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家庭伦理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壮族家庭伦理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家庭伦理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壮族家庭伦理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家庭伦理及家庭及糍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家庭伦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生存方式和实际需要,引导和教诲壮民共同遵守在实践中制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又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再以麽经的形式出现,让后人谨记前车之鉴.自此,“把那些伤言恶语当成风当作云一阵而过,通过吃和解宴和祭神消除感情隔阂,勤勉和睦.”从而双方重归于好,得以解冤.“这虽然是一种巫术化的幻化,但寓喻着‘家和万事兴’的伦常理念和生活追求.”

三、家和万事兴——壮族家庭伦理的核心价值

由上述可知,植根于原生态的民间稻作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壮族家庭伦理道德,在其独立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相应的教化作用.但是当秦瓯战争、汉武帝平南越以后,中原汉族南来“与越杂处”,促进了中原汉族儒家文化在岭南的传播与越人文化相融合.而壮族文化在保持自主特征的前提下,对外来文化的影响,以模仿力和创造力相结合中和融化,使自身的发展充满了生命活力.作为壮族文化的代表“布洛陀经诗”,其内容则必然存在着这种融合的影子,因为经诗也同样是一代又一代布麽的加工创造而逐渐丰富并发展成为了鸿篇巨制.故壮族家庭伦理道德在保有其特质的基础上,糅合了汉族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以适应时势的发展,揭示出“家和万事兴”这一长久不衰的伦理主题,恰恰也展示了其现实的价值与意义.

1壮族家庭伦理的特质——“像糍粑一样和顺”

笔者提出这一特质,是受了“解婆媳冤经”中婆媳冤解后形容主家摆脱诅咒后的情况的一句经文的启发,即“王家变得好起来,和顺得像糍粑软和”,还有一位壮学学者苏珊女士所作的一篇论文的提醒,即她提出“像软熟的糍粑一样的人缘关系就是史诗《布洛陀》乐土构想的基石”.

糍粑由软熟的糯米制成,甜软可口,用它来形容壮族民众所崇尚的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非常符合稻作民族的文化特征.这种美好的“糍粑关系”,软熟,有可塑性,顺和融洽,对应着的人生道德观就是:人能够通过遵守神所设立的道德规范去掉锋利的棱角,不以恶言粗语相待,顺和礼让才能使双方关系变得软熟起来;若人不小心违背了伦理道德,还可以通过祭神悔过,重塑良好的性格和行为,又回归像糍粑一样团结柔和的社会关系中来.

在第二部分的描述祭神解冤过程中,我们看到壮族为维持家庭“像糍粑一样和顺”所做的努力与坚持,他们之间所遵循的道德规范是以孝为生发点,进而推及到各层关系网而对家庭关系双方做出了一些道德要求.在这一点上,壮族家庭伦理明显受了儒家孝道的影响,但祭神仪式这个环节,又表现出了壮族民间信仰的特点,与儒家“敬鬼神而远之”的双重态度非常不一样——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了壮族家庭解冤的道德实践.

从孝的生发这个角度来看,壮族的道德意识亦是基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个观念,如童灵在不让村民分吃自己双亲的肉时说“我母亲的肉已发臭,你们说该怎么办才好;要吃父亲的肉我们不忍心,要吃别的肉我们来相送”,村民还是不敢接受这从未出现过的做法,问了布洛陀和姆六甲得到证实后,这才放心,当众人坐在童灵家吃代替母亲的牛肉时,“有的只坐不愿喝酒吃肉”,是因为都想起了辛苦生养自己的父母而发此心.从那以后,童灵首行的孝规成为壮族人普遍遵守的礼俗,每每祭祖之时都要一遍遍唱诵《唱童灵》和《献酒经》,献酒报恩,还礼赎罪,忏悔生前不懂事、不懂礼仪对父母的冒犯.

孝不仅在壮族文化,也在汉族儒家文化中是一个原发性、综合性的核心概念.壮族对孝道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孝始于对父母的爱,由孝而生发出夫妻之爱、兄弟之爱、亲戚之爱、宗族之爱、对师友的爱、对天下国家之爱等,所以孝是一切道德的起点.孝,发乎情.此浓浓之情是由父母与子女双方在长久的亲亲相处之中形成,在此基础上,孝敬父母之心才有可能发生,不让众人分吃自己母亲的肉正是因爱而不忍伤害母亲身体的自然表现,是对血缘亲爱关系的深深眷恋.这种不忍之心,促进了人类伦理道德意识的觉醒.子女对父母由爱而生敬,就如父母对子女由爱而慈惠一样,这是感情上的平等与互动.但是,子女对父母的爱必须通过“敬”表现出来,就如壮民对布洛陀的热爱必须通过祭祀表现出来一样,祭祀之礼本身就包含着神之于人的上下伦理关系而体现出人对神的孝敬;同理,子女只有敬之以礼,才能使行孝的心被父母所感知.如“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所以,敬父母要“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而“事之以礼”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恩情的最现时的报答.践行“敬”则应“顺”,即无违,顺承父母之意志.如此推下去,“敬”使人们对伦理上下关系有了更广泛的意识,由道德感情逐渐上升为道德理性,形成长幼尊卑有序之观念,不仅基于血缘关系的弟弟对兄长要“敬”,兄长对弟弟要“友”,而且虽无血缘关系却有亲情关系的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婆媳关系也要以礼相待,即媳妇对婆婆要孝顺,婆婆对媳妇要慈爱,如同子女之于父母——这种道德的平行互动关系,只有双方互让互谅才得以成立,同时也培养了壮民“像糍粑一样和顺”的良好民族性格,建立了像软熟的糍粑一样的美好人缘关系.所以,“孝不仅是心德,也是行德”.“像糍粑一样和顺”的性格自然也不希望看到有冤仇的发生使得家庭关系不和谐了.当然,“孝”的观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之前,壮民将布洛陀奉为壮族始祖之神,通过祭祀的仪式追念祖神布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万物的功劳,感谢布洛陀赐福,祈请布洛陀保佑后代.可见,祭祀之礼,即尊祖敬宗,是壮民对始祖之“孝”的表达.那么,孝源于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D而具有宗教性.人对祖先神的礼拜之心,推及亲祖,则“孝”也多了一层道德含义,即善事父母,生时敬养,死后安葬.这时再回头看,壮族以祭神来解各种冤仇就不难理解了,因为祭神从礼仪上提醒晚辈要有谦卑和悔过之心,启发晚辈由对祖神的孝敬之心延伸到对父母、婆婆以及兄长的尊敬,如此才能家庭和睦,才能得到布洛陀的赐福与保佑,才能诸事顺顺利利;既然要道德互动,那么长辈看到晚辈诚心悔过,也要怀有宽容仁慈之心,原谅晚辈曾经因思想不成熟而造成的不合理的冒犯,而不是得理不饶人.长辈还在祭神仪式中通过布麽唱诵“祝寿经”,以表达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与关怀,祝愿晚辈长寿百岁,儿孙满堂,发家致富,不再受灾难——从这一点也可以明白为何儒家“敬鬼神”,即尊敬现有的民间风俗了,当然也是儒家文化能够与壮族文化融合的基本点.只是儒家不赞成处理日常事务时过分依赖于鬼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因而取“远”鬼神的态度.壮族则要通过祭神来调和化解恩怨情仇才会安心、放心,借助神灵的力量来化解自己的恐惧和忧虑,以增强对未来生产和生活的信心,这就将“事神”与“事人”结合起来了.这就是壮族信仰和儒家文化差异的地方了.

2壮族家庭伦理的原则——“整体和谐”

基于“像糍粑一样和顺”的伦理特质,笔者认为有些壮学学者将壮族人民家庭和社会观念中最重要的主题概括为“家和万事兴”,是非常恰当到位的,也&#

1 2 3 4

家庭伦理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壮族家庭伦理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

政治课论文

民族政治论文

初中政治论文600字

政治论文怎么写

时事政治的论文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论文

政治 论文

中学政治学科论文

初中政治论文

初中政治论文怎么写

壮族家庭伦理(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