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论文范文文献,与古汉语“楼”字意义的历史演变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古汉语“楼”字意义的历史演变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及中国古代建筑史及建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楼”字的意义曾在古汉语中发生演变.文章分战国早期、战国中后期、西汉三个阶段来考察“楼”字意义的历史演变.战国早期,“楼”表示“设在高处的建筑,多用作瞭望”义;战国中后期,又出现“两层或以上的房屋”义;在西汉时期,出现了“屋上之屋(第N层房屋)”义.文章还对“楼”字意义的演变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 键 词:古汉语“楼”历史演变演变机制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中,“楼”是最常用的词之一,表示“楼房”义.本文将从历时的角度考察“楼”字意义在古汉语中的演变轨迹.

二、历时考察

(一)战国前期:设在高处的建筑,多用作瞭望.

在这一时期,表示建筑物义的“楼”出现42例(详细统计数据请参看后文《“楼”语料调查表》),其中《左传》2例,列举并分析如下:

(1)囚诸楼台,栫之以棘.使诸大夫奉大子革以为政.(《左传·哀公八年》)

例(1)“囚诸楼台”的意思是吴王把邾隐公囚禁在楼台上.可见当时的“楼”并不是人类居住的建筑.最早的“楼”主要用于瞭望守卫.《释名·释室》:“楼,谓户牖之间诸射孔,楼楼然也.”称“楼”是一种带有许多射孔的军事防御建筑.《尔雅》:“四方而高曰台,陕而修曲曰楼.”刑昺疏:“凡台上有屋,陕而屈曲者为楼.”由此可以推断例(1)所说的“楼”是一种设在高台上用于军事防御的建筑.大概将俘虏绑在楼台上,以显示出示威、威胁的意味.

贾洪波《中国古代建筑》[1]提到,这种出于军事守卫用途的楼起源非常早,史前的一些氏族部落遗址,在环绕部落周围的防卫性设施壕沟或土墙的出入口附近,就有考古学家所谓“哨所”一类的遗迹,其形式大概是用若干较高的木柱杆架起平台小屋(或可称为干栏式高楼),或者是建于高墙之上,以作瞭望守卫之用.后世“楼”形式也可以通过在较高夯土上建屋的方法取得.

我们现代人观念中的“楼”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建筑物.但从这些材料中,我们能看出楼是一种设在高处的防御性建筑,却看不出它有在建筑空间上层叠的意思.

(2)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左传·宣公十五年》)

《干戈春秋》[2]记载:“楼车是一种攻坚战用的瞭望车,因为车上高悬望楼,形状‘如鸟之巢’,所以又叫巢车.”杜佑《通典·攻城战具篇》记载着巢车的构造:“以八轮上竖高竿,竿上安辘轳,以绳挽板屋上竿首,以窥城中,板屋放四尺,高九尺,有十二孔,四面别布,车可进退,环城而行.”就是攻城时,人在板屋里用辘轳提升至竿顶,就可以瞭望城中情况.

图一:楼车《武经总要·攻城法》

由图一可见,楼车的“楼”只有一层,看来早期的“楼”并没有在空间上层叠的意思,只是强调其处于高处.由此我们推测,早期的“楼”是设在高处的单层建筑,多用于瞭望.

成书时代稍晚于《左传》的主要研究防御工事的《墨子》,“楼”在该书出现了40次,大多仍表示“设在高处的建筑,多用作瞭望”义.以下是“楼”的两个用例.

(3)三十步置坐侯楼,楼出于堞四尺,广三尺,广四尺,板周三面密傅之,夏盖亓上.(《墨子·卷十四》)

(4)百步一木楼,楼广前面九尺,高七尺,楼囱居坫,出城十二尺.(《墨子·卷十四》)

例(3)中的“侯楼”,又称堠望楼,或望楼.据田中淡考证,“堠楼”实际上称不上建筑物,不过是极为粗糙的监视所:“推想其底梁是由城壁外堞伸出,突出于空中,只在三边围上木板,涂以泥土,朝内侧的一面是开放的.”[3]其形制大致如下图:

图二:望楼《武经总要·器图》

据《古代防御军事与墨家和平主义》,例(4)中的“木楼”建于城墙之上,专门对付敌人的“高临”“云梯”之类攻城器具的防御设施.这种应急的建筑较为简易:先用质(礩)敷设一条石基槽,上面再以“礩”横穿贯连,再在四角树立柱子,上盖屋顶.

从上面两例来看,“楼”仍表示“建在高处的单层军事防御建筑”义.同时,在《墨子》中,用于军事的双层“楼”出现了.只出现

关于古汉语“楼”字意义的历史演变的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论文范文文献
一例.

(5)令耳属城,为再重楼.下凿城外堞内深丈五,广丈二.楼若令耳,皆令有力者主敌,善射者主发,佐以厉矢等城上百步一楼,楼四植,植皆为通舄,下高丈,上九尺,广、袤各丈六尺,皆为文.(《墨子·卷十四》)

在附城上建两层楼,而且上面写道“下高丈,上九尺”,可见两层城楼的高度不一致.

同时我们必须注意一点,在《墨子》中共出现了4个修饰“楼”的词语,分别是“扈”“大”“高”“重”.以下是部分用例.

(6)寇所从来若昵道、傒近,若城场,皆为扈楼.立竹箭天中.(《墨子·卷十四》)

(7)守堂下为大楼,高临城,堂下周散,道中应客,客待见,时召三老在葆宫中者,与计事得先.行德计谋合,乃入葆.(《墨子·卷十四》)

(8)备穴者城内为高楼,以谨候望适人.(《墨子·卷十四》)

“扈”“高”从“楼”的高度进行修饰;“大”从“楼”的形体进行修饰;而“重”则从“楼”的空间层次进行修饰.前三者所修饰的“楼”是单层的,而“重”修饰的“楼”是双层的.根据“无标记”理论,“在语言系统中,有一些部位是基本的,‘中性’的,因而是未变异的.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要对这些单位进行语音的和(或)语法的、语义的、语用的、风格的等方面的变异,以求得某种添加的意义.发生了某种变异,在形式上会留下一定的‘标记’,形成了‘有标记成分’”[4].“楼”在战国人眼中是单层的,我们可以把其看做“无标记成分”.而当楼出现了“两层城楼”义以后,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组合——“重楼”,此时“重楼”就成为了“有标记成分”.到了《墨子》时代,“楼”的义域扩大了,可指代“建在高处的单层或两层军事防御建筑”.


大学生怎么写中国古代建筑论文
播放:25746次 评论:4234人

(二)战国中后期:在沿用“设在高处的建筑”义的基础上,出现“两层或以上的房屋”义.在战国中后期,“楼”只出现了4例,其中3例是沿用“设在高处的建筑”义.例子如下:

(9)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孟子卷十二·告子章句下》)

(10)若攻城围邑,则有轒辒临冲;视城中,则有云梯飞楼.(《六韬第四篇·虎韬》)

(11)若此者,则以云梯飞楼,远望左右,谨察前后.(《六韬第四篇·虎韬》)

例(9)

1 2 3

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论文范文文献,与古汉语“楼”字意义的历史演变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小学美术教学困惑

小学体育教师师德总结

小学英语教研总结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

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读本

成教机电一体化专业

教学教改论文

数学教改论文

观光农业教材

高一历史教学论文

古汉语“楼”字意义的历史演变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