众在家里就能体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习惯,视听少数民族音乐和观赏少数民族艺术品;二是内容承载的超时空性,即新媒体少数民族博物馆能够带来内容形式在时间空间扩充上不受限制的超越性;三是文化传播的对称性,即改变以往只是发达一线城市文化信息单向传递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现状,通过新媒体博物馆将少数民族文化信息传递到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实现信息传播的对等性、双向性;四是市场营销的可实现性,即通过将新媒体少数民族博物馆市场化,吸引更多的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不仅投资实体博物馆,且更愿意投资新媒体动态生态博物馆,按照市场运行规则获取经济收益,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2. 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新媒体(网络)图书店.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网上阅读已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趋势.据2007年的统计显示,我国网上购书的比例已达56%,居全球之冠;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手机阅读用户的比例占到总体手机网民的83.4%.与此同时,少数民族书店开始实现网上运营.其中,“清真书局” 是国内第一家专门以“收集整理相关伊斯兰研究的中文资料,传递伊斯兰研究学术资讯”为主要目的,以经营宗教、哲学、文史社科类图书为主业的专业书店,同时兼办网络书店,兼营穆斯林日用品、穆斯林服饰、阿文书法字画等.如果将特色鲜明、颇具吸引力的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如相关书籍、期刊置于网络,供计算机或手机网络终端用户下载,辅之以适当宣传手段, 并与实地旅游、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相配合,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支撑,而且可以有效地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效果.

3. 积极开发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新媒体产业链.只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带来文化的持续繁荣.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十分注重并鼓励新媒体产业的开发利用.2004 年,原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首次以行政手段加大发展新媒体产业的力度;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700 万元扶持资金,扶持新媒体作品的创作.迄今,国内已有百余个本土漫画、动漫演出、网络动漫、手机动漫项目得到了该资金的扶持.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网络游戏收入达336.2 亿元,网络广告达276.7 亿元,手机出版(包括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手机阅读)达到414 亿元.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和手机出版新媒体产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巨头.尽管如此,将新媒体的技术特别是动漫技术运用到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情况还十分鲜见.实际上,少数民族文化在新媒体产业链上的开发有着巨大潜力,它不仅包括少数民族图书出版、民族服装、民族玩具等传统产业的网上营销,也包括与民族生活各方面密切相关的动漫设计、游戏研发、运营等创意产业.如果能够充分挖掘新媒体产业与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契合之点,不仅可促进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且可通过新媒体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进一步带来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如何写文化传播硕士学位论文
播放:35472次 评论:7574人

结 语

当然,新媒体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中的运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上的结合,更重要的是在新媒体中融入各民族文化特色,切实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和专业人员缺失的现状,在新的传播观念指导下,逐步探索到新媒体时代中适宜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方式与途径,使得新媒体和少数民族文化能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获发展.

参考文献:

[1] 阎敏. 新媒介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新路径[J]. 青年记者,2012(7).

[2] 宫承波. 新媒体概论[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98.

文化传播有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渠道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新媒体艺术论文
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作者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媒体写作与语言艺术(上,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6年版刘洪妹孟伟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论文
究,34.安徽地方戏曲艺术振兴发展研究,35.安徽特色民俗文化研究,3。民族传统体育论文题目年度1052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522武汉体育学院10523湖北美术学院10524中。

文化传播论文
中的次文化认同建构初。传播论文安徽 2016-2016,国际文化传播,专业主干课,4/5/300,2016-2016,网络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课,2/4/260,2016-2016。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
域重要国际期刊论文1篇[注1];,条。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作者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媒体写作与语言艺术(上,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6年版刘洪妹孟伟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

传播心理学
道和新闻论文类参评作品报送数额见附件1.其中参评国际传播奖项的作品,应不少于各报送单位报送数额的10%(各地记。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

民族经济论文
[1]龙远。少数民族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作用的典型调查学文献出版社,2010(4).,[3]王妍.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

民族经济学
民族经济学学科架构初探民族经济学学科架构初探民族经济学学科架构初探,[提要]本文总结了民族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和当前困境,提出从宏观世界民族经济和微观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两个层次架。浅。

电子商务渠道
销管理策。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点,用户体验是关键,线下与后台系统做深度结合,大数据:衍生新商业模式的基础,平台思维:开放与多元性,电子商务的渠道属性,媒体属性,品牌属性,移动互联网:链。

论文发表渠道
统,开拓发表论文和论文的新渠道,帮助广大朋友顺利晋级,从而使学术成果及时得到推广,促使中国学术论文得到广泛交流.,。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格式江西,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格式翻译 d.磁盘,。

民族法学
法54331036030018民族法学36221036030019综合英语(一)724。法学核心期刊论文发表重庆民族法学专业543第1学期第一外国语1444第1,2学期第二外国语或少数民族语722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