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医学— 范文

关于瘢痕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瘢痕疙瘩p53基因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相关毕业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瘢痕方面毕业论文提纲,关于瘢痕疙瘩p53基因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瘢痕及整形外科及疙瘩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瘢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单纯切除后易复发等特点.故一旦发生处理相当棘手,提前预测其可能发生的风险率则可大大减少瘢痕疙瘩的发生,对其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近年来,遗传因素在许多疾病的发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备受重视,且已发现了多种易感基因的存在.p53基因即是目前较为关注的与瘢痕疙瘩疾病相关的基因之一.人类p53基因定位于17q13.1,长约20Kb,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编码393个氨基酸,p53蛋白在细胞周期的调控、维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4].近年研究发现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Pro/Arg多态与某些肿瘤易感性有关.Fan[5]等报道携带Pro/Pro纯合基因型的美国白人患肺腺癌的风险增加1.45倍,Zehbe等[6]的研究证实Arg/Arg纯合基因型增加HPV感染宫颈癌的危险,最近,Kay等[7]报道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体外受精和胚胎植入成功率相关.

3.2我们在前阶段发现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与瘢痕疙瘩的发生存在关联关系,Pro/Pro基因型者患瘢痕疙瘩的相对风险性明显增高[8],并以此设计并装配成一套p53基因检测试剂盒用于预测瘢痕疙瘩高危个体[9],为检验试剂盒的有效性,我们通过对浙江地区75例瘢痕疙瘩患者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检测,发现Pro/Pro基因型人群患瘢痕疙瘩的危险度较Pro/Arg型和Arg/Arg型高,Pro/Pro基因型者患瘢痕疙瘩的相对风险性(OR)明显增高(OR等于2.404,95%CI:1.182~4.887).此结果与先前报道的结论大致相同[8],我们认为此试剂盒可重复性良好、易于保存、操作过程既快速又经济,适合在临床普及使用.

3.3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3.1杂交温度:反向点杂交的温度要求非常严格,应控制在42℃±0.5℃,否则就会影响杂交结果,杂交温度一般低于DNA的解链温度(T值)20℃~30℃,使用甲酰胺可降低T值,甲酰胺浓度增加1%,T值下降0.7℃,因此如果两种不同的探针同时杂交,可以考虑用甲酰胺来调整解链温度,使杂交顺利进行.

3.3.2杂交液的体积和杂交时间:杂交体系的体积小比大好,小体积有利于增加核酸与膜上探针杂合的机会,但也不能太小,太小也会影响探针的分子运动,与杂交不利,通常使用体积应在60~100μl/cm2膜.对于杂交时间,3~24h不等,对于常用的杂交方法,往往取决于所用探针的浓度和强度,越高,杂交需要的时间越短,但过高的探针浓度既浪费又会使本底增高.本试剂盒所用的生物素标记的探针含量通常控制在20~1000ng/ml杂交液.

[参考文献]

[1]侯祚琼,宋业光,许世清.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2,13(5):272-274.

[2]SoussiT.thep53tumorsuppressorgene:frommolecularbiologytoclinicalinvestigation[J].AnnNYAcadSci,2000,910:121-137

[3]鲁峰,高建华,黎小间.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P53蛋白的增殖调控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0,9(1):8-11.

[4]JengKS,SheenIS,ChenBF,etal.Isthep53genemutationofprognosticvalue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afterresection[J]ArchSurg,2000,135:1329-1333.

[5]StewartCJ,BurkeGM.Valueofp53immunostaininginpancreatico-biliarybrushcytologyspecimens[J].DiagnCytopathol,2000,23:308-313.

[6]FanR,WuMT,MillerD,etal.Thep53codon72polymorphismandlungcancerrisk[J].CancerEpidemiolBiomarkersPrev,2000,9:1037-1042.

[7]KayC,JeyendranRS,CoulamCB.p53tumoursuppressorgenepolymorphismisassociatedwithrecurrentimplantationfailure[J].ReprodBiomedOnline,2006,13(4):492-496.

[8]卓阳,高建华,罗深秋,等.瘢痕疙瘩发病风险与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的关系[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1:201-203.

[9]卓阳,高建华,罗深秋,等.瘢痕疙瘩p53基因检测试剂盒的研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6):761.

[收稿日期]2008-01-22[修回日期]2008-04-23

编辑/张惠娟

1 2

关于瘢痕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瘢痕疙瘩p53基因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

精神科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专业

医患关系协调

医学论文统计学

核心期刊护理论文

神经外科护理毕业论文

医学论文发表多少钱

临床医学专科生毕业论文

内科护理论文

有关儿科护理的论文

瘢痕疙瘩p53基因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