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合同法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仓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合同法方面有关论文的格式,关于仓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合同法及保管人及合同法律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合同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我国现行《合同法》分则中对仓储合同予以专章规定,成为规范仓储合同的主要法律依据.本文在简述仓储合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仓储合同法律制度完善应该坚持的原则.在法律经济学的原则指导下,本文的重点在于完善仓储合同法律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关 键 词仓储合同保管人法律经济学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7-031-02

一、仓储合同的基本理论

(一)仓储合同的界定及保管人的权利义务

《合同法》第381条规定,仓储合同是保管人储存存货人交付的仓储物,存货人支付仓储费的合同.仓储合同由当事人双方对仓储物的保管问题达成合意,交付仓储物的一方称为存货人,经营仓储营业活动、负责储存保管物的保管人称为仓管人,即仓库营业人.“从外延上看,仓储合同是一种提供劳务服务的合同;从内涵上看,仓储合同是储存他人的物并获取报酬的合同.”

作为保管合同的特殊形式,首先,保管人须为有仓储设备并专事仓储保管业务的民事主体,这是保管人能够进入仓储保管活动,并且履行合同义务的前提和基础.其次,仓储合同是典型的双务有偿合同,双方当事人于合同成立后互负给付义务:保管人承担储存、保管的义务,提供仓储服务;存货人支付报酬并承担其他相应费用.但应注意的是,仓储物的权利人可能会因仓单的流通而发生变化,提货人不一定是存货人这种主体的转变使得仓储合同的双务有偿性更为复杂.

根据《合同法》第二十章的规定,保管人的权利主要有三个:(1)仓储报酬请求权.仓储行为本质上是仓库营业人的盈利活动,根据合同目的保管人自然拥有收取仓储费用的权利;(2)紧急情况下对仓储物的处置权.《合同法》第390条体现了保管人的催告义务和紧急情况下的直接处置权,具体行使时要求情况必须紧急,稍有延迟会造成更大损失,且事后应及时通知权利人;(3)提存权.第393条规定,由于债权人的原因造成保管人无法交付仓储物时,保管人有权将仓储物交付给提存机关,并及时通知仓单持有人,由此产生权利义务关系归于消灭的法律后果.

仓储合同是仓库营业人为提供仓储服务而签订的合同,保管人的义务贯穿于整个合同的有效期间.合同生效后,保管人有积极协助的义务,需要为提供日后的仓储服务做必要准备,包括仓储所必须的设备、人员和场地等.在交付仓储物时,保管人需要协助存货人做好交接工作,对该义务的违反同样构成违约.接受仓储物入库时,保管人需要进行验收.妥善谨慎保管义务是仓储保管人的核心义务,若出现仓储物的品种、数量、质量不符合约定,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免责事由同样适用.保管过程中,对存货人的抽样检查权保管人应当允许并且提供必要的协助和便利.仓储合同届满或仓单持有人要求提货时,保管人负有按照法定的要求和条件返还仓储物的义务,不得无故扣押货物.

(二)我国仓储合同的立法现状分析

目前各国基本都有专门针对仓储合同的立法,立法例大致可分为三种:民商分立的形式,将仓储合同立法规定在独立的商法典中,如德国、日本等;民商合一的形式,将仓储合同规定在民法典中,代表国家是瑞士;采取制定单行法规的形式,将仓储合同以单行法的形式独立立法,代表国家集中在英美法系大部分国家和大陆法系中的比利时、奥地利等.我国立法时将仓储合同认定为一类独立的有名合同,在《合同法》第二十章专章予以规定.尽管我国正式的民法典尚未出台,但就仓储合同立法例来说,可认定是民商合一的形式.

《合同法》颁行前,我国已存在调整仓储合同关系的正式法律法规.如198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以专条的形式确立了仓储保管合同的法律地位;1985年国务院批准发布《仓储保管合同实施细则》,对仓储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细致规定.

二、仓储合同法律制度完善应遵循的原则

效率最大化原则


大学生怎么写合同法论文
播放:38806次 评论:5989人

仓储合同关系是存货人与保管人之间形成的具有一定利益交换内容的关系,保管人提供保管劳动服务,存货人支付相应的金钱对价.在进行制度完善时,要力图借助法律强制力来构建一个合理的仓储制度环境,最大化的接近理想境界中的完全竞争市场顺利运行要求的制度条件:“竞争充分、信息完全、完全理性,减少和消除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小化交易的直接成本,实现交换效率的最大化.”只有制度设计合理,仓储合同法律关系才能够实现双方当事人的效益最大化.

(二)合同自由原则

以合同自由为原则的仓储法律制度会引导双方进行理性选择,通过合作实现效益最大化.建立在最优信息交换基础上,双方通过意思表示一致达成仓储合同,从而实现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这也是传统民法的基本价值观念.只有最大可能的贯彻合同自由原则,尊重存货人和保管人双方的自由意思表示,才能降低任何一方违约的可能性,提高合同顺利履行的概率等于变相提高增加社会财富的概率.

(三)风险合理分担原则

从仓储合同签订到顺利履行完毕,双方当事人会面临一系列风险,仓储合同的法律制度设计需要实现风险分担的最优分配.风险来源于合同签订后可能出现的多种导致合同履行偏离预定方向的意外因素,法律制度设计需要将风险配置给最佳的风险承担者,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让更容易预防风险的一方当事人作为风险承担者.预防风险的成本有高低,效率原则要求成本低的一方进行风险预防.

另外,仓储合同中的格式合同条款可减少纷争,降低合同签订成本,在经济学中是有效率的.保管人作为仓储格式合同的提供者在分配合作剩余时占有优势地位,因此在制度设计中要对格式合同签订进行必要管制,平衡双方当事人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

三、仓储合同法律制度完善中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仓储合同的基础理论1.“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直接改述为“仓单持有人”

仓储合同的十五个条款规定中,多次出现“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的表述,其在法律上被默认与保管人相对应的另一方权利主体,但将二者并列规定实际上造成一定的混乱.《合同法》第385条规定,保管人有签发仓单的义务.此时存货人就是仓单持有人;若存货人之后将仓单背书转让,不再持有仓单也就不再对仓储物享有权利,保管人也只会“认单不认人”,这确保了仓单的流通性及仓储物交易的方便与快捷.将法条中原有的“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直接改述为“仓单持有人”可以消除法律条文中的歧义和可能带来的混乱.当存货人就是仓单持有人时,其原始的存货人身份被仓单持有人身份覆盖;当其转让仓单时,自然也丧失对仓储物的权利.仓储物的权利人是且仅是仓单持有人,谁持有仓单谁行使权利.

2.明确合同性质为诺成合同

普通的保管合同是典型的实践性合同,而对于仓储合同的实践性和诺成性至今没有定论,甚至有学者提出“原则上为实践性合同,也可以约定为诺成性合同”的观点.基于仓储合同的特殊性,其法律性质应明确认定为诺成合同.《合同法》第382条规定,“仓储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在仓储物实际交付之前,仓库营业人作为仓储从业人员应进行前期的必要准备工作,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若存货人临时反悔不实际交付货物,仓储人将蒙受经济损失.同时,存货人一般也是从事经营行为的营利性法人组织或个体户,若在交付货物时保管人并不能予以储存,也会给存货人带来很大不便.这时,只追

1 2

合同法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仓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社会主义经济学论文

经济与管理 论文

经济类硕士专业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高级经济师职称论文发表

有关经济的论文

经济论文发表网

中级经济师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水利经济论文

仓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