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医学— 范文

社会学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的现状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社会学有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关于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的现状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学及博士生及体育院校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0340;影响.王蔚虹[3]的调查显示:大部分被调查的博士生还肯定了导师在专业知识、学术兴趣、科研能力、治学态度以及道德修养方面对自己的巨大影响,有超过80%的博士生表示导师对自己专业知识、科研能力、治学态度、道德修养的影响较大,其中认为导师对自己治学态度影响较大的比例更高达90.7%.导师队伍的实力不仅是衡量博士点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关乎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师资队伍的现状:专业体育院校的导师数量明显多于综合院校的导师数量,导师队伍中不乏知名学者,他们德才兼备、见多识广、学术造诣深、科研成果多,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教学指导经验.如华南师范大学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杨文轩教授,近年来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多部著作,如《体育原理》、《体育概论》、《当代大学体育》等,曾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的国家级课题,广东省级课题,主持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省部级课题多项.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海,是我国奥林匹克教育的第一人,任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首席专家、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曾主编《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全国体育院校统编教材《奥林匹克运动》、全国体育院校统编教材《奥林匹克运动》修订版、《中学生奥林匹克知识读本》、《五环旗下的科技奥秘》.如此强大的导师队伍使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生的培养有了坚实的后盾,也为我国体育理论研究的科学性提供了保障.另外,为了扩大导师队伍,加强对博士生的指导,一些学校通过聘请外校专家或是其他学院的知名学者共同指导、联合培养.这种培养方式不仅缓解了导师的指导压力,还加强了跨学科的研究深度,能更好地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3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生的培养

从招生要求、计划招生人数、课程设置、师生比等方面来分析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生的培养.首先,从导师人数和招生人数也即师生比来看,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导师数量相对于所带的博士生数量来说是不足的.以下面两所学校为例:上海体育学院近3年(2006~2008年)的计划招生人数和导师人数的比例都是1.21(上海体育学院每年的招生计划为10~14人,取平均值),华南师范大学近3年的计划招生人数和导师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2、53、43.师生比是一项衡量教育资源相对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博士生教育而言,师生比问题除了反映出博士培养的效率,更关系到导师对博士生培养精力投人的可能,对博士培养质量的影响不容小觑[3].从以上的师生比来看,每个导师每届不止带一位学生,这样,导师的精力分配和指导就会比只带一位学生少得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我们通过查阅各个博士授权点的招生简章和课程设置发现:第一,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生的招生考试要求通过外语考试,但较高外语水平的考试将许多学生挡在了门外,要求发表过一定数量的文章,重视学生已具备的学科基础和科研能力等,博士生的培养时间为3年,课程学习时间基本上是1年,论文撰写和求职时间为2年.第二,我国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按照“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的学分制形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体育学科前言探索,拓展学生思维.或是通过设立“教研室”、“科研小组”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加学术活动,让他们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4].


本篇论文来源:http://www.sxsky.net/yixue/010402068.html

通过对一些导师的访谈发现:在读博士生的创新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和人文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文字功底较浅,写作能力有待提高.访谈在读博士生发现:他们认为导师的学术水平和知识结构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导师的指导对他们的学习和学位论文的完成至关重要,科研经费不足是影响他们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因素,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不多,学校对学位论文的把关非常严格,有较完善的论文评审制度[5].

4结论与建议

1)关注西部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的建设.经济发达的东中部是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的集中区域和研究重地.西部体育发展的落后,体育人才培养的滞后,尤其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研水平不高,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在“发展西部、建设西部”的社会背景下,政府应加大西部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建设的力度,同时鼓励更多的体育人文社会学高级专门人才去西部,这样才能发展西部的体育理论研究,提高西部高校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水平.

2)注重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建设.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在地域上和不同类型院校中的分布不平衡,专业体育院校的研究领域比师范类院校和综合院校的研究领域更为宽广,而且各个学校都十分注重自身特色研究领域的发展.但是整体看来我国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领域还不够宽,比如残疾人体育、社区体育服务等研究比较少.另外在某些新兴学科或是交叉学科的研究上也不够,如体育美学、体育伦理学、体育哲学等.因此我们应加大这些领域的研究力度,重视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

3)扩大导师队伍,加强科研指导.“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导师队伍的强大,师资力量的雄厚是影响博士生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从调查的师生比显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导师数量满足不了学科发展和培养博士生的需求.基于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生教育的现状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扩大导师队伍,建议对博导的遴选要求略微宽松,培养中青年骨干力量,以满足师资力量不足这一现实需求.这样就可以实现多个导师指导同一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丰富和科研能力的增强.

4)把好生源关口,优化培养方案.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博士点招生,在生源的把关上比较严格,重视外语水平、学科基础和科研能力.由于需要较高的外语水平许多具有极强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因为外语水平稍差而被拒之门外,建议对这些学生在录取考试时,外语水平要求可适当放宽.目前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生的学习年限相对来说较短,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内容比较陈旧.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学习年限的弹性应增大,学习时间的长度应增加,并优化课程结构,加重有关研究方法、研讨性课程的比例,同时还要加强博士生的实践能力课程,培养他们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丰富理论.

5)加强各校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我国体育人文博士点数量不多,博士生队伍也不算庞大,加之当今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发达,各个博士点之间应加强交流,实现校际间的导师和学生的互相交流,学生和学生的频繁交流,共享学习资源,共同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和学科发展,形成互动的学术圈.以“他山之石”来丰富各自的知识、开阔大家的视野,拓展彼此的思维,共同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李静,薛翠霞.对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4):522-525.

[2]刘燕,谢丹霞,吴贻刚,等.我国体育学博士与硕士授权点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4):72-75.

[3]王蔚虹.我国博士生培养现状――基于四所高等学校的调查[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11):42-48.


写社会学论文的要求
播放:22468次 评论:3240人

[4]牛智有,廖庆喜.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措施[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66-168.

[5]杨贵仁,黄汉升,方千华.新时期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审视[J].体育科学,2005,25(6):3-12.

[编辑:邓星华]

1 2

社会学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的现状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

护理学本科论文

医学科研立项

医生晋升论文发表

护理毕业论文摘要

开母婴护理店

放射医学高级职称

医学检验课程

医学类毕业论文ppt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

烧伤病人的护理论文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的现状(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