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范文

环境伦理学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实践性:中国环境伦理学的重要属性相关毕业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环境伦理学类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实践性:中国环境伦理学的重要属性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环境伦理学及应用伦理学及环境保护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环境伦理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在环境伦理所倡导的自然价值观指导下,人们开始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消费”方式,它成为消费生活的一种时尚,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是人们生存方式的一场革命.“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态伦理观念及其实践,是与人类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相一致的.它所倡导的消费方式、消费理念、消费结构,不仅符合自然本性,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也有助于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8](P298)从此,绿色食品、绿色家庭、绿色技术、生态时装、生态旅游、低碳生活等成为时髦话语,绿色产品逐渐渗透和占据市场,有“绿色标志”的产品日益得到人们的青睐与信任.当绿色价值观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伦理标准时,环境伦理学的实践已完成了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新的生活质量观念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伦理学走向环境保护,呼吁深层次环保

走向环境保护是环境伦理学的重要使命,这不仅仅是因为环境日益遭到严重破坏,而且还有环保部门执法“尴尬”、执法不力的严重现状.在道德与法律的天平上,制约环境破坏的力量已渐渐向道德手段倾斜,大众舆论的威力使中国的环境保护走向深层次:环境保护不能仅停留在“头疼治头脚疼治脚”上,而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生态良心的养成和生态道德境界的提升上,惟有如此,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才有希望.环境伦理使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对环境科学的认识和把握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人们开始以强烈的伦理信念、实践理智和自觉行动承担起保护家园的重任.中国的城市、农村已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环保行动中,为了自己,也为了子孙,此为代际公平或代际正义.环境伦理倡导社区参与式的环境保护模式,呼吁社区成员以志愿者的身份,对社区环境进行共同捍卫,形成社区环境建设的共同行动.虽是“草根性行动”,但收效明显.实践证明,“环境保护管理的根本,在于生活方式从‘小我’向‘公德’的转变,在于个人环境伦理的建立,在于整个社会形成爱护环境公德.”[9](P7-11)21世纪的环保是大众的环保,提升群众整体性环境道德意识是深层次环保的主导方向.

(三)环境伦理学走向河流与水利工程,建立工程伦理责任

近20年,我国水电开发得到迅猛发展,不仅开发河流的数量增加,而且对许多河流进行梯级开发,充分利用了水资源的潜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能源.水利开发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和目前还难以预测的环境影响,所以应该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根本点,而这恰恰是过去进行水利开发中所忽视的.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对河流与水利工程开发(主要是所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思考,有助于从观念上更新开发者与决策者的环境伦理关怀意识,增强工程伦理责任,以更加冷静、成熟的思路进行河流与水利工程开发,以避免或减少开发对周边环境系统的破坏与损伤.环境伦理坚持“以开发促治理,以治理保开发”的生态环境建设方针,处理好人口、资源、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发展经济、安置移民与保护生态环境机相协调的原则,将河流与水利工程开发区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平衡与稳定放在首位,“倡导‘生态工程’理念,即符合科学发展观、整体生态观和普遍伦理观的工程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工程.”[10](P122)环境伦理学走向河流与水利工程,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绿色化”.

(四)环境伦理学走向各类学校,实施环境道德教育与绿色校园建设

环境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学校道德教育方式,它比人际道德教育更进一步,其核心理念是加强“生态智慧”与“生态人格”的培养,立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养成理解生命、关爱生命的道德习惯,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它“是根据环境道德原则和环境道德规范,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会成员进行影像,把生态价值准则灌输或诱导进社会成员内心,使之成为个人内在道德的一种教育行为”.[11](P203)环境道德教育一般采取专家讲课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利用自然界及其校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富含审美价值的德育资源,加强“生态体验”,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人与环境之间道德关系失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在内心深处培养一种潜移默化的“生态良心”,并付诸于生活实际,以实践行动唤醒人们的“生态良知”,提高环境道德水准与环境道德境界.目前各类学校已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对学生们开展实践形式多样的环境道德教育(如建立环保社团),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性环境道德标准深入到学校各项活动中,为创建绿色校园做出了大量的实际性贡献.

(五)环境伦理学走向政策与制度,构建更坚实的社会支持

环境伦理走向政策与制度是多层次性的,既有宏观的国家政策,又有微观的区域方针;既有政治方面的要求,又有经济领域的渗透;既有现实的伦理关怀,又有将来的伦理期待.各层次又相互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彰显了政策与制度的“绿色”文化底蕴.退耕还林(牧)、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和谐、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等,都无不渗透着深厚的环境伦理理念,政府决策(包括经济政策)凸显“生态”特征.一方面说明,生态观念已进入到上层建筑领域,“绿色”成为中央与地方制定方针政策的道德底线;另一方面说明,环境伦理学已走出“书斋”与“象牙塔”,寻求到了坚实的社会支持,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肯定与认可,这是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的革新与幸事.另外,环境伦理的价值观越来越渗透于中国的环境立法之中,以深思熟虑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引导和反省中国环境法制建设,主动“放弃那种把人当作至高无上的生命形式,永远以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来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传统法律价值取向,代之以维护人与人之间社会秩序和谐的同时并把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自然秩序作为法律的价值取向”[12](P83).制定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也是落实环境伦理道德的重要制度保障.

三、中国环境伦理学实践性研究的未来方向

正如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会长余谋昌教授所说:“中国的生态(环境)伦理学只有具有自己的模式、自己的话语体系才能在中国被传播、被接受,并在国家政策和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13](P116)余教授还呼吁中国学者们共同努力,为“创建中国生态伦理学学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中国环境伦理学实践性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应有之义.

余谋昌教授认为,“实践性是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的精华.”[14](P17)肩负“创建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的历史重任,我们需要深层次把握中国环境伦理学的实践性研究方向.

从环境实践中完善环境道德哲学

实践始终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环境伦理学应该随着生态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与完善,从实践中丰富环境伦理的哲学基础,赋予其一个全新的、更加科学的道德理念,让环境伦理学在中国的哲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是因为,“国内的环境伦理学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哲学主流的高度关注,一直缺少哲学应该具有的‘宏大叙事’风格.”[15](P9)环境伦理学国内著名学者李培超教授认为,寻找中国环境伦理学的实践路径有两个方面௚

1 2 3 4

环境伦理学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实践性:中国环境伦理学的重要属性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

mba毕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怎么解决

优秀毕业论文网

电大学位论文

表演系毕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大学生就业方式

大学生毕业论文

校园网站设计毕业论文

大学论文翻译

实践性:中国环境伦理学的重要属性(2)WORD版本 下载地址