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人际关系方面论文例文,与变态心理犯罪主体特征防控措施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人际关系方面论文查重,关于变态心理犯罪主体特征防控措施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人际关系及精神医学及性心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人际关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变态人格引起的犯罪行为及其特点.人格障碍者在变态心理的支配下,会反复出现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变态人格中与犯罪行为相关的类型主要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其突出特点是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常出现违反社会公德和违法行为,其特殊行为模式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个是冷酷无情,另一个是行为的冲动性,缺乏深思熟虑和明确的动机.反社会人格的极端发展就是犯罪人格,患有此类人格障碍的人,犯罪几乎就是其特有的行为模式.人格变态者具有正常智力,没有意识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但人际关系等社会适应功能往往受损,因此其犯罪行为十分复杂,特别是犯罪行为若与发生在人格的动力如需要、兴趣、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的变态相联系,其犯罪动机就非常隐蔽,犯罪行为的实施就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甚至出现系列性的作案.

2.性变态引起的犯罪行为及其特点.性变态也称性心理障碍,是一种偏离的性行为.性变态者一般并不丧失或没有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能力,只是突出地表现为性心理与性行为的异常.性变态包括异装癖、易性癖、露阴癖、窥阴癖、恋物癖以及较为少见的施虐淫癖、受虐淫癖、恋童癖等.性变态者具有正常智力,没有意识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但往往伴有人格障碍,加之其对自身违法犯罪行为感到害怕,也常受良心谴责,故其变态行为十分隐蔽、诡秘.由于其行为后果具有强化作用而带有强迫性,也常见系列作案.有时作案手段也特别残忍,尤以性施虐狂表现最甚.

3.精神病引起的犯罪行为及其特点.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有感知、记忆、思维能力受损,情绪反应与行为不适当,常出现各种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理症状.与此同时,现实检验能力及社会功能严重下降,自制力缺乏.精神病的犯罪行为可发生在意识清晰、智能正常情况下如精神分裂等,也有发生在意识障碍下的危害行为如癫痫性精神障碍等.此类犯罪行为具有以下特点:作案动机模糊不清或离奇古怪而难以理解,作案缺乏充分准备和周密思考,常常是冲动性的,单独作案,缺乏自我保护;手段极其凶残狠毒而不符合常理;案发后对行为的后果缺乏认识;受害者多为病人亲属.

4.精神发育迟滞引起的犯罪行为及其特点.精神发育迟滞轻、中度者较多见犯罪行为,他们易于受暗示,往往在别人的教唆或暗示下干坏事或犯罪.因精神发育迟滞而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动机比较单纯,对行为后果缺乏考虑,易受他人教唆,且行为多带有冲动性,常在光天化日众目注视的条件下实施,犯罪行为包括愚蠢性的抢劫、偷窃、强奸或报复行为等.案后对其犯罪产生的后果有不同程度的领会,大多表示愿意悔改,少数有抵触情绪.

四、预防变态心理犯罪的措施

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犯罪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偏离行为,但变态心理犯罪与普通犯罪在其根源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即变态心理犯罪的根源是由于犯罪行为人的精神障碍.因此,预防变态心理犯罪的重点就必须立足于减少变态心理的发生以及对业已发生的变态心理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一)重视对变态心理的科学研究

针对变态心理犯罪的特点,应着重加强对产生变态心理的各种因素的科学研究,加深对变态心理产生机制的了解.一般认为变态心理的产生受生物学因素、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共同影响,因此,对变态心理现象的了解须依赖于神经生理科学、遗传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像变态心理犯罪案件,不仅需要犯罪学家的介入,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也应该积极地介入以进行相关的研究.

(二)加强精神医学的相关研究

许多精神病理现象和器质性病变、躯体疾病有关,还有一些精神病理现象与脑的功能代谢有关,一些精神病理现象也会引起躯体疾患和脑功能的异常.这就决定了积极有效的治疗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干预手段,但目前我国精神疾患的治愈率不是很理想,导致精神疾病的反复和趋重,加重了对社会的危害.另外,必须加强司法精神病学的科学研究,加强精神卫生专业队伍的建设,因为如对违法犯罪人员进行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并把他们与普通犯罪人员相区别对待,他们就可能得到更好的改造,这样会减少重复犯罪.

(三)消除社会现实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因此心理的变态也反映出社会现实的某种扭曲.研究表明,诸如社会不公、经济贫困、无能力接受教育或接受不良教育、不当和恶劣的家庭环境这样一些因素倘与特定的个人生活经历相联系,就可能成为变态人格的温床.因此,确保社会公正、消除贫困、让所有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实现其社会价值、让所有家庭都能发挥其社会功能,这是消除变态心理犯罪产生的根本途径.

(四)及早干预诱发心理变态的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包括重大生活事件的打击如亲人死亡、家庭不和、失业、离婚、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各种精神紧张如社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人身纠纷等,这些因素危及甚至损害个体的切身需要,对个体的利益或其价值系统造成威胁,如不及时加以疏导调适,就会使个体的心理控制或调节难以负重,从而导致大脑功能的失调.因而,社会有必要建立一个干预机制来承担疏导、消除这些影响之职责,以确保个体健康发展.

(五)普及社会成员的心理卫生知识

心理卫生是探讨人类如何来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和方法.心理卫生不仅是个人,而且是整个社会都应当关心的问题.普及民众的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对精神障碍的认识,消除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偏见和歧视.在实践中,有不少民众缺乏对精神障碍的正确认识,一些患者有了疾病宁愿忍受痛苦而不愿去治疗,甚至求助于迷信与巫术.当然,普通民众也因此而恐惧、疏远精神障碍患者,这些偏见与歧视亦使一些患者或其家属因此而隐瞒病情,导致更多问题的发生.

(六)加强监护监管及立法建设


该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820905.html

对于发病期的变态心理患者,家庭和社会应当加强监护或监管.如果家庭监护不能有效地起到防止作用,就应当将其送到专门的监管机构,一方面可以减少人身危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同时,应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律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形成对变态心理犯罪的威慑作用.国家必须以法律强制力的形式来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法律要对反社会、反人性的变态行为有具体的规定,并且制定出严厉的处罚措施.

责任编辑:霁 月

1 2

人际关系方面论文例文,与变态心理犯罪主体特征防控措施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

高中政治论文网

政治诚信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标题

政治学论文发表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思想政治硕士论文

政治高中论文

本科政治论文

高中政治学科论文

诚信政治小论文

变态心理犯罪主体特征防控措施(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