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文学有关论文范例,与“十七年”文学的多层次性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文学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关于“十七年”文学的多层次性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及文本及历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作为当代文学的发生期,“十七年”文学无疑在当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近些年已为学界所认识.近二十年来,“十七年”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导致“十七年”文学研究面貌获得巨大改观的原因是研究观念和方法的调整.不过,也必须承认,“十七年”文学研究在一些理论问题上还缺乏基本的共识,它造成了我们对“十七年”文学的描述和判断不太相同、甚至相互冲突的状况,并导致了“十七年”文学研究矛盾、复杂、含混的格局.鉴于此,本文将对“十七年”文学研究中的两大焦点性问题——政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文本的“历史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十七年”文学研究所具有的特点.

一、“政治”与“文学”关系的多层次性

“十七年”文学中政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十七年”文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从“十七年”文学创作所表现的内容来看,这其实也是政治与个人的关系的问题.虽然近些年学界倡导一种悬搁价值判断的“知识考古学”和“谱系学”方法的文学史研究,以加强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毫无疑问,悬搁价值判断并不意味着“十七年”文学中政治和文学(个人)的关系等问题就消失了,提倡“知识考古学”研究方法的洪子诚在撰写文学史著作中就遇到这样的矛盾:“我感到矛盾与困惑的是,我们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搁置评价,包括审美评价?或者说,这种‘价值中立’的‘读入’历史的方法,能否解决我们的全部问题?在这条路上,我们能走多远?”在面对政治化时代的文学文本的时候,我们都难以回避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这些文本表达了怎样的对政治和人的关系的理解,又是如何表达这种理解的问题.

“十七年”文学具有比较统一的意识形态化特征,不过,这仍是就总体上而言的,“十七年”文学的特征并不能就此而被揽括.於可训指出:“‘十七年文学’的多种阐释、评价的可能和空间,亦即是它的新的历史叙述的可能性,无须到这种高度政治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历史语境之外去寻找,它就存在于也只能存在于这种真实的历史语境与文学文本的相互关系之中,是这种真实的历史语境在生成这些文本的过程中同时也给我们留下的一种文本的间隙和裂缝.”虽然意识形态对”十七年”文学具有强大的塑造作用,但在“十七年”文学中,那些给当时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以及在今天看来称得上经典的作品从来都不是极端政治化的作品,而是能反映特定时代生活丰富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政治和文学(人)的复杂关系的作品.在“十七年”文学文本中,政治与文学、个人与集体不可分离,它们在特定时代中以“一币两面”而并非以分足鼎立的方式存在.按照政治和文学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面对文本的过程中我们永远都会疑问:对于“十七年”文学中存在的个人与集体的对立,我们到底应该站在国家意识形态的角度发言,还是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发言?想给这样的问题找到一个正确答案似乎是不可能的,而运用这种思维进行研究既不能还原历史的真实样态,也不能使新的文学史研究跳出已有的研究框架,因此近些年这种方式的研究已受到不断的批判和清理.

“十七年”文学的复杂性在于它体现了政治与文学的丰富性和矛盾性:一方面文学必须担负起弘扬官方意识形态的使命,但另一方面,如果这种“弘扬”违反了文学的精神,那么,它势必也对政治的宣传无济于事.因此,对“十七年”文学的认识必须从认识“十七年”文学中的政治与文学(人)的关系出发,这里之所以不再关注政治中的“文学”和文学中的“政治”,就是希望回到一种“历史化”的思维下,对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文学这样一些本源性的问题存而不论,而关注具体历史语境中政治与文学的结合方式.

“十七年”文学有它特殊的处理政治与文学、政治与个人的方式,其政治与文学的结合方式也是多样的,正是因为这种特点才构成了“十七年”文学的多层次性.具体地说,在“十七年”文学的作品中,既有政治化倾向明显的作品,也就是政治性高于文学性的作品,也有政治和文学结合得比较好的作品,还有少数的注重个人文学表达的作品.而在每个作品的内部,其政治和文学结合的方式和程度也同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些地方的描写比较政治化、理念化,而有些地方又能够把政治与人的关系处理得较好,还有一些地方也会比较富有生活情趣并暗含一定的个人立场.也就是说,这种多层次性即表现在“十七年”文学的整体创作上,也表现在具体的文本中.

就拿“十七年”文学对情爱的表现来说,就既有被政治规范的革命化、阶级化的情爱描写,如《艳阳天》中对萧长春和焦淑红的爱情描写就是以强调革命对于情爱的绝对优先性为前提的;也有对革命、阶级中的情爱的合理表现,如《创业史》中对梁生宝和改霞的爱情描写,就既包含了革命理性对情爱的制约,也包含了情爱的力量和革命理性所构成的冲突和矛盾;还有通过间接、婉转的方式对情爱本能的正面表达,如《山乡巨变》中多次对盛淑君和陈大春在约会时不经意的身体接触的描写就传达了作者对情爱本能的肯定;甚至也有对跨越阶级阵营的复杂的情爱关系的表达,如《辛俊地》中对革命战士辛俊地和地主女儿桂香的情爱悲剧的描写就包含了政治与人性的复杂纠葛等这些情爱描写方式都是“十七年”文学所特有的,表达的是作家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对爱情的认识和体验.由此,我们不能再单纯以“压抑”和“被压抑”的模式来看“十七年”文学中的欲望表达,政治中的个人有不同层次、不同形态的呈现方式,并且,它们可以和意识形态之间形成一种多维的张力关系.

“十七年”文学文本中存在多种政治与文学(个人)关系的表达,有些是主流的、显性的、与政治比较合一的文学形态,有些是边缘的、隐性的、与政治有一定差异的文学形态,也有一些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文学形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十七年”文学文本内部是各种不同性质的内容的杂糅.对此,詹姆逊的解释可以提供一定的思路,他认为,“每一种文类一叙事模式,就其存在使个体文本继续发生作用而言,都负荷着自己的意识形态内容.”“在一个文本内部,不同的叙事形式或‘文类模式’可以共存,并形成有意义的张力.”“十七年”文学文本中各种叙事形式的共存,可以是一种和谐的张力关系,当然

1 2 3 4 5

文学有关论文范例,与“十七年”文学的多层次性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

文学名著论文

汉语言文学在职硕士

汉语言文学怎么样

学位论文学术评价

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

ib世界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自考答案

古典文学论文

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

文学硕士招生

doc下载 下载“十七年”文学的多层次性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