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类小论文查重标准,关于体育锻炼习惯的界定与判断标准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论文为习惯类小论文查重标准,关于体育锻炼习惯的界定与判断标准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可用于习惯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习惯及强度及身体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体育锻炼习惯的界定与判断方法,为广大体育锻炼者提供参考依据.
[关 键 词 ]锻炼;习惯;判断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981(2008)08-0054-02

关于习惯的定义,辞海及高等学校《体育心理学》教材中的解释是:“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行为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构成一个人个性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认为:“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转化为行动的过程.”比较上述定义,辞海中解释言简意骇、通俗易懂,点明了习惯的形成是以需要为基础,具有后天性、稳固性、实践性、经常性特点.
1、稳固性.从生理学角度讲,体育锻炼习惯是一种稳固的条件反射.体育锻炼是以身体练习对人体给予刺激的过程,每次刺激都产生一定的作用痕迹.多次重复的刺激,则产生痕迹积累,这种积累使动作技能的条件反射不断强化,逐渐形成稳固化.
2、后天性.即体育锻炼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习得而成的.
3、自觉性.从心理学角度看,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后,是不需个人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即可实现的.即高度的自动化、生活化.
4、实践性.经常练习是形成习惯的必要条件,即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必须付诸于行动.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体育锻炼习惯作如下界定: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人们在后天不断的身体活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高度自觉和生活化了的行为倾向.它的形成应以一定的锻炼频率、锻炼强度、每次锻炼时间、持续时间为保证.

判断有无锻炼习惯的标准
本研究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公众有无锻炼习惯进行判定:锻炼频率(度)、锻炼强度、每次锻炼时间、锻炼持续时间.这几方面是保证体育锻炼效果的最基本条件,能直接反映体育锻炼所达到的效果.
1、锻炼频率
锻炼频率是指每周锻炼的次数.有研究表明,“由于运动效果的蓄积作用,适宜的运动频率以每周3~4次为宜,经常参加活动的人运动频率是每周3~5次.”有关运动效果蓄积的研究报导也显示:“一周运动一次时,运动效果不蓄积,肌肉酸痛和疲劳每次都发生,运动后1~3天身体不适,且易发生伤病;一周运动二次时,肌肉酸痛和疲劳减轻,效果一点一点蓄积,但不显著;而当每周锻炼多于3次时,VO 2 max增加逐渐趋于平和,运动效果显著.”此外也有研究认为:“一般人的健身锻炼每星期至少3次,如每周少于3次,效果就不显著,而全身持久性锻炼(耐力锻炼)的效果与频度有关,频度越多,收获越大.”
综合上述资料可知,尽管一次或偶尔一次的体育锻炼能产生一定锻炼效益,但保持每周3次以上锻炼频率的锻炼从效果的积累来看更趋于科学合理.
2、锻炼强度
要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每次锻炼获得有效的活动效率,运动强度一定要适宜.有研究认为:“运动强度小于50%的没有锻炼效果,大于80%属于大强度.”当然也有人建议锻炼强度应维持在安静心率至最大心率值的30%~60%范围的中低强度.而从增强心境角度方面,几项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强度比高强度的锻炼对增强心境更有效.8min高强度(100W功率自行车)锻炼后心境状态剖面图(POMS)测量发现紧张感和疲劳感短时间增加;低强度的锻炼(25 w)导致了精力感和朝气蓬勃感方面的积极的心境变化:低强度的锻炼对心境更具积极作用;高强度的锻炼(如80%VO 2 max)可能降低应激;高强度的锻炼增加应激且对增加心理自我良好感产生相反效果.
由上述几项研究可得出,高强度的活动在锻炼中存在潜在的危险,会导致不必要的伤害,影响健康不可取.适宜的锻炼强度应基本在与自身锻炼状况相适宜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即达到有效锻炼强度.
3、每次锻炼时间
每一次运动产生的效应是运动强度和时间的乘积.二者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强度愈大时,每次锻炼持续时间愈短;强度愈小时,每次锻炼持续时间愈长.而关于每次锻炼最少持续多长时间有效果目前尚无统一说法,有关身体锻炼对焦虑的控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无氧练习不能降低焦虑,身体活动量必须长于20min才能有效地降低焦虑.也有研究报道:步行5min也能提高心境,但大多数研究认为心理效益的产生需要20~30min,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如果少于20min在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出现心理效益的,因为可能相应的效益还未来得及出现身体活动就已经结束了.在体育锻炼增强心脏功能研究方面也有研究报导;要达到增强心脏功能的目的,每次锻炼时间应不少于20min,且在20~60min耐力项目比较适宜,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刺激较充分.易提高心肺耐力水平,且不易引起关节损伤.此外,在体育人口判定标准中:国际标准为每次锻炼时间是30 min,我国也为每次锻炼时间是30 min,而仇军根据我国状况推导认为每次锻炼时间下限为20min最适宜.由此不难看出,要取得一定锻炼效益每次锻炼时间至少在20~30min.
4、锻炼持续时间
锻炼持续时间是指锻炼者坚持长期较有规律身体锻炼活动的时间距离.本研究依据有关研究对身体锻炼的操作定义的解释,即身体锻炼是指每天都进行或者定期进行的锻炼活动,且这种锻炼活动持续很长的时间.一般说来,持续8~10周,每周2~4次的身体活动就构成了身体锻炼,而长期身体锻炼,是指持续10~12个月.因此,要维持身体锻炼的生理与心理学效益,就必须使锻炼形成一种规律,并且长期坚持,只有长期坚持且养成习惯,才能产生良好的收益.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上述四方面内容作为判定公众有无体育锻炼习惯的依据,体育锻炼习惯的操作性定义是每周锻炼频度3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20分钟以上,每次活动主观锻炼强度基本在与自身锻炼状况相适宜的中等或中等以上,坚持锻炼持续时间约10~12月认为已经形成体育锻炼习惯.而将在锻炼频率、锻炼强度、每次锻炼时间、持续时间各方面不符合量化指标但参加锻炼的人称为参与群,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称为非锻炼群,参与群与非锻炼群统称为无体育锻炼习惯.&#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