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华文文学论文例文,与世界华文(华人)文学:来自日本的视角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华文文学毕业论文致谢,关于世界华文(华人)文学:来自日本的视角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华文文学及文学及现代文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华文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行健作为大陆作家或是流亡作家的研究定位,杨教授则赋予高行健华文作家的身份,并进而展开关于其作品的新的解读.

(二)严歌苓研究

初次在日本出版的严歌苓小说是《シュウシュウの季节》(阿部敦子译,角川文库,1999),当时陈冲导演的电影《天浴》(XiuXiu:TheSentDownGirl)也正好在日本公映,因而引发了一定范围的议论.译者阿部敦子氏是以研究白话小说为专业的翻译家.紧接着《ラスベガスの谜(拉斯维加斯的谜语)》《アダムとイヴと(也是亚当,也是夏娃)》《ライム色の鸟(青柠檬色的鸟)》(樱庭ゆみ子译,《季刊中国现代小说》第2卷第15,17,27,28号,苍苍社,2000~2003)也陆续地出版了.译者庆应大学的樱庭教授对民国时期女性作家有着系统的研究成果,此外她也翻译杨绛散文、李昂小说及许多当代华文文学作品.樱庭教授也写过关于严歌苓的论文《宴会BUG——严歌苓——境界领域からの信(从境界领域的发报)》(《アア学94中国现代文学の越境》,勉诚出版,2006).在该文中,樱庭氏将严歌苓看作在中美语言圈或文化圈之间自由往来的越境作家,讨论在美国作为“边缘”作家的严歌苓积极利用中文和英语之间的意义上的差距,力求获得更自由的创作视角.

而杨晓文教授的研究则将严歌苓置于华文作家的研究框架内进行考察,而在日本的关于严歌苓的研究论文中也要数杨教授的文章最多.他的每篇论文都在该时点尽力囊括严歌苓的最新作品,以期一窥严歌苓作品世界的全貌,从而揭示出严艺术创作的本质特征.例如杨教授在他的论文《在米华文作家严歌苓の文学(在美华文作家严歌苓的文学)》(《境外の文化环太平洋の华人文学》,汲古书院,2004)中,首先论述了严歌苓文学多用的叙述方式,进而指出严歌苓故意创作出与社会隔绝的故事空间以使其角色的情欲或人格更为凸显,杨教授还引用了严歌苓自己的一句话“中国文学的游牧民族”来预测严歌苓研究的未来方向.

(三)虹影研究

虹影的日文翻译作品有《饥饿の娘》(《饥饿的女儿》(关根谦译,集英社,2004)、短篇《欠落》(关根谦译,《季刊中国现代小说》第2卷21号,苍苍社,2001)、《里切りの夏》(SummerofBetrayal,浅见淳子译,青山出版社,1997).庆应大学关根教授的专业是抗日战争时期及当代的中国文学,格非、陈染等很多当代作家都通过他在日本获得了介绍.浅见淳子氏从事的则是英文翻译.对于日本的一般读者而言,虹影《饥饿的女儿》的内容实在太过悲惨,所以很难说她的作品在日本拥有广泛的读者,然而其作品中,关于在前途渺茫处境下,女主角自我认识、怀春心思等的动人叙述还是获得了评论界的极高评价.尽管在日本,关于《饥饿的女儿》的文章并不在少数,但这些文章却大都不是探讨虹影的创作风格,而是着墨于她多难的上半生.关于《饥饿的女儿》的学术性的论文也大都是版本考证或是从中国现代史的黑暗面着眼来分析文本.恐怕至今日本唯一的虹影作品论就是杨晓文教授的《イギリス华文作家·虹影の文学にする一考察》(《言语文化论集》第32卷第1号,2010年)一文了.杨教授的这篇论文,首先讨论了虹影作品中的“虚fiction”的因素与“实autobiography”的因素,接着又分析了虹影作品中大胆生动的情欲描述,从而得出“虹影作品中幸福美满的性描写体现了作者尽可能享受‘生’的生活理念”的结论.

(四)泰华文学研究

跟欧美华人文学一样,在日本,看得懂泰语的日本学者才有可能去研究泰国(泰文)作家,有鉴于此,不能不说日本学界对于泰华文学的存在还缺乏认识.因而,讨论泰华文学的论文,也就几乎只有杨晓文教授的《タイ华文文学における》(中国コンプレックス—)《梦莉と司马攻の作品を中心に》(《境外の文化环太平洋の华人文学》,汲古书院,2004)一篇而已.这篇论文从泰华文学跟大陆文学在地理上和文学史上之关系探讨着手,指出泰华文学在描述泰人的日常生活的时候总有不知不觉间反映出的中国乡愁,他将这种心态叫做“中国情结”,杨教授还在该文中分析了梦莉和司马攻作品里的这一“中国情结”.继这篇论文之后,日本的泰华文学研究还未出现新的研究文章,可以说,日本的泰华文学研究尚处于萌芽状态.

(五)马华/新华文学研究:“热带雨林”文学的视角马华文学研究在日本比较有成果,方北方的《娘惹与》(1954)早在1989年就有了日文翻译(《ニョニャとババ》,东南アアブックス98マレシアの文学5,奥津令子译,井村文化事业社).不过,该译本是作为《东南アアブックス(东亚丛书)》出版的,显然它并不被看做是华文文学.这一事实也象征着日本学界对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认识定位.相对于此,杨晓文教授则首次将马华文学置于华文文学的大框架内,展开了其关于马华文学的作品论《マレシア华文文学の原点—方北方作品》ニョニャとババ《论》(《言语文化论集》第33卷第2号).这篇论文在马来西亚华人现代史中考察作为马华人的方北方的立场,指出方北方的小说背景不在于中国而在马来半岛,方的写实主义的方法表现出了南洋华人身份认同上的分裂,最后归结出新近的马华文学正继承着方北方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精神这一发展态势.

用英文写的新加坡文学,1980年代就已开始在日本得到翻译与介绍,与此相对的,新华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却才刚刚开始.杨晓文教授的论文《シンガポル华文诗人·王润华-そ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确立をめぐって(新华诗人王润华——确立自我同一性)》描绘了王润华在台湾及美国求学以后又返回新加坡的时代足迹,然后结合其创作题材的变化和思想的变迁,来考察王返回南洋的心情.另一方面,在王润华笔下“热带雨林系列作品”中重新焕发出来的热带雨林的生气,可以说是对康拉德(JosephConrad)在《黑暗的心》(HeartofDarkness)里所描述的作为“死之森林”的南洋意象的一种反拨.杨教授认为,王润华同时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传统与南洋土著文学的传统(NativeLiteraryTradition),可以说王主张多元文学中心(MultipleLiteraryCenters).这篇论文的主张也发展到了杨教授的下一篇论文《当热带雨林出现在文学中:王润华、张贵兴、杨艺雄“热带雨林”创作的研究》(《言语文化论集》第34卷第1号,2012)中,该篇论文阐述了王润华、张贵兴、杨艺雄这三位作家是如何开拓热带雨林文学,并发挥出他们的独创性的.

结语

总体而言,日本的华人(文)文学研究有上述的倾向:按作家的居住地或是故事的发生地来加以分类,以离散(diaspora)或身份认同(identity)为核心来进行论述.对此,杨晓文教授的优点在于,他极为重视世界华文(华人)文学的宏观框架,并且在文本内涵的发掘上论述甚精.如同大陆学者们所熟知的那样,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的特征在于,在对原文深耕细作的基础上,讲究在论述观点时要时时处处有翔实而确凿的论据.这可以说是日本华文

1 2 3

关于华文文学论文例文,与世界华文(华人)文学:来自日本的视角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

函授汉语言文学论文

文学类论文选题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语文学习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提纲

自考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英美文学英文论文

影视文学毕业论文

文学类论文范文

doc下载 下载世界华文(华人)文学:来自日本的视角(2)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